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省合建以來,山西大學依托教育部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給予的大力支持,以“雙一流”建設為(wei) 統領,統籌推進一流學科建設,根據《教育部、山西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山西大學工作手冊(ce) 》,確立了以物理學、哲學學科群建設為(wei) 核心的學校整體(ti) 實力提升建設方針。
兩(liang) 年多來,得益於(yu) 部省合建、率先發展和“1331工程”等利好政策疊加,學校瞄準科技創新和國家、區域需求,不斷提升學科競爭(zheng) 力。物理、哲學學科群“兩(liang) 翼”齊飛,帶動學校辦學水平全麵提升。

聚焦前沿科技促成果轉化
山西大學認真落實教育部提出的要求,物理學科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極端光學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新建“先進納米結構加工與(yu) 多場耦合表征”和“量子精密測量”兩(liang) 個(ge) 大型科研平台,瞄準量子光學、冷原子物理和量子器件等領域的國際前沿科學和技術問題,以國家和區域重大需求為(wei) 牽引,從(cong) 原理創新、技術突破出發,完成了係列成果應用轉化。
近年來,山西大學物理學科與(yu) 山西漢威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構建校企合作創新平台,聯合組建了山西省光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陳旭遠教授所帶團隊,開展激光顯示關(guan) 鍵技術協同攻關(guan) ,有效解決(jue) 了激光顯示存在的激光散斑和高功率、低成本激光光源等關(guan) 鍵問題。該團隊研發的三芯片激光放映機問世不久便迅速占領了國內(nei) RGB純激光影院產(chan) 品市場70%以上的份額。近3年營業(ye) 收入持續增長,2019年達1.3億(yi) 元。
如今,該校物理學科在高質量全固態單頻激光器、激光顯示、量子保密通訊、量子光源、激光在線檢測以及光學信息采集等方麵攻克了一係列核心關(guan) 鍵技術,已成為(wei) 國內(nei) 重要的激光技術及量子技術研究基地。基於(yu) 這些技術研製的全固態單頻連續波綠光激光器、全固態單頻連續波紅外激光器、寬調諧全固態單頻連續波鈦寶石激光器等填補了國內(nei) 空白,並已提供給國內(nei) 外的許多單位使用,完全替代了國外的相關(guan) 產(chan) 品,打破了國外的禁運,近5年實現的產(chan) 值高達5000多萬(wan) 元。
山西之長在於(yu) 煤,作為(wei) 國家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累計產(chan) 煤192億(yi) 噸,占全國的1/4以上。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煤基產(chan) 業(ye) 綠色發展是山西大學落實部省合建高校要求的又一力舉(ju) 。
“溫度、濕度以及煤種的不同都會(hui) 造成測試結果飄移,影響減排效果。”前不久,位於(yu) 陽泉市的山西陽光發電有限公司化驗室現場,物理學科張雷教授一行5人,正對團隊研製的煤質在線檢測設備進行調試並製定校正方案。
多年來,該團隊以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為(wei) 目標,聯合多家企業(ye) 開展燃煤汙染物排放控製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在選配煤、煤燃燒、煙氣排放等3個(ge) 關(guan) 鍵環節中的燃煤元素、煤質、煤粒度、煤灰、汙染物排放的激光在線檢測技術上取得突破。“根據我們(men) 提供的最新數據,電廠可以精確調節鍋爐的脫硫劑配比等工況參數,以實現優(you) 化燃燒,最大限度減少汙染物排放。”張雷告訴記者。
(文章節選自中國教育報)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