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專家學者: 讓“中國製造”輕裝上陣

星之球科技 來源:經濟日報2017-05-22 我要評論(0 )   

在四川成都,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919國產(chan) 大飛機機頭生產(chan) 線工人在裝配駕駛艙風擋。 新華社記者 劉 坤攝  在四川成都,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919國...

  在四川成都,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919國產大飛機機頭生產線工人在裝配駕駛艙風擋。 新華社記者 劉 坤攝


   在四川成都,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919國產大飛機機頭生產線工人在裝配駕駛艙風擋。 新華社記者 劉 坤攝  在四川成都,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919國產大飛機機頭生產線工人在裝配駕駛艙風擋。 

  當前,“中國製造”正處於邁向“中國智造”的關鍵節點,麵臨著經濟增速下行、要素成本不斷攀升、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品牌競爭力不足等諸多方麵的嚴峻挑戰,急需政府拿出切實有效措施,從推動減稅降費、加大研發支持、培育市場需求、促進公平貿易以及打造國家品牌等方麵加大對製造業企業扶持力度,打好改革創新組合拳。
 
  在日前舉辦的“2017中國製造創新發展論壇”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石軍表示,要真正實現“中國製造2025”目標,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加大降成本力度,真正減輕企業負擔,讓中國製造輕裝上陣。現在世界各國都在“減負”,中國製造企業如果還背著不必要的包袱,將會再次落後。
 
  “資本逐利於資本市場,擠壓了製造業的發展空間。振興實體經濟,重點在製造業、難點也在製造業。實施製造強國戰略,文化自信是精神,工匠精神是靈魂,自主創新是推手,智能轉型是路徑,國家品牌是標誌。”誌高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李興浩說。
 
  降低企業成本
 
  “近年來,我國勞動力、原材料、土地等要素成本快速攀升,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製造企業的成本。”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羅文說,以人力成本為例,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預測,中印兩國製造業每小時的勞動力成本之比,將從2012年的138%上升至2019年的218%。
 
  李興浩認為,當前國內製造業整體麵臨下行壓力,包括資金、勞動力等要素紛紛從製造業領域抽離,資源環境約束和出口市場低迷、科技創新能力嚴重不足等。“許多製造業企業發展遇到瓶頸,利潤率不斷下滑,部分行業甚至麵臨全行業虧損局麵,越來越多企業家離開了製造業。”李興浩說。
 
  據測算,目前工業行業平均利潤率在6%左右,但銀行業利潤率卻接近40%,是工業行業的近7倍。江蘇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誌彪指出,實體經濟盈利能力不強,虛擬經濟利潤太高,形成了對資源的強大吸附,拉高了實體經濟成本。
 
  著名經濟學家、原國家經濟體製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高尚全說,全球化時代,中國製造要正確麵對國際降稅的“衝擊波”,通過改革創新讓稅收更規範透明,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為製造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石軍表示,降低企業成本需要打好改革創新組合拳,概括起來就是“一停七降三創新”。“一停”是指停止增加企業成本的其他項目。“七降”是指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稅費成本、融資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勞動力成本、用地成本。“三創新”是指創新企業經營機製、創新政府管理機製、創新中介培育管理機製。
 
  告別“拿來主義”
 
  “科技每一次重大突破,往往都會帶來一係列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運用這些先進技術對傳統產業實行改造,有利於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成本,促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化發展。”羅文說。
 
  李興浩認為,過去企業大多奉行“拿來主義”,如今必須告別模仿,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智能製造為核心,推動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等的創新,使創新成為推進製造強國建設的核心力量,最終實現製造業由大變強,成為世界優質產品的標誌。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封凱棟表示,中國製造業要改變大而不強局麵,必須靠自主創新。當前,中國製造正向“中國智造”轉變,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都在嚐試升級工業經濟平台來重新獲得對製造業的控製權,這將帶來智能製造全球版圖及利潤的重新劃分。中國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轉變,因為新一輪後發國家以“低成本製造”模式崛起,正逐步侵蝕中國製造原有的領地。
 
  “放眼全球,無論是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德國的‘工業4.0’還是‘中國製造2025’,核心都是智能製造。以智能製造為核心的時代已經來臨,推進智能製造,是全球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李興浩說。
 
  劉誌彪指出,根據《中國創新指數研究報告》的年均增長率判斷,到2018年,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2.61%,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由此可見我國實體經濟正朝著創新驅動方向發展。但是當前我國正處於技術學習與模仿階段,處於向自主創新突破的臨界點。中國企業在向價值鏈高端轉型升級過程中遇到技術封鎖等限製,也有資金等困難,需要政府給予更多支持。
 
  打造國家優勢
 
  “中國製造業要打造我們的品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指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打造國際貿易競爭的新優勢。這個新優勢至少包括技術、服務、質量、品牌四項。要打造貿易強國,首先要從世界工廠轉變為製造強國,要找到自己獨特的優勢。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沙南生表示,品牌建設是製造強國的必然要求。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品牌已經成為製造業乃至國家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象征。打造知名品牌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競爭的製高點,成為主導全球產業鏈的重要力量。但中國製造的世界級品牌還太少,加快提升質量、培育品牌是建設製造強國的大勢所趨。
 
  李興浩呼籲,政府要優化投資發展環境,提振中國製造企業信心,出台更有力的金融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大對製造企業扶持力度,中國製造業才能順利實現“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再到“世界品牌”的偉大轉變。
 
  “政府要在貿易促進、研發投入以及打造國家品牌等方麵,加大對製造業企業的扶持力度。”李興浩說,在擴大內需同時,建議政府出台促進出口貿易相關利好政策,為“中國製造”走向國際市場暢通道路;加大對企業的研發投入和科技型人才的供應,鼓勵企業從事技術創新,為企業研發成果的轉化創造便利條件;對於運營正常的企業,不能收縮貸款資金,要讓更多社會資本投資製造業,讓更多企業家專注於發展製造業。
 
  “從國際上看,發達國家政府在新興產業保護、技術研發支持、市場需求培育等諸多方麵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甚至在一些大企業遇到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時,政府會直接出資入股,對企業予以支持。”羅文表示,發達國家尚且如此,我國作為追趕型經濟體更應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合理製定產業政策、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培育公平競爭市場,必要時也要加大對一些重要領域的投入。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