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曆史新高!華中科技大學首次大滿貫

fun88网页下载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2022-06-25 我要評論(0 )   

6月25日上午,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hui) 召開。會(hui) 上傳(chuan) 來喜訊,華中科技大學共獲獎35項,總成績位列全省第一。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均有突破,一等獎數量創曆史...

6月25日上午,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hui) 召開。會(hui) 上傳(chuan) 來喜訊,華中科技大學共獲獎35項,總成績位列全省第一。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均有突破,一等獎數量創曆史新高,實現學校曆史首次省獎大滿貫。祝賀!



華中大獲獎情況一覽


作為(wei) 第一完成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共有34個(ge) 項目獲得2021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潘垣院士獲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牽頭完成的成果獲科技進步特等獎。此外一等獎20項(含自然科學獎4項、技術發明獎4項、科技進步獎12項),二等獎10項(含自然科學獎1項、技術發明獎3項、科技進步獎6項),三等獎3項(均為(wei) 自然科學獎)。


獲獎簡介

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潘垣院士

潘垣院士(左四)


潘垣,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導。磁約束核聚變與(yu) 等離子體(ti) 物理專(zhuan) 家、強磁場與(yu) 脈衝(chong) 功率技術專(zhuan) 家、高電壓電器技術專(zhuan) 家,我國磁約束核聚變和大型脈衝(chong) 電源技術的主要開拓者。國家重大專(zhuan) 項“慣約”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曾任我國首屆ITER(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並參與(yu) 論證實現了我國參加當今國際最大的大科學工程ITER。主持和參與(yu) 主持包括我國首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環流器一號”在內(nei) 的三套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的研製和一套核聚變實驗裝置的升級改造;提出並指導“脈衝(chong) 強磁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前後兩(liang) 期科學工程建設。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省部級特等獎一項,一、二等獎多項。


在長期科研工作中,他始終把個(ge) 人追求同國家追求高度統一,堅持“四個(ge) 麵向”,倡導並推進“電氣化+”的學科發展戰略。“我最大的願望就是不讓苦難在我的祖國重演,要讓我的祖國強盛起來,不再受外侮欺淩。”兒(er) 時經曆過民族災難的潘垣,幾十年來始終如一秉持報國情懷,緊盯國際學術前沿,前瞻國家重大需求,追逐著一位戰略科學家赤忱的中國夢、強國夢。如今他雖已88歲高齡,仍堅持在科研和研究生教學一線。


科技進步特等獎

獲獎項目

心髒移植關(guan) 鍵技術創新與(yu) 應用

完成人

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團隊



心髒移植是終末期心衰最有效治療手段,受體(ti) 評估困難、移植橋接創傷(shang) 大、供心保存時間短、複雜心髒移植技術難度高等因素嚴(yan) 重製約心髒移植發展,提升心髒移植數量與(yu) 質量是國際前沿。團隊立足國際前沿,針對心髒移植熱點難點,創建心髒移植受體(ti) 精準評估新方法,創建供心保護新技術,創新心髒移植術式,揭示心髒移植排斥反應新機製新靶點。項目發表論文217篇,SCI收錄134篇, 他引2283次,主持製定心髒移植技術規範/專(zhuan) 家共識5項,授權國家發明專(zhuan) 利10項,主編《心肺移植學》等專(zhuan) 著7部,國家衛健委授權建立首批“中國心髒移植培訓基地”,成果應用於(yu) 全國50家(90%以上)具有心髒移植資質醫院,引領中國心髒移植跨越。


自然科學一等獎

獲獎項目

光子器件中光與(yu) 物質相互作用調控和增強機製

完成人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張新亮教授團隊



針對信息光子器件的低功耗、高效率等需求,項目從(cong) 光和物質相互作用一致性調控和增強機製兩(liang) 個(ge) 科學問題入手,分別從(cong) 光與(yu) 旋轉器件作用實現模式複譜分析、模式分集調控實現多信道一致性作用、模場調控實現光和物質相互作用增強三個(ge) 層麵展開了基礎性研究。5篇代表性論文在WOS數據庫他引300多次,得到眾(zhong) 多著名專(zhuan) 家的引用和正麵評價(jia) 。團隊入選基金委“傑青”“長江學者”和美國光學學會(hui) 會(hui) 士1人、基金委“優(you) 青”2人、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1人和香江學者1人。2次受邀在SPIE Newsroom上撰寫(xie) 進展介紹;撰寫(xie) 1部英文專(zhuan) 著章節,入選“基金委資助項目優(you) 秀成果選編”。培養(yang) 的博士生獲得中國電子學會(hui) 等組織的優(you) 博論文獎3次,王大珩光學獎學生獎共3次。


