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2021年開始,車企紛紛紮堆宣布激光雷達“上車”,到了2022年,從(cong) 小鵬P5、蔚來ET5到蔚來ET7等不少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開始量產(chan) 交付。
從(cong) 整體(ti) 數據來看,2022年,國內(nei) 乘用車前裝激光雷達數量達到了12.99萬(wan) 台。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預測,2023年國內(nei) 乘用車前裝標配激光雷達交付或將衝(chong) 擊40-50萬(wan) 顆規模。
4月2日,圖達通CEO、聯合創始人鮑君威也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hui) 論壇采訪中表示,在激光雷達裝車之初,受製於(yu) 高昂成本以及技術的不確定性,對激光雷達表示青睞的主機廠目的不一,“有為(wei) 了製造噱頭的,也有試水的。”
但在國補取消後,新能源汽車需要和燃油車進行正麵對抗,除了推出油電同價(jia) 甚至電比油低的價(jia) 格,新能源汽車的明顯優(you) 勢便是智能化。鮑君威認為(wei) ,隻要能將激光雷達的功能開發好,其便可以像安全帶和電池一樣成為(wei) 汽車必備的零部件之一。
目前,國產(chan) 激光雷達完成量產(chan) 上車的除了圖達通以外,還有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廠商。在鮑君威看來,這是國內(nei) 與(yu) 世界保持同樣前進節奏的少數幾個(ge) 領域之一,不論是車企還是廠商都更需要抓住機會(hui) 打開市場。
除此之外,激光雷達公司經過降本、提高性能,其上車成本比起最初動輒上萬(wan) 美元也有了大幅下降,車企們(men) 對於(yu) 激光雷達的成本顧慮也被消除了不少,“目前激光雷達成本基本都在1000美元/顆以下。”
鮑君威預測,未來行業(ye) 內(nei) 長距激光雷達的成本將小於(yu) 5000元/顆,中距和短距的成本還會(hui) 更低,“Flash側(ce) 向雷達可能隻有幾百元成本。”
成本大幅降低、智能化優(you) 勢、行業(ye) 機會(hui) ,這些條件都讓鮑君威堅信激光雷達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上升,其也在去年年底預測今年激光雷達的裝機量將衝(chong) 擊50萬(wan) 台。
鮑君威透露,接下來圖達通將大力拓展國內(nei) 外其他客戶,“目前世界前十幾位的主機廠基本都有比較清晰的激光雷達上車規劃,我們(men) 也會(hui) 積極開拓這些客戶。”
目前,在乘用車領域,圖達通和蔚來進行深度綁定,蔚來NT2.0平台全係車型標配的就是圖達通獵鷹激光雷達,“目前擁有寧波、蘇州兩(liang) 條產(chan) 線,今年目標也是全力保障蔚來供貨。”
而對於(yu) 未來產(chan) 品規劃,鮑君威表示將首先保障前視激光雷達產(chan) 品的質量,從(cong) 設計、結構方麵給產(chan) 品留出充足的壽命餘(yu) 量,在此基礎上“再去增加側(ce) 向補盲激光雷達,補全對換道超車、主動報警等功能的支持。”在今年上海車展上,圖達通也將公布更多產(chan) 品矩陣信息。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