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伊始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全球製造業(ye) 達到了2012年以來最疲軟的狀態,成為(wei) 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受害者,並使人有更多理由擔心全球經濟正在走軟。
由於(yu) 德國、日本和英國的製造業(ye) 疲軟,以及美國的製造業(ye) 指數跌至10年低點,IHS Markit的全球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在5月份跌破了榮枯分水嶺50,下滑至49.8。
報告凸顯了貿易局勢升級所帶來的威脅日益加劇,加劇了市場擔憂,刺激了對債(zhai) 券的避險需求,推動股市走低。摩根士丹利警告說,投資者依然低估了形勢的嚴(yan) 重性。如果貿易局勢進一步惡化,全球經濟將在9個(ge) 月內(nei) 陷入經濟衰退。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hui) (ISM)發布報告顯示,5月製造業(ye) PMI從(cong) 4月的52.8降至52.1,為(wei) 2016年10月以來最低,而市場預期為(wei) 53.3。
同一天,金融信息服務商IHS Markit公布的美國5月份製造業(ye) PMI為(wei) 50.5,比前值下降約2個(ge) 百分點,為(wei) 2009年9月以來最低水平。拖累數據的一個(ge) 關(guan) 鍵因素是產(chan) 出增速放緩。與(yu) 此同時,新訂單分項指數為(wei) 2009年8月以來首次陷入萎縮區間。
除美國外,德國、日本、英國、韓國和新加坡的製造業(ye) 也同樣表現不佳。
其中,由於(yu) 脫歐的不確定性,英國5月製造業(ye) PMI出現近三年來的首次萎縮。分析認為(wei) ,此舉(ju) 因原計劃英國3月29日前脫歐,製造商囤積了大量庫存。
歐元區方麵,5月製造業(ye) PMI終值為(wei) 47.7,表明製造業(ye) 仍在萎縮。德國製造業(ye) PMI終值為(wei) 44.3,接近2012年以來最低水平,產(chan) 出和新訂單的下降速度有所放緩;而法國製造業(ye) PMI終值為(wei) 50.6。
值得注意的是,歐元區產(chan) 出已經連續第四個(ge) 月下降,新訂單數量也進一步大幅下降,這說明製造業(ye) 仍處於(yu) 自2013年來最艱難時期。
亞(ya) 太經濟體(ti) 也同樣如此。隨著汽車行業(ye) 和半導體(ti) 行業(ye) 發展放緩,韓國的采購經理人指數已顯示出收縮的跡象。日本5月製造業(ye) PMI初值跌至49.6,產(chan) 出和新訂單連續5個(ge) 月下滑。
新加坡也受到波及。新加坡采購與(yu) 物流管理學院(SIPMM)3日晚發布數據顯示,新加坡5月製造業(ye) PMI環比下滑0.4,至49.9。這是新加坡製造業(ye) PMI在連續擴張32個(ge) 月之後,首次出現萎縮。需要注意的是,製造業(ye) 為(wei) 新加坡貢獻了大約五分之一的GDP。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