自然科學一等獎

獲獎項目

網絡化集群係統的動力學演化分析與(yu) 調控

完成人

人工智能與(yu) 自動化學院張海濤教授團隊



生命集群最大的魅力在於(yu) 低等個(ge) 體(ti) 智能激發出高度協調的群體(ti) 智能,理解其規律對於(yu) 無人係統集群、傳(chuan) 染病防控等領域具有突出學術價(jia) 值。團隊代表作發表於(yu) PNAS、Automatica、IEEE TAC等,在集群突變的湧現、調控和災害防控等方麵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guan) 研究得到了十餘(yu) 位中國、歐美院士、50位IEEE等重要學術組織Fellow及9位國際重要獎勵得主的好評,被認為(wei) 是“先驅工作”。研究為(wei) 集群協同夯實了演化建模、分析與(yu) 調控的理論基礎。


自然科學一等獎

獲獎項目

記憶神經環路與(yu) 分子機製

完成人

基礎醫學院魯友明教授團隊



神經環路的結構和功能調控機製研究是探索“人腦工作原理”的前沿科學課題。團隊長期致力於(yu) 此並取得了係列重要學術成果:一是創建腦單細胞基因測序和編輯技術,突破了腦單細胞環路結構和功能精確分類的技術瓶頸,發現了若幹類記憶神經細胞和環路;二是創建單細胞全腦標記和投射計算分析技術,構建單細胞功能投射圖譜,是理解大腦信號加工原理的一項開拓性工作;三是發現記憶神經環路穀氨酸受體(ti) 偶聯非編碼RNA誘導神經突觸退變,揭示了調控神經環路功能的表觀遺傳(chuan) 分子機製。係列成果發表在Cell、Science、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和Cell Research等重要期刊,部分成果被諾貝爾獲獎者John O´Keefe教授寫(xie) 入教科書(shu) 。本項目5篇代表論文合計影響因子102分,獲批準專(zhuan) 利2項。


自然科學一等獎

獲獎項目

基於(yu) 新穎活性天然產(chan) 物的新藥發現研究

完成人

藥學院張勇慧教授團隊



團隊在863計劃、重大新藥創製專(zhuan) 項等支持下,曆經十餘(yu) 年艱苦攻關(guan) ,係統完成了多種藥用植物及其內(nei) 生真菌代謝產(chan) 物研究,鑒定活性天然產(chan) 物2800餘(yu) 個(ge) ,其中新化合物1300餘(yu) 個(ge) ,發現了有藥用開發前景的活性天然產(chan) 物9個(ge) ,發展了多種糖類和生物堿的合成新方法,完成了候選藥物金線蓮苷抗自身免疫性肝炎和Z5抗腫瘤作用機製研究。團隊發表通訊作者SCI論文380餘(yu) 篇(IF>10 17篇),獲授權發明專(zhuan) 利16項。指導雲(yun) 南省開展了金線蓮種植和藥用價(jia) 值研究,製定了金線蓮地方特色食品安全雲(yun) 南省標準,學校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ti) ,金線蓮項目是產(chan) 業(ye) 扶貧典型。


技術發明一等獎

獲獎項目

新型顯示器件高分辨率噴印製造技術與(yu) 裝備

完成人

機械學院尹周平教授團隊



我國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規模世界第一,但核心裝備依賴進口,製約我國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自主可控發展。新型顯示器件向大尺寸、超高清、柔性化方向發展,其麵臨(lin) 的重大挑戰是如何在大麵積柔性基板上實現納米特征-微米結構-米級器件跨尺度高精度製造,急需發明新的製造原理、技術與(yu) 裝備。對此,項目原創高分辨率電流體(ti) 噴印新原理,發明了電流體(ti) 噴印新噴頭、新技術和新裝備,國際首創多款柔性新型顯示器件並占領高端市場。電流體(ti) 噴印分辨率等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項目成果作價(jia) 3000萬(wan) 在TCL集團實現產(chan) 業(ye) 轉化,並在華星光電、華為(wei) 、小米等企業(ye) 應用,實現了高分辨率印刷及柔性顯示製造技術國際引領。


