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省份陸續發布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成績單”。截至10月26日,已有廣東(dong) 、江蘇、浙江等26省份公布前三季度GDP數據。總量方麵,廣東(dong) 以77191.22億(yi) 元暫時居首,江蘇以7.22萬(wan) 億(yi) 元排名第二。
近年來,江蘇激光產(chan) 業(ye) 迎來高速發展時刻。2019年,江蘇的激光純裝備產(chan) 值預計將達到200億(yi) 元,位列全國第三,市場占比為(wei) 18%,與(yu) 去年相比增長幅度為(wei) 27%。江蘇已成為(wei) 繼廣東(dong) 、湖北之後全國第三個(ge) 激光產(chan) 業(ye) 聚集地和中國最大的兩(liang) 個(ge) 運用市場之一,引領華東(dong) 地區激光產(chan) 業(ye) 持續發展。
受益於(yu) 江蘇的經濟體(ti) 量和製造業(ye) 基礎,作為(wei) 製造業(ye) 提檔升級關(guan) 鍵支撐產(chan) 業(ye) 之一,江蘇的激光產(chan) 業(ye) 已經擁有從(cong) 激光芯片、激光器、激光裝備到應用激光企業(ye) 等相對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
“激光製造是促進消費品升級的‘利器’,被廣泛運用於(yu) 汽車製造、自動駕駛、動力電池、手機製造、航空航天、醫療器械乃至國防軍(jun) 事等眾(zhong) 多領域。激光加工的精度更高、能耗更低、更加節省勞動力,正好解決(jue) 了製造業(ye) 轉型升級麵臨(lin) 的一些關(guan) 鍵問題,是製造業(ye) 不可或缺的支撐技術。”江蘇省激光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shu) 長陳長軍(jun) 告訴記者。
蘇州英穀有限公司肖旭輝總經理介紹,激光作為(wei) 一種高效工具,正深刻地改變著我們(men) 的生活。無論在工業(ye) 精密微細加工還是高端生命科學領域,激光產(chan) 業(ye) 將迎來高速增長。
天弘激光在激光領域深耕多年。該公司生產(chan) 的“激光3D加工係統”在3D激光熔覆及強化業(ye) 內(nei) 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技術優(you) 勢,且擁有多項專(zhuan) 利。與(yu) 傳(chuan) 統火焰淬火相比,通過3D激光熔覆的產(chan) 品淬火層硬度高、邊緣陡、軟帶區域小、表麵熔融紋路小、變形小,是國內(nei) 眾(zhong) 多大型汽車模具行業(ye) 模具淬火強化的優(you) 選裝備。公司董事長金朝龍告訴記者,激光裝備由於(yu) 其非接觸、無磨損、速度快、可柔性集成加工等特點,對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加工工藝提升和創新具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高功率激光器在材料表麵處理和改性中的應用,大大提升了我國熱處理技術水平和工業(ye) 零部件的耐磨、耐腐蝕水平。
“在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今天,製造工藝要求越來越高,激光可以取得比傳(chuan) 統工藝更好的加工效果;同時越來越多新型特殊材料的應用,使得激光在很多時候都是唯一的選擇。”德龍激光副總裁袁淩表示,德龍激光推出的半導體(ti) 材料激光加工設備(如碳化矽、砷化镓等新型半導體(ti) 材料),實現了半導體(ti) 激光加工裝備國產(chan) 化的突破,相對來說更節約成本。
今年9月1日,江蘇亞(ya) 威艾歐斯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成為(wei) 與(yu) 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首批簽約並領取營業(ye) 執照的企業(ye) 之一。
兩(liang) 個(ge) 月前,主要從(cong) 事金屬材料激光加工設備的亞(ya) 威股份攜手韓國LIS公司全麵開展精密激光加工設備業(ye) 務戰略合作,進軍(jun) 新的激光應用領域,加速開拓中國高端激光應用設備市場。亞(ya) 威股份鈑金激光裝備事業(ye) 部銷售公司副總經理陳凱表示,亞(ya) 威股份通過合資合作實現精密激光加工領域的技術交流、引進和吸收,將提升在高端激光加工設備的研製和生產(chan) 水平,邁進更加精密的OLED顯示麵板、太陽能電池、汽車用鋰電等激光前沿應用領域。
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合資公司的成立,也意味著亞(ya) 威獲得更加開放的國際合作的主動權,未來將有助於(yu) 提高相關(guan) 設備國產(chan) 化率,實現相關(guan) 製程設備的自主可控。
