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東莞市政府“一號文”:堅持製造業當家,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fun88网页下载 來源:東(dong) 莞+2023-02-01 我要評論(0 )   

2月1日上午,東(dong) 莞市政府網站發布2023年市政府“一號文”《關(guan) 於(yu) 堅持以製造業(ye) 當家推動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今年的市政府“一號文”聚焦製造業(ye) 當家“大產(chan) 業(ye) 、...

2月1日上午,東(dong) 莞市政府網站發布2023年市政府“一號文”《關(guan) 於(yu) 堅持以製造業(ye) 當家推動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

今年的市政府“一號文”聚焦製造業(ye) 當家“大產(chan) 業(ye) 、大平台、大項目、大企業(ye) 、大環境”五大方麵,搭建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推出20條政策、75項措施。其中不乏實實在在的創新條款,涉及產(chan) 業(ye) 培育和企業(ye) 發展各項獎補政策資金約15億(yi) 元。

“一號文”也提出明確的發展目標,力爭(zheng) 到2025年底全市營收超百億(yi) 元製造業(ye) 企業(ye) 不少於(yu) 25家,產(chan) 值超千億(yi) 元製造產(chan) 業(ye) 集群不少於(yu) 7個(ge) ,先進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不低於(yu) 50%,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不低於(yu) 42%,高技術製造業(ye) 吸收外資比重達到36.5%,製造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占全社會(hui) 從(cong) 業(ye) 人員比重不低於(yu) 50%,社會(hui) 研發費用投入占GDP比重穩定在4%左右,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邁上新台階,為(wei)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科創製造強市提供強有力支撐。

2023年東(dong) 莞市政府一號文全文如下:

東(dong) 莞市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印發《關(guan) 於(yu) 堅持以製造業(ye) 當家推動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府直屬各單位:

《關(guan) 於(yu) 堅持以製造業(ye) 當家推動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業(ye)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men) ,請認真組織實施。

東(dong) 莞市人民政府

2023年1月29日

 

關(guan) 於(yu) 堅持以製造業(ye) 當家推動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

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hui) 、市委十五屆五次全會(hui) 精神,突出以製造業(ye) 當家,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力爭(zheng) 到2025年底全市營收超百億(yi) 元製造業(ye) 企業(ye) 不少於(yu) 25家,產(chan) 值超千億(yi) 元製造產(chan) 業(ye) 集群不少於(yu) 7個(ge) ,先進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不低於(yu) 50%,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不低於(yu) 42%,高技術製造業(ye) 吸收外資比重達到36.5%,製造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占全社會(hui) 從(cong) 業(ye) 人員比重不低於(yu) 50%,社會(hui) 研發費用投入占GDP比重穩定在4%左右,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邁上新台階,為(wei)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科創製造強市提供強有力支撐。結合我市實際,現製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堅持以大產(chan) 業(ye) 重塑體(ti) 係結構,增強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

1.推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能級提升。推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融合集群發展,加快打造新型儲(chu) 能、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半導體(ti) 及集成電路、新材料等產(chan) 業(ye) 新立柱,2025年底前新能源、半導體(ti) 及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集群率先突破千億(yi) 元規模。編製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招商圖譜3.0版本,構建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一產(chan) 業(ye) 集群、一專(zhuan) 項基金、一產(chan) 業(ye) 技術中心、一科技創新團隊”的發展支撐體(ti) 係,到2025年底全市新增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投資不少於(yu) 2000億(yi) 元。聚焦產(chan) 業(ye) 新風口,累計引進2—3個(ge) 戰略科學家團隊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根據任務目標分期給予最高1.5億(yi) 元資助。

2.構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招商工作市領導牽頭走訪對接不少於(yu) 1個(ge) 投資額50—100億(yi) 元以上項目,其餘(yu) 市委、市政府相關(guan) 領導,鎮街(園區)以及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基地對口協調部門主要領導牽頭走訪對接不少於(yu) 1個(ge) 投資額30億(yi) 元以上項目。大力實施“投資東(dong) 莞”全球推廣行動,2023年重點招引一批投資額30億(yi) 元以上項目。圍繞產(chan) 業(ye) 鏈精準招商,分不同行業(ye) 企業(ye) 差別化製定招商引資效益審查標準。支持市屬國企成立產(chan) 業(ye) 招商實體(ti) ,鼓勵市工商聯(總商會(hui) )、東(dong) 莞世界莞商聯合會(hui) 等發揮“以商引商”“以會(hui) 引商”作用。對在項目引進中起到實質性促成作用的個(ge) 人、團隊或法人單位給予最高300萬(wan) 元獎勵。