技術發明一等獎

獲獎項目

燃煤鍋爐智能燃料燃燒技術與(yu) 工程應用

完成人

能源學院向軍(jun) 教授團隊



煤電清潔、高效、靈活、低碳、智能化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guan) 鍵支撐,新型電力係統下,煤電是具備大規模經濟深度調峰能力的靈活性資源。鍋爐入爐煤質、煤流及爐內(nei) 燃燒狀況缺乏有效在線監測,鍋爐高效、低氮、抗腐蝕燃燒矛盾突出,嚴(yan) 重製約了其安全、靈活、經濟運行。團隊針對鍋爐智能靈活的關(guan) 鍵問題開展了10餘(yu) 年產(chan) 學研聯合攻關(guan) ,發明了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鍋爐智能燃料燃燒核心技術與(yu) 裝備,形成了基於(yu) 全流程在線監測的鍋爐智能燃料燃燒技術體(ti) 係,中國電機工程學會(hui) 組織的專(zhuan) 家組鑒定認為(wei) 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項目發明的多項實質性創新技術已在大型發電集團示範和應用,並出口至國外,顯著推動了行業(ye) 的科技發展。


技術發明一等獎

獲獎項目

移動大視頻多級多網協同智適應傳(chuan) 輸關(guan) 鍵技術

完成人

網安學院江濤教授團隊



信息視頻化已成為(wei) 全球移動通信的戰略製高點,強聯動、大內(nei) 容和高保真的移動大視頻是其必然產(chan) 物,但其傳(chuan) 輸一直受業(ye) 網跨域離散化、網絡承載單一化和移動信道高動態等限製。為(wei) 此,團隊數十年磨一劍,從(cong) 業(ye) 網多級化協同驅動、多網絡製式承載均衡和高動態信道智能適配三方麵開展創新研究,形成了移動大視頻多級多網協同智適應傳(chuan) 輸關(guan) 鍵技術的重大發明和原始創新,實現了移動大視頻低延時、大容量和高可靠傳(chuan) 輸。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2021年度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研製的主要產(chan) 品近2年直接經濟效益68.8億(yi) 元,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超50%,居國內(nei) 第一,出口30多個(ge) 國家,國際市場占有率超20%,居全球第一,推動了我國移動視頻傳(chuan) 輸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跨越式發展。


技術發明一等獎

獲獎項目

自體(ti) 腫瘤細胞微顆粒介導靶向生物化療技術創新研發及臨(lin) 床應用

完成人

協和醫院金陽教授團隊



針對死亡率最高的肺癌,團隊率先提出並研發個(ge) 體(ti) 化/一體(ti) 化靶向生物化療理論和技術(自體(ti) 腫瘤細胞微顆粒作為(wei) 生物免疫載體(ti) 包裹化療藥物),並開展臨(lin) 床應用推廣,創建腫瘤個(ge) 體(ti) 化診療生物大數據平台及療效預測模型,指導晚期肺癌個(ge) 性化精準治療,經濟社會(hui) 效益顯著。項目是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創新腫瘤治療技術,共取得發明專(zhuan) 利16項(歐盟和美國各1項)、軟件著作權6項、實用新型16項,相關(guan) 成果論文SCI他引3405次,總IF566.18。目前已在7個(ge) 省市獲得衛健委和物價(jia) 局批件準入,進入臨(lin) 床推廣應用。


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項目

鋰離子電池極片高精高效製造成套裝備及產(chan) 業(ye) 化

完成人

材料周華民教授團隊



新能源汽車等需求急劇增長,要求大幅提高鋰離子電池製造效率和精度。極片製造是生產(chan) 鋰離子電池最核心的工序,其製造的挑戰是高黏度漿料高效穩定塗布難,超薄塗層微米級精度製造難,微結構多重演變下均勻性調控難。項目組經十餘(yu) 年產(chan) 學研用攻關(guan) ,研發出漿料高速穩定塗覆與(yu) 超長距懸浮幹燥技術、基於(yu) 同步測量的多級閉環製造技術,多孔多組分微結構精準調控技術,研製出寬幅高速塗布機、多級輥壓機、雙螺杆連續製漿係統等極片製造成套裝備與(yu) 自動化產(chan) 線。獲國家重點新產(chan) 品1項、國家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4項。獲中國發明專(zhuan) 利107件。成果應用於(yu) 寧德時代、比亞(ya) 迪等我國動力電池知名企業(ye) ,極片製造裝備打破日、韓等壟斷並反向輸出,具備國際競爭(zheng) 能力。


