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國內(nei) ,2022年是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成為(wei) 規模上車元年,中國廠商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快速提升,國內(nei) 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發展前景廣闊,仍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
“傻子才用激光雷達”,幾年前,推崇純視覺的馬斯克的這句“名言”還能找到眾(zhong) 多擁躉。
在高端、智能製造業(ye) 領域,伴隨國內(nei) 激光雷達市場的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號稱“機器之眼”的激光雷達乘著中國經濟質效快速提升的“東(dong) 風”,市場滲透率呈現“指數級”上漲,成為(wei) 對純視覺派的有力回擊。
據知名谘詢機構智研谘詢的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nei) 激光雷達行業(ye) 市場規模達到23.88億(yi) 元,2017年以來行業(ye) 規模複合增速為(wei) 23.70%。
而作為(wei) 激光雷達市場最重要的應用場景和領域,高端乘用車製市場的高速擴容也為(wei) 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在國內(nei) 市場的規模化應用奠定根基。
今年下半年,中國市場智能車量產(chan) 交付的第一波小高潮。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9月,前裝搭載激光雷達的數量已達5.7萬(wan) 顆,預計全年達12萬(wan) 顆,增長10倍以上。
在無人駕駛、機器人、智慧城市等下遊需求領域的推動下,預計到2028年我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 260.69億(yi) 元。
而據中航證券研究分析測算,2022年車載激光雷達全球市場約44億(yi) 元,至2027年達到633億(yi) 元,年複合增長率70%。
從(cong) “雙循環”到擴內(nei) 需:觸底反彈與(yu) 順勢而為(wei)
不論是被西方“卡脖子”的芯片產(chan) 業(ye) ,還是中國“另辟蹊徑”走自己特色能源道路的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產(chan) 業(ye) ,“內(nei) 需”始終是中國推動自身宏觀經濟結構調整、破除自身發展困境的核心聚焦。
這些從(cong) 國家統籌製定、持續推出的一係列產(chan) 業(ye) 政策可以看出——如黨(dang) 中央和國務院發布的關(guan) 於(yu) “數字產(chan) 業(ye) 發展”相關(guan) 規劃,涉及智能製造業(ye) 、中國新能源戰略、信息產(chan) 業(ye) 等一些產(chan) 業(ye) 發展的路線圖;國家相關(guan) 部委關(guan) 於(yu) “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無人車、機器人) ”的一係列統籌布局。
作為(wei) 國民經濟、產(chan) 業(ye) 經濟發展的一個(ge) 重要分支,新能源產(chan) 業(ye) 與(yu) 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的快速成長,都離不開國家宏觀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三年來,國內(nei) 經濟受到巨大衝(chong) 擊,為(wei) 盡快恢複國內(nei) 經濟,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擴大內(nei) 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將“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作為(wei) 2023年經濟工作首要任務,包括“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nei) 需”……而擴大內(nei) 需將主要集中在“消費”板塊,這也是近些年來國家持續推動國內(nei) 經濟轉型、向消費端結構性調整的內(nei) 在邏輯所在。
從(cong) 全球各大經濟體(ti) 這幾年的發展脈絡,從(cong) 中國經濟2021、2022到2023的發展邏輯和展望, 都在不斷驗證一個(ge) 真理,能活的好的不一定是最強大的,也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但一定是最快適應環境的。
走出三年新冠疫情後“觸底”,跟隨國家宏觀經濟布局順勢而為(wei) ,加之恰當的產(chan) 業(ye) 政策,新能源、智能駕駛、激光雷達等產(chan) 業(ye) 在2023年也即“擴內(nei) 需”作為(wei) 首要任務的、走出新冠疫情陰影的“開局”之年,必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期。
千億(yi) 產(chan) 業(ye) 鏈:應用場景廣闊的產(chan) 業(ye) 級“賽道”
全球第一台激光器誕生於(yu) 1960年;2000-2015商業(ye) 化與(yu) 車載應用初期。2016-2019 無人駕駛應用蓬勃發展:國內(nei) 激光雷達廠商紛紛入局,技術水平 趕超國外廠商。
2019 年至今技術優(you) 化引領上市熱潮,同時華為(wei) 、大疆等巨頭公司跨界加入激光雷達市場競爭(zheng) 。從(cong) 商業(ye) 化到形成千億(yi) 級市場規模,激光雷達的應用原理決(jue) 定它本身廣闊的市場應用空間。
工作原理上,激光雷達通過向目標發射發射激光束探測信號來獲得目標距離、方位、速度、高度、姿態、甚至形狀,從(cong) 而對目標進行探測、跟蹤和識別。
從(cong) 激光雷達的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而言,上遊為(wei) 各類基礎零部件等,中遊是激光雷達的製造,下遊主要是激光雷達的應用。
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汽車的關(guan) 鍵傳(chuan) 感器,伴隨自動駕駛汽車逐步量產(chan) ,激光雷達的市場規模將在未來5年也將保持高速增長。
據CIC預測2025年我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接近4000億(yi) 元,2020年-2025年複合增長率接近107%。