3.支持製造業(ye) 科技創新。加快構建“源頭創新+技術攻關(guan) +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建設“市重大科技項目庫”,支持市重大科技項目加快成果轉化,產(chan) 業(ye) 化績效突出的給予最高500萬(wan) 元獎勵。建立“產(chan) 業(ye) 界出題、科技界答題”機製,協助“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高新技術企業(ye) 等鏈接市內(nei) 外創新資源。支持企業(ye) 增強技術創新能力,2023年認定30家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200家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支持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支持重點企業(ye) 對標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轉型升級,2023年認定不少於(yu) 20個(ge) 智能工廠(車間),給予最高1000萬(wan) 元補助,牽引帶動不少於(yu) 1000家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實施轉型。引導數字化賦能中心向公共服務平台轉型。2023年在智能手機、家具、模具等行業(ye) 打造1—2個(ge) 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標誌性典型應用場景。加快具有自主核心知識產(chan) 權的操作係統和工業(ye) 軟件推廣應用,對基於(yu) 核心操作係統開展產(chan) 線信息化改造給予一定比例財政補助,對企業(ye) 試點應用符合條件的國產(chan) 工業(ye) 軟件,給予最高200萬(wan) 元補貼。

5.支持製造業(ye) 質量標準品牌建設。加快消費品工業(ye) “三品”戰略示範城市建設,通過線下展會(hui) 、電商平台、獨立站和海外倉(cang) 等加強“莞企莞貨”推廣,實現東(dong) 莞製造貨通全球。支持企業(ye) 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擇優(you) 推薦參選國家、省、市政府質量獎,首次獲得中國質量獎的給予300萬(wan) 元獎勵。推動質量基礎設施服務平台建設,整合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品牌培育等服務,為(wei) 企業(ye) 提供“一站式”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積極推動專(zhuan) 利標準化工作,2023年引導30家以上企業(ye) 技術創新、專(zhuan) 利申請和標準研製同步推進。對獲得國內(nei) 外設計大獎企業(ye) 、“文化+製造”等產(chan) 業(ye) 融合優(you) 質項目分別給予最高50萬(wan) 元獎勵。

二、堅持以大平台提升承載效能,提升產(chan) 業(ye) 空間綜合效益

6.攻堅拓展連片產(chan) 業(ye) 空間。堅持將70%以上用地指標用於(yu) 產(chan) 業(ye) 項目,推動用地規模向全市四大戰略平台、七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基地集聚。強化土地整備市場預期引導,製定全市統一的分片區、分類型土地整備補償(chang) 指導和結算標準。在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基地範圍內(nei) 實行“土地整備—成片開發方案—征地報批”階段“一次表決(jue) ”,2023年完成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基地、標準化產(chan) 業(ye) 片區土地整備5000畝(mu) ,其中300畝(mu) 以上連片土地不少於(yu) 3片。

7.推進鎮村工業(ye) 園整治改造。實施鎮村工業(ye) 園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建立鎮村工業(ye) 園分類定級製度,2023年啟動不少於(yu) 10個(ge) 園區升級改造,對產(chan) 出效益增長25%以上的園區在空間資源、能耗指標、排放指標等方麵給予獎勵。出台鎮村工業(ye) 園安全管理規範化建設標準指引,2023年試點打造不少於(yu) 5個(ge) “六有”園區。各鎮街(園區)謀劃至少1個(ge) 500畝(mu) 以上“工改工”片區,由政府主導實施前期工作,2023年內(nei) 完成首期拆除整備,到2025年底全部完成。探索創新跨村(社區)工業(ye) 園、物流園整合改造機製,對改造單元範圍75畝(mu) 及以上的“工改工”項目,新建工業(ye) 廠房符合相關(guan) 建設標準的,對其廠房部分最高按200元/平方米標準給予改造主體(ti) 補助。

8.擴大低成本空間統籌供給。完善國企代建運營、“工改工”、閑置盤活、統租統管等低成本產(chan) 業(ye) 空間多元籌集方式,2023年打造不少於(yu) 1000萬(wan) 平方米高品質的低成本產(chan) 業(ye) 空間。引導低成本產(chan) 業(ye) 空間主題化發展,適當提高產(chan) 業(ye) 配套空間、公共交往空間比例,吸引創新、創業(ye) 、創投資源加快導入,推動低成本產(chan) 業(ye) 空間從(cong) 單一的生產(chan) 型園區向綜合的生產(chan) 服務型園區轉型。支持鬆山湖科研載體(ti) 拓展研發設計、科技服務、中試配套等複合利用功能,允許符合條件的產(chan) 業(ye) 用房分割轉讓。鼓勵鎮街(園區)利用“三舊”用地、閑置用地、新增用地等統籌集中建設一批工業(ye) 安置房。

