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要加速了,預計七八月份就要投入使用,時間還是很緊張了!”今年元宵剛過,西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的專(zhuan) 家們(men) 便開始與(yu) 重慶紅岩建設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的負責人商量起合作項目的下一步研發事宜。
在企業(ye) 看來,這場“牽線”更別具意義(yi) 。重慶紅岩建設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熊勁鬆表示,這樣的牽手撮合,促使公司在這個(ge) 領域的品牌、技術水平都能得到更高的發展。
一切的開端,源於(yu)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綿陽作為(wei) “創新金三角”的一端,何以與(yu) 成渝同圈?綿陽給出的答案是:結合國家所需綿陽所能,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翻開綿陽在科技創新路上的“闖”與(yu) “試”,答案更加清晰——

“大國重器”上的“綿陽造”頻繁被刷新。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航中,中國電科九所為(wei) 飛船配套了包括隔離器和環行器在內(nei) 的多款磁性產(chan) 品。
“國字號”科學城打造更多“國字號”戰略科技力量。我市將目光投向了我國頂尖創新平台國家實驗室,將從(cong) 多個(ge) 方麵支持多方力量參與(yu) 國家實驗室建設。
集聚創新要素激發新活力。我市大力實行“招院引所”工作,積極引進央屬企業(ye) 集團和知名高校來綿建設分支機構,建設“雲(yun) 上科技城”“雲(yun) 上大學城”。

“科技之花”結出“產(chan) 業(ye) 之果”。我市將賽道鎖定在了核技術應用、激光、航空與(yu) 燃機、新材料等高科技產(chan) 業(ye) 集群上,並加快推進長虹、九洲等傳(chuan) 統電子龍頭企業(ye) 鞏固壯大,搶占發展先機。

打通堵點,為(wei) 創新需求“兩(liang) 端”架橋鋪路。從(cong) 創新體(ti) 製機製入手,與(yu) 在綿科研院所、高校、企業(ye) “聯姻”,遴選科技助理,促進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業(ye) 單位交流合作,聚焦綿陽科研和市場“兩(liang) 張皮”、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等問題“把脈問診”。
透過一個(ge) 個(ge) 具體(ti) 的事例,可以看到綿陽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真抓實幹,以及信心與(yu) 決(jue) 心。

縱觀綿陽創新領域的“闖”與(yu) “試”,不僅(jin) 在於(yu) 區域聯動,還有製度、人才、資金等要素的配套與(yu) 整合。在省第十二次黨(dang) 代會(hui) 前,一場“速度與(yu) 激情”在綿陽上演——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綿陽科技支行揭牌成立,常規需要1年才能完成的籌建設立工作,在綿陽隻用了70天。
當“農(nong) 行速度”遇到“綿陽態度”,擦出的是科技金融與(yu) 科技企業(ye) 的“火花”。目前,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綿陽科技支行已累計向綿陽地區新投放貸款120餘(yu) 億(yi) 元,其中70%以上投向科技企業(ye) 發展等領域。

在綿陽,一個(ge) 具有強磁場效應的科技創新生態圈已形成。綿陽不斷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豐(feng) 富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推進科技與(yu) 金融高效結合,開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直通車”。
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於(yu) 綿陽而言,是機遇,也是使命。而眼下,綿陽正持續“踩下油門”,一路飛馳。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