
在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hui) 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指出,智能製造的發展要求機器人和人的關(guan) 係要發生改變。
現在的機器人和在汽車行業(ye) 上的應用順風順水,用得很成功。即使是現在造船、飛機行業(ye) ,這些企業(ye) 的零部件都是用高精度的生產(chan) 係統加工出來的,但是在裝配的時候,相當多的情況下需要人類親(qin) 曆親(qin) 為(wei) 。所以十分需要機器人,但目前機器人仍不能滿足需求。此外,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也希望用機器替換這些人,替換結果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現在的機器人就能簡單替代的。現在的機器人在很多場合並不能滿足於(yu) 要求。

產(chan) 業(ye) 發展麵臨(lin) 著一種選擇,要麽(me) 做全自動化的生產(chan) 線,要麽(me) 就設計一個(ge) 手工作坊。人和機器人合在一起,有人提出混合自動化,可能是很合理、很高效的生產(chan) 方式,這就要求機器人和人融合。所謂的與(yu) 人共融,就是能在同一自然空間裏工作,能夠緊密地協調,能夠自主的提高自己的技能,能夠自然的交互,同時要保證安全。實現這樣的與(yu) 人共融的機器人,人與(yu) 機器人的關(guan) 係就會(hui) 改變,是一種朋友關(guan) 係,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感知、相互幫助。
要做與(yu) 人共融的機器人就把人的符號化能力、學習(xi) 能力、預見能力、自我調節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與(yu) 機器的精準、力量、重複能力、作業(ye) 時間、環境耐受力結合在一起。將來可能在生物電信號的解析,生物反饋控製人機協調和本體(ti) 結構設計,在更遠的未來在分子尺度上人與(yu) 機器人共融。
他指出,機器人是智能製造的支撐設備,必將助力中國的智能製造發展,滿足中國的民生需求。與(yu) 人共融是下一代機器人的本質特征。各個(ge) 學科的交叉結合將為(wei) 機器人帶來新的發展機會(hui) 。所以我們(men) 應該關(guan) 心它、抓住它為(wei) 我們(men) 服務。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