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多款激光雷達量產(chan) 車型重磅發布,新勢力開啟“軍(jun) 備競賽”,激光雷達進入普及元年。根據測算,我國乘用車領域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未來3年複合增速能達到200%+,2025年至2030年複合增速達到30%+。華西證券認為(wei) ,激光雷達爆發前夕,整機廠及上下遊均有望受益。
(1)激光雷達進入普及元年,汽車、工業(ye) 智能化、機器人打開長期空間
激光雷達通過激光器和探測器組成的收發陣列,結合光束掃描,可以對所處環境進行實時感知,獲取周圍物體(ti) 的精確距離及輪廓信息,以實現識別和避障功能;同時,結合預先采集的高精地圖,機器人在環境中通過激光雷達的定位精度可達厘米量級,以實現自主導航。
激光雷達可廣泛應用於(yu) 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服務機器人和智慧城市等領域。受無人駕駛車隊規模擴張、高級輔助駕駛中激光雷達滲透率不斷提升以及智能交通建設和機器人等諸多領域的需求推動,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或將實現快速增長。據沙利文數據,2021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達到2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00%,2025年預計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35.4億(yi) 美元,2019-2025年CAGR達64.6%。
2022年,多款激光雷達量產(chan) 車型重磅發布,新勢力開啟“軍(jun) 備競賽”,激光雷達進入普及元年。據佐思汽研統計,22H1國內(nei) 乘用車新車激光雷達安裝量達到2.47萬(wan) 顆;2022年下半年,國內(nei) 擬交付的激光雷達新車達10餘(yu) 款,包括小鵬G9、威馬M7等,將大幅提升激光雷達上車量,預計全年總安裝量有望突破8萬(wan) 顆。
(2)海外景氣超預期,下遊積極導入
梳理海外大廠,以下行業(ye) 趨勢十分清晰:
①景氣超預期,大廠展望樂(le) 觀,行業(ye) 超高速成長。LAZR上調了全年營收指引至40M-45M美元(原指引40M美元),並將訂單數量增速指引從(cong) 40%上調至60%。
②技術端,降本需求迫切,新品迭代及量產(chan) 緊密推進。LAZR新品Iris當前目標成本500美元,而長期目標下,仍有80%的降本空間。Velodyne客戶OEM、Tier1反饋的理想成本必須小於(yu) 500美元,最好在300~400美元。
③市場應用方麵,各廠商市場突破不斷,反應下遊對激光雷達積極的導入態度。Innoviz獲大眾(zhong) 40億(yi) 美元訂單,ouster傳(chuan) 感器Q2新增客戶90家,戰略合作客戶新增8家。
(3)國內(nei) 廠商加速崛起,國產(chan) 替代正當時
上遊廠商激光器和探測器基本為(wei) 外企主導,國產(chan) 光學器件經過多年不斷發展,性能與(yu) 外企不相上下且成本更具優(you) 勢。從(cong) 市場競爭(zheng) 格局來看,Velodyne、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激光雷達廠商,選擇從(cong) 機械式方案起步,逐漸向固態過渡;Luminar、Innoviz、華為(wei) 、大疆等廠商則是直接進行半固態和固態方案的研發。據Yole統計,2021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法雷奧市占率第一,達28%;國內(nei) 廠商速騰聚創、大疆、圖達通、華為(wei) 、禾賽科技合計市場份額約26%,在全球範圍內(nei) 擁有較大市場份額。
國內(nei) 相關(guan) 上市公司多集中在上遊的結構部件領域,隨著國內(nei) 眾(zhong) 多芯片廠商的不斷崛起,在芯片設計領域也逐漸湧現出一批產(chan) 品性能比肩國際廠商的優(you) 質上市公司。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