9.實施“畝(mu) 均論英雄”改革。建立健全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jia) 體(ti) 係,2023年試點實施企業(ye) 評價(jia) ,逐步擴大覆蓋全市規上工業(ye) 企業(ye) 。探索實施“畝(mu) 均效益”領跑者行動計劃,運用差別化財政專(zhuan) 項資金資助政策,在空間資源、能耗指標、排放指標、人才住房、教育學位等資源要素,以及政府性評獎評優(you) 、試點示範項目申報等方麵對優(you) 質企業(ye) 給予傾(qing) 斜。

三、堅持以大項目集聚增長動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10.創新產(chan) 業(ye) 項目全鏈條服務機製。構建產(chan) 業(ye) 項目“洽談—簽約—落地—建設—投產(chan) —達產(chan) ”全鏈條全生態服務體(ti) 係。對投資額30億(yi) 元以上的在談產(chan) 業(ye) 項目,由市領導牽頭聯係協調落地需求。實施“摘牌即動工”,支持產(chan) 業(ye) 項目“帶方案出讓”,2023年全市四大戰略平台、七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基地新增產(chan) 業(ye) 用地“標準地”供應比例達到30%。實施“完工即投產(chan) ”,綜合運用提前裝飾裝修、提前安裝設備等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產(chan) 業(ye) 項目驗收提速。實施“投產(chan) 早達效”,試點產(chan) 業(ye) 項目竣工後設置2—3年的“服務續航期”,保障產(chan) 業(ye) 項目順利達產(chan) 達效。

11.創新產(chan) 業(ye) 項目增資擴產(chan) 機製。完善增資擴產(chan) 項目效益審查機製,新增用地50畝(mu) 以下的項目由鎮街(園區)開展經濟效益審查後報市備案,上市企業(ye) 募投項目免審直接落地。鼓勵企業(ye) 零地增資、原地提容,確需新增用地且無法在原鎮街(園區)解決(jue) 的,在市內(nei) 統籌解決(jue) 。綜合運用貸款貼息、事後補助等方式支持企業(ye) 增資擴產(chan) ,單個(ge) 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wan) 元補助。

12.創新產(chan) 業(ye) 項目投資撬動機製。引導製造業(ye) 企業(ye) 擴大技改投資,單個(ge) 項目按不超過新設備購置額的10%,給予最高1000萬(wan) 元補助。鼓勵外資企業(ye) 通過利潤再投資等加大投資力度,給予每家企業(ye) 最高1億(yi) 元獎勵。創新產(chan) 業(ye) 項目財政支持方式,打破原有財政預算資金部門切塊管理模式,聚焦投資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融資撬動等關(guan) 鍵環節,強化財政資金放大效應。

四、堅持以大企業(ye) 賦能產(chan) 業(ye) 生態,優(you) 化製造業(ye) 企業(ye) 發展梯隊

13.支持“鏈主”企業(ye) 領航發展。實施重點產(chan) 業(ye) 鏈鏈長製,每條產(chan) 業(ye) 鏈遴選2—3家“鏈主”企業(ye) 給予重點支持。圍繞“鏈主”企業(ye) 建鏈補鏈強鏈,精準招引“填空型”企業(ye) 、“補充型”項目。構建“鏈主企業(ye) +合作銀行+中小微企業(ye) 集群”融資對接機製,推廣“整鏈授信”模式,推動“鏈主”企業(ye) 為(wei) 上下遊企業(ye) 增信。支持“鏈主”企業(ye) 參與(yu) 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M0)、“工改M1”等項目開發建設,允許將產(chan) 業(ye) 空間分割轉讓給上下遊企業(ye) 。支持“鏈主”企業(ye) 牽頭組建技術創新聯合體(ti) ,政企聯動共同加快突破一批產(chan) 業(ye) 共性關(guan) 鍵技術。

14.支持製造業(ye) 骨幹企業(ye) 發展壯大。支持企業(ye) 加快利用資本市場,聯動證券交易所、企業(ye) 上市中介服務機構等優(you) 化企業(ye) 上市服務機製,2023年新增境內(nei) 外上市和過會(hui) 企業(ye) 10家以上,實現上市企業(ye) 總市值超過5000億(yi) 元。完善“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國家—省—市”梯度培育體(ti) 係,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聯合申請產(chan) 業(ye) 用地,到2023年底全市國家級“小巨人”企業(ye) 不少於(yu) 130家、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不少於(yu) 2000家,累計培育認定各級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50家以上。引導高新技術企業(ye) 和入庫培育企業(ye) 加強知識產(chan) 權管理,培育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到2023年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ye) 不少於(yu) 9500家,瞪羚企業(ye) 培育庫規模達到400家。