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項目

大型水動力裝備在位機器人加工關(guan) 鍵技術及其應用

完成人

機械學院彭芳瑜教授團隊



機器人在位加工具有大行程、高柔性和快響應等優(you) 點,可有效解決(jue) 現有大型水動力裝備“數控加工”和“人工加工”存在的受限空間複雜曲麵加工區域小、柔性差、響應慢和精度一致性差等問題。本項目聚焦大型水動力裝備在位機器人加工關(guan) 鍵技術,以水輪機轉輪和艦船推進器為(wei) 主要對象,在力變形與(yu) 機器人加工多約束軌跡規劃、時變多模態特性與(yu) 高效加工主動控製、作業(ye) 環境適應與(yu) 機器人加工可重構裝備等關(guan) 鍵技術方麵實現了創新和突破,輪緣間隙波動精度和在位加工效率等指標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相關(guan) 技術與(yu) 裝備成功應用於(yu) 三峽集團葛洲壩電廠水輪機和中船大型水麵艦艇螺旋槳的在位加工。


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項目

高轉矩低脈動直驅永磁電機關(guan) 鍵技術及應用

完成人

電氣學院楊凱教授團隊



直驅永磁電機是高端智能裝備的核心部件,“高轉矩、低脈動、低溫升”是其迫切需求,也是設計的巨大挑戰。項目組突破國外技術封鎖,經20餘(yu) 年潛心鑽研,創新直驅永磁電機複雜磁路拓撲結構與(yu) 多目標自主尋優(you) 設計方法;首創齒槽轉矩與(yu) 磁勢諧波協同消減轉矩脈動抑製關(guan) 鍵技術;發明雙內(nei) 冷無機殼與(yu) 管路內(nei) 嵌式強化傳(chuan) 熱冷卻結構;攻克直驅永磁電機磁路設計、脈動抑製以及強化傳(chuan) 熱三大關(guan) 鍵技術難題,取得係統性創新,填補國內(nei) 空白。研發多型產(chan) 品,銷售至39個(ge) 國家和地區,關(guan) 鍵性能指標超越西門子、ABB等國際領先產(chan) 品。在2MW直驅風機、港口輪吊、智能電器等領域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為(wei) 高檔機床、風力發電、電動汽車、工程機械等產(chan) 業(ye) 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項目

軟件安全智能檢測與(yu) 防護關(guan) 鍵技術

完成人

網安學院鄒德清教授團隊



軟件的複雜性與(yu) 規模化給軟件安全帶來了巨大挑戰。團隊曆經十餘(yu) 年攻關(guan) ,針對代碼安全語義(yi) 分析、軟件漏洞檢測、軟件防護與(yu) 動態升級中的技術難題,提出了基於(yu) 張量的二進製代碼嵌入方案,突破了漏洞特征自動學習(xi) 的新型漏洞分類方法與(yu) 漏洞智能檢測技術,攻克了從(cong) 應用軟件到虛擬機軟件的多粒度安全回滾保護機製,為(wei) 軟件行業(ye) 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團隊發表論文48篇,其中CCFA、ACM/IEEE Transaction、JCR一區等頂級會(hui) 議期刊論文18篇,出版著作4部,獲國家發明專(zhuan) 利20項,國際專(zhuan) 利授權3項,成果應用於(yu) 烽火通信等單位,創造逾30億(yi) 元經濟效益。