根據沙利文預測,激光雷達市場預計到 2025 年全球市場規模達 135.4 億(yi) 美元。而據中金公司,2025年全球前裝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66億(yi) 元。
而車載激光雷達隻能算是其產(chan) 業(ye) 鏈下遊應用領域的一個(ge) 細分。隨著人工智能、5G 技術的逐漸普及,其下遊應用諸如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服務型機器人和車聯網等行業(ye) 發展前景廣闊。
如服務機器人,可利用激光雷達實現穩定、可靠、高性能的定位導航,近年來我國服務機器人存在巨大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市場規模及總體(ti) 占比也將持續增長。預計2023年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600億(yi) 元。
低成本、可量產(chan) :放量增長的前置邏輯
最好的技術也需要市場的正反饋。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的快速擴容依賴產(chan) 業(ye) 鏈下遊市場容量,也即其核心應用場景的容量。
激光雷達被大多數整車廠、Tier1 認為(wei) 是L3 級及以上自動駕駛必備的傳(chuan) 感器,可顯著提升自動駕駛係統的可靠性。智能駕駛(自動駕駛)領域已成為(wei) 產(chan) 業(ye) 增長的主要推力。
據法國Yole公司的谘詢報告顯示,fun88官网平台雷達供應市場份額占到了全球50%水平。
近年來,國內(nei) 車商在高端車型上逐漸投入使用,“激光雷達”也成為(wei) 各大廠商向消費者“推銷”的一大“噱頭”,雖然部分終端消費者對“激光雷達”或許還稍顯陌生,但恰恰從(cong) 一個(ge) 細節反映出國內(nei) “激光雷達”滲透率仍處於(yu) 高速增長期。
2022年恰是被稱為(wei) 激光雷達規模化生產(chan) 的元年。
在中國,智能車載激光雷達的大規模商用,可以說是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的一個(ge) “晴雨表”。在國內(nei) 車企一場以激光雷達為(wei) 重要噱頭的經營策略的“軍(jun) 備競賽”中,國內(nei) 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的春天拉開帷幕。
目前搭載激光雷達的小鵬P5、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等車型已正式交付,威馬M7、智己L7、小鵬G9、哪吒S、阿維塔11等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也在今年陸續上市交付。2022年是激光雷達應用到車型的量產(chan) 年。
高階智能駕駛2023年迎量產(chan) 元年。智能駕駛從(cong) L2+向L3、L4升級,高階智能駕駛更加依賴高性能硬件的支撐。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nei) 市場乘用車前裝標配搭載激光雷達數量還不到8000顆。2022年1-9月,前裝搭載激光雷達的數量已達5.7萬(wan) 顆,預計全年達12萬(wan) 顆,增長10倍以上。
而據市調機構Fuji Chimera Research最新報告顯示,到2030年,全球L2級別自動駕駛車輛將達6176萬(wan) 輛,L3級別將達580萬(wan) 輛,L4-L5級別將達433萬(wan) 輛。
激光雷達行業(ye) 具備了量產(chan) 基礎,隨著國內(nei) 自動駕駛市場持續擴容,在“高等級自動駕駛離不開激光雷達”這一認知下,激光雷達不僅(jin) 將在2023年迎來放量增長。在未來十年,這條產(chan) 業(ye) 鏈的市場容量將持續擴容。
賽道新衝(chong) 擊:車規級512線新生態蓄勢
一個(ge) 最新消息頗引人注目:北醒12月22日發布新一代512線車規級激光雷達,為(wei) 智能汽車安全駕駛賦能。
據北醒CEO李遠在發布會(hui) 上介紹,北醒這款512線車規級激光雷達——AD2,標誌著中國車載激光雷達領域正式進入了業(ye) 界領先的“512時代”,AD2將麵向造車新勢力、傳(chuan) 統車廠、無人駕駛方案商三大群體(ti) ,於(yu) 2023年實現量產(chan) 交付。
而此次發布會(hui) 上,北醒CEO介紹,AD2目前已獲多個(ge) 車型、總數18萬(wan) 台的定點,並與(yu) 全球頂級的電子製造服務商Jabil達成量產(chan) 合作。
同時李遠還宣布北醒成立512生態聯盟,致力於(yu) 賦能車企實現智能駕駛時代下的彎道超車。
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北醒的激光雷達相關(guan) 專(zhuan) 利數量已位居全球前列,其中專(zhuan) 利申請公開413項,專(zhuan) 利授權200項。並且,北醒已經獲得“國家知識產(chan) 權優(you) 勢企業(ye)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等國家級榮譽。
在行業(ye) 競爭(zheng) 加大的背景下,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正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借用某行業(ye) 權威專(zhuan) 家觀點:國內(nei) 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格局會(hui) 因新技術衝(chong) 擊不斷更新。
筆者相信,在這條車規級激光雷達的競爭(zheng) 賽道上,北醒512線將作為(wei) 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標誌性事件,被記錄在中國智能汽車硬件發展的圖冊(ce) 上。
結語
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產(chan) 業(ye) 鏈下遊市場即其核心應用場景的容量。
伴隨中國經濟轉型加速,號稱“機器之眼”的激光雷達在智能製造業(ye) 領域的廣泛應用,尤其是伴隨中國智能車企的近年來快速崛起,其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
在國內(nei) ,2022年是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成為(wei) 規模上車元年,中國廠商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快速提升,國內(nei) 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發展前景廣闊,仍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