15.支持製造業(ye) 企業(ye) “個(ge) 轉企、分轉子、小升規”。各鎮街(園區)成立工作專(zhuan) 班,為(wei) 符合條件的優(you) 質市場主體(ti) 提供登記變更業(ye) 務“一站式”辦理,2023年全市完成不少於(yu) 1500家“個(ge) 轉企”“分轉子”。建立“小升規”企業(ye) 動態培育庫,2023年推動1500家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升規入庫,對“新升規”工業(ye) 企業(ye) 給予最高10萬(wan) 元獎勵。健全規上工業(ye) 企業(ye) 退庫預警機製,加強對存在退庫風險的企業(ye) 紓困幫扶。

16.支持製造業(ye) 企業(ye) 搶訂單拓市場。2023年組織企業(ye) 參加“粵貿全國”“粵貿全球”等境內(nei) 外展會(hui) 及出口產(chan) 品轉內(nei) 銷貿促活動不少於(yu) 150場次。對規上工業(ye) 企業(ye) 舉(ju) 辦新品發布會(hui) 、宣傳(chuan) 推介會(hui) 、訂貨會(hui) 、經銷商大會(hui) 等給予最高50萬(wan) 元補助。優(you) 化製造業(ye) 企業(ye) 貨物進出口通關(guan) 模式,全麵推廣“廠港聯動”“場港一體(ti) ”改革,提升貨物通關(guan) 整體(ti) 時效。強化匯率避險服務,設立公共保證金池減少企業(ye) 資金或授信占用,對首筆外匯期權交易給予每家企業(ye) 最高5萬(wan) 元補助。

17.幫助製造業(ye) 企業(ye) 穩生產(chan) 降成本。加強製造業(ye) 企業(ye) 用工保障,為(wei) 缺工企業(ye) 及時落實專(zhuan) 人服務對接。製定全市用電優(you) 先保障用戶目錄,精準保障重點企業(ye) 用電安全。對承租我市國有物業(ye) 的市場主體(ti) ,給予3個(ge) 月租金減免,引導集體(ti) 物業(ye) 、社會(hui) 物業(ye) 允許承租市場主體(ti) 緩繳3個(ge) 月租金並免收滯納金。整合設立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風險補償(chang) 專(zhuan) 項基金,引導銀行機構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提供訂單倉(cang) 單、應收賬款等供應鏈融資支持,力爭(zheng) 2023年全市製造業(ye) 貸款規模突破3300億(yi) 元。

五、堅持以大環境厚植比較優(you) 勢,營造灣區一流發展環境

18.實施製造業(ye) 當家“一把手”工程。由市黨(dang) 政主要領導擔任製造強市工作領導小組“雙組長”,統籌推進全市堅持製造業(ye) 當家重點工作任務,每年對投向製造業(ye) 的資金、土地、用能、金融等要素設立硬指標。全域爭(zheng) 創國家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試驗區,鼓勵鎮街(園區)在上級政策基礎上製定出台支持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新的扶持政策。

19.打造與(yu) 廣深一體(ti) 的營商環境。製定優(you) 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優(you) 化營商環境大行動,在審批事項、辦事流程、服務效率等方麵全麵對標廣深先進做法。打造企業(ye) 市長直通車、“企莞家”、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三大品牌,構建市鎮聯動的“莞家”代辦服務體(ti) 係,為(wei) 企業(ye) 提供精準高效服務。推動惠企政策“一網通辦”“一窗通辦”,逐步擴大“免申即享”覆蓋麵。優(you) 化涉企財政資金不予資助規定,簡化資金審核流程,提高撥付效率。建立健全全市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打造公開透明高效的交易環境。

20.擴大產(chan) 業(ye) 人才優(you) 質公共服務供給。實施新一輪“十百千萬(wan) 百萬(wan) ”人才工程,用3—4年增加100萬(wan) 名本科以上學曆人才,到2025年底全市技能人才總量超過150萬(wan) 。2023年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30000套,供給共有產(chan) 權住房3000套,統籌各類學位10000個(ge) 以上,專(zhuan) 項保障產(chan) 業(ye) 人才安居和子女入學需求。加快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建設,2023年新建技能大師工作室50家以上。實施科普教育“點亮”行動,深化職業(ye) 教育改革,推廣中高職校企聯動協同培養(yang) 人才模式。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