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項目

軟弱地層長大隧道抗震理論與(yu) 關(guan) 鍵技術及應用

完成人

土木與(yu) 水利工程學院苗雨教授團隊



我國在河流三角洲及近海地區規劃建設了大量跨海越江隧道,這些地區廣泛分布了具備高壓縮性特點的軟弱地層,在強震作用下會(hui) 發生明顯的軟化和變形,對穿越及下臥軟弱地層的長大隧道安全構成嚴(yan) 重威脅。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資助下,解決(jue) 了由軟弱地層動力行為(wei) 複雜性和長大隧道地震作用不確定性帶來的理論難題和技術瓶頸,在地震動傳(chuan) 播特性與(yu) 輸入機製、長大隧道動力試驗與(yu) 計算平台、抗震設計理論及安全控製技術方麵取得重大突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研究成果應用於(yu) 港珠澳珠海連接線關(guan) 鍵工程-拱北隧道和汕頭蘇埃海底通道等重大工程中,為(wei) 提升我國大規模興(xing) 建的長大隧道防震減災能力做出了創造性貢獻。


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項目

卵巢衰老評估、預警和幹預的創新性研究與(yu) 應用

完成人

同濟醫院王世宣教授團隊



項目組聯合中科院生命科學院等本領域專(zhuan) 家,經過16年產(chan) 學研聯合攻關(guan) ,麵向衰老這一世界科技前沿問題,取得一係列突破和創新:一是率先提出“卵巢功能年齡”這一新概念,並研發出其評估計算方法,實現卵巢功能的個(ge) 體(ti) 化、精準、實時評估;二是首創卵巢功能遺傳(chuan) 風險分子檢測技術,可對卵巢衰老的遺傳(chuan) 易感性進行預警;三是提出卵巢衰老幹預的全新理念和策略,將幹預關(guan) 口提前5-15年;四是研究卵巢衰老病因、機製及幹預技術,為(wei) 我國卵巢衰老的臨(lin) 床診療水平領跑世界奠定堅實基礎。團隊主編了全球首部係統闡釋卵巢功能興(xing) 衰奧秘的醫學專(zhuan) 著——《卵巢衰老》,牽頭執筆撰寫(xie) 卵巢衰老專(zhuan) 家共識2個(ge) ,在國際一流期刊發表SCI文章349篇,他引5622次。


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項目

腎癌診療關(guan) 鍵技術創新及應用

完成人

協和醫院章小平教授團隊



腎癌是人類常見的惡性腫瘤,嚴(yan) 重危害人類健康。項目組經過15年攻關(guan) ,取得係列創新和突破:創立係列腎癌手術新技術,完成了基於(yu) 三維超聲成像、多模圖像融合與(yu) 手術路徑規劃技術的手術導引係統研究;在國內(nei) 首次創建了三維重建模型/內(nei) 窺鏡圖像融合分析係統,在術前規劃和術中實時融合全息模擬影像與(yu) 腹腔鏡下真實圖像,從(cong) 而精準引導腔鏡手術,已經獲得二類醫療器械產(chan) 品注冊(ce) 證,並在國內(nei) 多家醫院開展合作。項目發表論文100餘(yu) 篇,授權發明專(zhuan) 利多項,參與(yu) 腎癌相關(guan) 指南和專(zhuan) 家共識編寫(xie) 5次。培訓腎癌手術醫師 2200 餘(yu) 人次,與(yu) 多家單位展開合作,產(chan) 生了卓有成效的社會(hui) 和經濟效益。


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項目

惡性腫瘤支持與(yu) 營養(yang) 治療關(guan) 鍵技術體(ti) 係的建立與(yu) 臨(lin) 床應用

完成人

同濟醫院袁響林教授團隊



晚期腫瘤的合並症以及腫瘤治療相關(guan) 不良反應嚴(yan) 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患者生存時間。團隊長期致力於(yu) 惡性腫瘤支持與(yu) 營養(yang) 治療研究,取得如下突破:一是研發了放射性肺損傷(shang) 預測模型、放療固定及驗證裝置,可減輕放療不良反應發生;二是構建了預測肺癌腦轉移發生風險模型,製定癌痛等惡性腫瘤症狀處理指南及共識;三是製定惡病質分期評分表,推動腫瘤患者營養(yang) 診療管理。研究成果發表在JCO等國際高水平期刊上,授權專(zhuan) 利20項,牽頭製定指南9項及專(zhuan) 家共識5項。通過對以上治療技術及管理措施的研發,並經課題合作、會(hui) 議交流、培訓等多種方式,將成果在全國多家大型醫院進行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社會(hui) 效益。


