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拉開序幕,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產(chan) 業(ye)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新強在今年的議案中再度建議:進一步推進高端裝備製造業(ye) 發展。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裝備製造業(ye) 是國之重器,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ye) 已初具規模。然而,作為(wei) 高科技型製造業(ye) 企業(ye) 的“領頭人”,馬新強深知,與(yu) 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ye) 發展依舊存在不少短板:中低端製造裝備產(chan) 能過剩與(yu) 先進製造裝備供應不足導致的結構性失衡;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產(chan) 業(ye) 集群價(jia) 值鏈銜接不緊密;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等。
馬新強認為(wei) ,唯有自主創新,才能不斷突破前沿、空白技術,在國際競爭(zheng) 中站穩腳跟。因此他在本次兩(liang) 會(hui) 議案中提出,希望國家進一步加大對高端裝備製造業(ye) 的支持,並建議組建國家高端裝備製造業(ye) 技術研究院,統籌協調相關(guan) 主體(ti) 加快核心技術攻關(guan) ;立體(ti) 化完善促進行業(ye) 發展的財稅政策;支持企業(ye) 依托產(chan) 業(ye) 集群、創新中心,促進新技術與(yu) 高端裝備製造業(ye) 交叉滲透;充分發揮大企業(ye) 的產(chan) 業(ye) 組織作用,打通產(chan) 業(ye) 鏈,構建產(chan) 業(ye) 生態體(ti) 係;推動行業(ye) 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大企業(ye) 大集團。
作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馬新強多次在議案中呼籲推進高端裝備製造業(ye) 發展,如此“執念”到底有何緣由?這還得從(cong) 華工科技激光裝備二十餘(yu) 年發展“進化論”說起……
初創期:“曲線救國” 師夷長技以自強
20多年前,當西方發達國家激光技術應用已“遍地開花”時,在中國,這“一束光”仍是實驗室裏的“陽春白雪”。科技成果轉化慢、產(chan) 業(ye) 規模嚴(yan) 重不足,激光加工占國內(nei) 加工業(ye) 比例不足1%。
1996年
麵對發達國家將激光裝備賣到70億(yi) 美元,華工科技初創者們(men) 望而興(xing) 歎,下定決(jue) 心要將在實驗室沉澱了30餘(yu) 年的激光技術“帶出去”,實現真正的產(chan) 業(ye) 化。
1997年
華中理工大學“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轉製成為(wei) 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馬新強任總經理。堅持以市場為(wei) 導向,“產(chan) 學研”結合一年後,公司利潤增長了392%,華工激光出品的激光裝備賣了200萬(wan) 人民幣,代表中國最高水平。
1999年
華工科技產(chan) 業(ye)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次年在深交所上市,成為(wei) 華中地區第一家以激光為(wei) 主業(ye) 的上市公司。然而,國產(chan) 激光裝備中的核心、關(guan) 鍵技術仍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技不如人之下,隻能眼睜睜看著國內(nei) 市場被大量湧入的海外知名激光公司主導。
2000年
對國內(nei) 激光企業(ye) 來說,單靠自身摸索、積累研發核心技術,成本高、周期長。“曲線救國”思路下,華工科技決(jue) 定通過海外並購引進國際先進激光技術。當年,華工科技收購全球排名第三的激光切割係統製造商澳大利亞(ya) ACS公司,並將“Farley”和“Laserlab”兩(liang) 大國際知名品牌的激光切割及等離子切割技術引進國內(nei) ,借以快速趕上先進國家的激光研究、應用水平。
2004年
經過四年的技術消化吸收,中國首台高功率激光切割機在華工科技誕生。
2005年
華工科技研製的國內(nei) 首套數控激光切割機出口北美,包括新加坡、韓國在內(nei) 的海外客戶也慕名前來。同年,承擔三峽發電機的東(dong) 方電機首次采用華工科技的激光裝備切割出了重達1300噸的整台發電機轉子磁軛衝(chong) 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突圍期:招才引智 開放式創新實現從(cong) 零到一
國產(chan) 激光裝備雖已打開國際市場,卻仍未打破“集成”怪圈。馬新強認識到,必須實現光源等激光裝備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唯有不斷創新才能有底氣參與(yu) 競爭(zheng) 。