通過投資、並購等方式拓展新業(ye) 務,已經成為(wei) 江蘇激光產(chan) 業(ye) 探索發展的新模式。技術的“引進來”與(yu) “走出去”很關(guan) 鍵,通過科技賦能、自主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內(nei) 涵更加過硬。
5G時代,江蘇激光產(chan) 業(ye) 積極探索創新、自主研發,運用數字化、工業(ye) 互聯網技術,在全生命周期給激光產(chan) 業(ye) 增添了更多科技元素。
光纖激光器是新一代固體(ti) 激光器的一種。激光光纖在特種光纖領域則是技術研發的前沿。近年來,亨通光纖推出了一係列激光光纖產(chan) 品。公司總經理陳偉(wei) 表示,創新是亨通光纖發展的原動力。自主技術攻關(guan) 和原始性創新是保持產(chan) 品技術領先優(you) 勢的密碼。“亨通在研發方麵投入的經費逐年增加,研發費用已經占到銷售額的5%。未來還將加大研發投入,將公司的技術和產(chan) 品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江蘇激光產(chan) 業(ye) 發展欣欣向榮的背後,依舊存在著一係列發展瓶頸。打破發展瓶頸,是目前江蘇激光產(chan) 業(ye) 需要麵對的問題。
蘇州姑蘇區科技鎮長團團長、蘇州姑蘇區副區長、江蘇師範大學交叉應用研究院副院長陳浩認為(wei) :“與(yu) 廣東(dong) 、湖北相比,江蘇的激光產(chan) 業(ye) 存在著缺乏具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ye) 、產(chan) 業(ye) 整體(ti) 協同相對較弱、產(chan) 學研轉化能力不足等問題。”
金朝龍對此深有同感:“麵對中高功率激光器市場的瓶頸,中國企業(ye) 應對超快激光器的研發,要繼續加大投入,且要與(yu) 高校及科研機構深度合作。”
研究成果如何轉化為(wei) 技術,是產(chan) 業(ye) 內(nei) 一直麵臨(lin) 的問題。2013年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成立運營(2015年加盟江蘇省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旨在跨越激光產(chan) 業(ye) 從(cong) 研究成果到企業(ye) 技術轉化的“死亡之穀”。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軍(jun) 解釋了跨越“死亡之穀”的一係列程序:“研究院擁有人才、技術、設備、平台等條件。引進大學和科研院所有市場前景的最新研究成果後,研究院結合市場需求,進行二次開發,研究院的市場人員、工程研發人員將學術語言轉化為(wei) 工程師語言,讓最新的科研成果成為(wei) 企業(ye) 看得見、摸得著的產(chan) 品。”目前,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擁有49家孵化企業(ye) ,其中8家為(wei) 高新技術企業(ye) ,2家為(wei) 南京市“獨角獸(shou) ”培育企業(ye) 。近幾年,研究院為(wei) 企業(ye) 提供技術服務年收入3000萬(wan) 元左右,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實際問題,推動了轉型發展。
企業(ye) 抱團發展,加強同行之間的交流合作,提升整體(ti) 實力,同樣能夠增強市場競爭(zheng) 的能力。江蘇省激光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江蘇激光產(chan) 業(ye) 的發展中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江蘇省激光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將自己定位為(wei) ‘政府的助手、行業(ye) 的推手、企業(ye) 的幫手’,積極宣傳(chuan) 普及激光知識,提升激光技術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同時變革思想,團結激光產(chan) 業(ye) 的上下遊共同攻堅克難,積極爭(zheng) 取支持,促進激光產(chan) 業(ye) 又快又好地發展。”陳長軍(jun) 表示,“江蘇激光產(chan) 業(ye) 起步雖晚,但江蘇製造業(ye) 基礎紮實,如能推動新一輪理念創新、團結協作,在新的起點上必定能結出碩果。”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