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鏈上遊壁壘較高,當前我國激光雷達上遊核心器件仍以進口為(wei) 主;中遊競爭(zheng) 格局尚為(wei) 定型,國產(chan) 廠商仍有較多機遇。展望後續,固態補盲及芯片領域給予國產(chan) 廠商較多成長空間,未來或是國產(chan) 替代的重點領域。此外,下遊應用來看,自動駕駛逐步落地有望帶領激光雷達持續放量,未來國內(nei) 將有更多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上市。
方正證券觀點如下:
激光雷達應用廣泛,汽車有望成最大催化。
激光雷達可運用於(yu) 智能駕駛、智慧城市等領域,按測距方式可分為(wei) ToF和FMCW兩(liang) 類,ToF方案按技術架構可進一步分為(wei) 機械式、半固態式和固態式。具體(ti) 來看,機械式具備掃描速度快、精度高等優(you) 勢,適用於(yu) 遠距離探測和高速運動目標的跟蹤,但結構相對複雜,維護成本高;固態式體(ti) 積較小、壽命更長且故障率更低,但掃描範圍有所受限。下遊應用來看,自動駕駛逐步落地有望帶領激光雷達持續放量,未來國內(nei) 將有更多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上市。
海外廠商洗牌加速,新技術持續落地:
1)Innoviz:與(yu) 寶馬深入合作,獲大眾(zhong) 40億(yi) 美元訂單。2018年公司宣布與(yu) Magna合作寶馬項目,並為(wei) 寶馬2021年推出的L3量產(chan) 車型提供激光雷達。2022年8月公司宣布向大眾(zhong) 汽車集團旗下的CARIAD提供激光雷達硬件和配套軟件,交易總價(jia) 達40億(yi) 美元,預計2025年開始交付。
2)Luminar:加速全球化工廠布局。公司專(zhuan) 注MEMS混合固態激光雷達領域,已經推出的Iris傳(chuan) 感器具備300米檢測範圍,正在與(yu) 梅賽德斯合作,預計2025年量產(chan) IrisPlus。此外,公司在亞(ya) 洲、墨西哥和泰國均有生產(chan) 基地,全球化布局正在加速,擴產(chan) 進度可期。
3)Velodyne&Ouster:合並經營,競爭(zheng) 格局快速洗牌。2022年兩(liang) 家公司成功合並,合並後將擁有850多家現有客戶和豐(feng) 富的專(zhuan) 利組合。隨著圖達通、法雷奧、禾賽科技、速騰、華為(wei) 等廠商的快速崛起,曾占據全球激光雷達市場80%以上份額的Velodyne市占率有所縮水。
下遊應用加速滲透,激光雷達出貨提升。
根據灼識給出的全球激光雷達解決(jue) 方案按應用劃分的市場規模數據,2022年智能駕駛汽車市場規模約為(wei) 34億(yi) 元,至2030年CAGR可達103%,規模將突破萬(wan) 億(yi) 。考慮自動駕駛安全性,激光雷達方案基本成為(wei) L3級以上的標配,L3、L4和L5級別自動駕駛或分別平均搭載1顆、2-3顆和4-6顆激光雷達。目前我國正處於(yu) L2向L3+過渡階段,2022年我國在售新車L2和L3滲透率分別為(wei) 35%和9%,預計2023年可達51%和20%。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nei) 廠商加速崛起。
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鏈上遊壁壘較高,當前我國激光雷達上遊核心器件仍以進口為(wei) 主;中遊競爭(zheng) 格局尚為(wei) 定型,國產(chan) 廠商仍有較多機遇,2021年速騰聚創已位於(yu) 全球激光雷達企業(ye) 市場份額第二。展望後續,固態補盲及芯片領域給予國產(chan) 廠商較多成長空間,未來或是國產(chan) 替代的重點領域。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