2008年
華工科技引入光纖激光器高端人才,成立銳科激光,率先實現從(cong) 低功率到高功率激光器的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品推出初期,華工科技甘當“試金石”,通過雙方緊密合作不斷提升產(chan) 品質量,如今,銳科激光光纖激光器無疑稱得上是“國貨之光”。
2009年
引入紫外激光器專(zhuan) 家,從(cong) 零開始,困難重重之下一步步突圍,於(yu) 2010年生產(chan) 出國內(nei) 首台紫外激光器,為(wei) 高端激光裝備配上“中國芯”,一經推出,國外產(chan) 品迅速降價(jia) ,從(cong) 此中國人使用固體(ti) 激光器不需再從(cong) 海外高價(jia) 購入。此後在納秒、皮秒、飛秒等高端激光器領域,華工科技逐一獲突破,堪稱fun88官网平台器發展史上的佳話。
同年,國家發布《汽車產(chan) 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華工科技與(yu) 華中科技大學和神龍汽車組成“鐵三角”,強強聯合推出國內(nei) 首條白車身激光自動化焊接生產(chan) 線,產(chan) 線穩定性、可靠性及擴展性全麵超越國外同行。如今在該汽車白車身激光焊接領域,華工科技市場份額達約占90%。
2012年
自主研製的“高速、高精、大幅麵坡口切割加工技術與(yu) 設備”項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內(nei) 激光首套激光三維遠程焊接係統麵世;全自動化數控激光切管生產(chan) 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5年
聯合華中科技大學、神龍、通用等多家下遊車企共同自主研發,華工科技參與(yu) 的“汽車製造中的高質高效激光焊接、切割關(guan) 鍵工藝及成套裝備”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憑借過硬的技術,華工科技進入對質量要求出名嚴(yan) 苛的日係車企,43秒激光焊接一輛車,是其首次采用激光技術焊接白車身。
2017年
MARVEL6000係列全新一代數控光纖激光切割機麵世,核心光源自主製造,切割速度、厚度媲美進口設備的同時,價(jia) 格僅(jin) 為(wei) 進口設備的一半。
同年,公司承擔的國家十三五重大研發專(zhuan) 項《工業(ye) 級皮秒/飛秒激光器關(guan) 鍵技術研究及產(chan) 業(ye) 化》項目在科技部組織的年度評估會(hui) 上獲優(you) 秀評審項目。
2018年
飛秒激光器重磅亮相,種子源等核心部件實現自主研發製造,7秒內(nei) 可完成一塊全麵屏切割,使用成本降40%;
響應客戶需求,不斷進行技術升級,MARVEL係列萬(wan) 瓦級數控光纖激光切割機,國產(chan) 核心光源矗立萬(wan) 瓦時代。再過兩(liang) 天,2萬(wan) 瓦超高功率激光切割設備也將在華工科技智能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園亮相;
實現三維五軸激光器及切割頭核心部件自主研發,價(jia) 格僅(jin) 為(wei) 國外進口設備的70%左右。設備在疫情期間被客戶大量采購,用於(yu) 全順負壓監護型救護車生產(chan) ,目前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三,國內(nei) 第一;
應智能製造之需,二次開發激光裝備操作係統,新一代高速數控係統FARLEY-ANCA係統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充分發揮“智”造的力量。
轉型升級期:延伸創新鏈 “激光+智能製造”提供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
早在2010年,華工科技就提出“向高端製造、服務型製造”轉型戰略,提高產(chan) 品附加值,延伸價(jia) 值鏈。
2019年至今
2019年,華工科技成立智能製造事業(ye) 總部,整合旗下華工激光與(yu) 華工賽百軟硬件資源,以“激光+智能製造”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賦能橋梁、船舶製造及工程機械等傳(chuan) 統製造行業(ye) 轉型升級,打造了國內(nei) 首個(ge) 麵向橋梁行業(ye) 智能工廠解決(jue) 方案、國內(nei) 首個(ge) 管件行業(ye) 智能工廠等多個(ge) 標杆智能製造解決(jue) 方案示範樣板點。一月以來,華工科技智能製造訂單同比增長70%。
從(cong) 勢單力薄到創新突圍再到轉型升級,一路走來,華工科技產(chan) 業(ye) 報國的赤子之心從(cong) 未更改;以市場為(wei) 導向、以客戶為(wei) 中心之心從(cong) 未更改。
未來,公司將聚焦“三新兩(liang) 化”:新能源、新基建、新材料;汽車新四化、工業(ye) 數智化等關(guan) 鍵賽道重要場景,開展多層次開放式創新,推動構建全聯接、全感知、全智能世界。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