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項目

香菇多糖代謝及抗腫瘤關(guan) 鍵技術創新與(yu) 應用

完成人

協和醫院張玉教授團隊



腫瘤是危害全球健康的重大疾病,傳(chuan) 統放化療具有較強的毒副作用。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支持下,曆經14年艱苦攻關(guan) ,創新運用綠色高效的提取技術,從(cong) 香菇子實體(ti) 中獲得產(chan) 率高、毒性小的抗腫瘤活性成分香菇多糖。在國際上率先根據天然多糖不同官能團和空間結構特點,引入熒光/核素探針,建立香菇多糖體(ti) 內(nei) 精準示蹤技術,突破其體(ti) 內(nei) 藥代動力學研究的壁壘。同時,利用自主研發的近紅外熒光探針,首創香菇多糖腫瘤局部緩釋遞送係統,為(wei) 腫瘤術後治療提供新策略。項目成果獲授權發明專(zhuan) 利3項,已在5家製藥企業(ye) 和12家醫院應用推廣,帶動了我省香菇產(chan) 業(ye) 的蓬勃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有效助力精準扶貧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項目

頜麵骨缺損修複與(yu) 再生的關(guan) 鍵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

完成人

同濟醫院毛靖教授團隊



頜麵骨缺損的發病率位居口腔頜麵部疾病首位,我國患者每年多達350萬(wan) 。該項目曆時17年“產(chan) 學研用”聯合攻關(guan) ,多學科交叉創新,在構建聚羧酸及磷酸鹽雙靶向調控的仿生礦化法、骨樣有序拓撲結構熱力學合成機理的闡明等方麵取得係列重大原創成果。在國內(nei) 外權威期刊發表高質量論文百餘(yu) 篇, 2篇獲評高被引論文,1篇獲評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培養(yang) 碩博士生60餘(yu) 名,多名博士獲省校級優(you) 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勵;獲國家發明專(zhuan) 利、實用新型專(zhuan) 利和軟件著作權,且多項專(zhuan) 利技術已在企業(ye) 轉化;在全國舉(ju) 辦各類學術論壇、培訓班、繼續教育項目,得到業(ye) 界一致好評。經專(zhuan) 家組鑒定,該項目成果整體(ti) 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項目

金屬汙染物的健康風險評估關(guan) 鍵技術與(yu) 防控對策

完成人

公衛學院徐順清教授團隊



項目圍繞低劑量金屬汙染物的健康風險評估與(yu) 防控中的技術難題,經過十餘(yu) 年的聯合攻關(guan) ,攻克了敏感人群健康風險未知、人群暴露水平和途徑不明、現有防控體(ti) 係缺乏針對性的問題。創建了敏感人群金屬汙染物暴露的健康風險評估技術與(yu) 金屬汙染物的人群總暴露評估技術,揭示金屬汙染物所致敏感人群新的健康風險,找到了金屬汙染物健康風險防控的關(guan) 鍵環節,並建立了針對性的防控對策。項目製定國家/部門標準4項,國內(nei) 首個(ge) 生態環境基準1項,地方標準2項,編製預防指南1項和金屬汙染防控規劃4項,獲授權發明專(zhuan) 利7項。項目成果不僅(jin) 在國內(nei) 多家單位應用推廣,也為(wei) 歐洲食品安全局等國際機構製修訂環境中金屬限值標準供了依據,取得顯著社會(hui) 效益。


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項目

卵巢功能不全診療關(guan) 鍵技術創新及臨(lin) 床應用

完成人

生殖健康研究所相文佩教授團隊



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女性不孕不育常見且嚴(yan) 重的生殖障礙性疾病。POI早期預測和診治作為(wei) 生育健康維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善我國人口形勢和生育危機至關(guan) 重要。團隊在多項國家級項目的支持下,依托國家婦產(chan) 疾病臨(lin) 床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創POI早期階梯預測模型,發明卵泡激活及促進其發育的新方法,創建 POI個(ge) 性化分層精準治療體(ti) 係。建立了中部最大的育齡期女性生物樣本庫,發表論文43篇,出版專(zhuan) 著和教材8部,授權發明專(zhuan) 利3項。舉(ju) 辦培訓班30期,培訓基層醫生6000餘(yu) 名。成果在30多家大型醫院推廣應用。該成果為(wei) 維護女性生殖健康、貫徹落實國家生育政策提供了重要診療策略,推動了我國POI治療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其他獲獎項目一覽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