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華工科技:扛起智能製造大旗 向新能源汽車及3C產業發力

cici 來源:證券時報網2018-06-30 我要評論(0 )   

華工科技(000988)董事長、總裁馬新強總結公司近年來發展概況時強調:我們(men) 專(zhuan) 注於(yu) 高科技產(chan) 品的研發、製造,心無旁騖,一直沒有搞

 華工科技(000988)董事長、總裁馬新強總結公司近年來發展概況時強調:“我們專注於高科技產品的研發、製造,心無旁騖,一直沒有搞房地產,也沒有炒股票,就是一心一意地聚焦於我們這個行業,通過研發、創新驅動,持續、穩定地發展。”

“作為(wei) 有高校背景的國有上市公司,要有超利潤的目標,我們(men) 必須站在國家層麵來考慮經營發展,這幾年我們(men) 承擔了國家很多重大科研項目。”馬新強表示,“我們(men) 在激光技術及傳(chuan) 感器領域已經代表了國家競爭(zheng) 力,具備了國際競爭(zheng) 力。”

證券時報記者 曾燦“我們(men) 專(zhuan) 注於(yu) 高科技產(chan) 品的研發、製造,心無旁騖,一直沒有搞房地產(chan) ,也沒有炒股票,就是一心一意地聚焦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行業(ye) ,通過研發、創新驅動,持續、穩定地發展。”

這是華工科技(000988)董事長、總裁馬新強,在總結公司近年來發展概況時的表述。在實體(ti) 經濟增速放緩的宏觀環境下,身處製造業(ye) 的華工科技卻保持著相對較好的業(ye) 績增速,公司2017年淨利潤同比增長41.06%。

18年前,華工科技曾以“A股首家以激光為(wei) 主業(ye) 的上市公司”作為(wei) 自己的名片,如今,該公司已成長為(wei) 集激光先進裝備、光通信、傳(chuan) 感器等業(ye) 務於(yu) 一體(ti) 的高端裝備製造集團,並在各自領域占據著行業(ye) 的領先位置。

為(wei) 進一步了解公司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報道組,近日走進華工科技。據馬新強及華工科技主要子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在整車焊接、家電用及新能源汽車用傳(chuan) 感器等領域已遠超國內(nei) 同行,未來將重點拓展應用於(yu) 新能源汽車及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ye) (3C行業(ye) )的產(chan) 品。

鍛造激光“智造”

核心競爭(zheng) 力

沒有優(you) 良的工業(ye) 母機,如何能做出好的產(chan) 品?在談及“中國製造2025”等發展戰略之時,一些製造企業(ye) 的負責人總會(hui) 向記者發出如此感慨。

一個(ge) 眾(zhong) 所周知的現狀是,裝備,尤其是高端裝備是目前中國製造的短板。基礎、核心零部件的生產(chan) 研發是國內(nei) 裝備製造行業(ye) 大多數企業(ye) 難以逾越的關(guan) 卡。

有行業(ye) 數據顯示,在國外供應商對基礎零部件的供給、價(jia) 格、供貨期、規格等多方麵陸續開始采取限製措施的情況下,每年有至少70%的行業(ye) 利潤要被進口零部件“吃掉”。

“要解決(jue) 這些難題,必須要靠創新驅動。”馬新強介紹說,華工科技一直以創新為(wei) 主要推動力,而創新要靠人才、人才要靠機製,“我們(men) 把人才戰略上升到了一個(ge) 很重要的地位,這幾年從(cong) 海外引進了一些行業(ye) 頂尖專(zhuan) 家,其中有10人是國家‘千人計劃’,同時公司在墨爾本、多倫(lun) 多、矽穀等地均設有研發中心。”

除了引進高端人才之外,華工科技內(nei) 部也有梯隊的人才培養(yang) 計劃,包括“青苗計劃”和“菁英班”等。人才集聚帶來的技術革新,逐步形成了華工科技的核心技術能力,如今,在關(guan) 鍵技術方麵,公司正在不斷縮小與(yu) 國際尖端技術的差距。

華工科技子公司華工激光總經理鄧家科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說,華工科技目前的前沿技術中不少與(yu) 激光相關(guan) ,公司已突破了包括光纖激光器、超快激光器在內(nei) 的多項高端激光器核心技術。

“最開始我們(men) 從(cong) 海外買(mai) 入10瓦特光纖激光器的時候,成本是20萬(wan) 元,現在我們(men) 國產(chan) 化後,售價(jia) 就1萬(wan) 元。”鄧家科舉(ju) 例說,國內(nei) 汽車產(chan) 業(ye) 10多年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國產(chan) 激光裝備功不可沒,大大降低了製造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由華工科技聯合華中科技大學和神龍、通用、江淮等多家下遊車企共同自主研發的“汽車製造中的高質高效激光焊接、切割關(guan) 鍵工藝及成套裝備”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目前,在汽車製造的激光設備關(guan) 鍵領域,華工科技基本實現了進口替代。

“從(cong) 研發的角度來講,公司的技術跟國外差距已經不大,在超快激光器領域,華工科技皮秒、飛秒激光器產(chan) 品也開始逐步產(chan) 業(ye) 化。”馬新強介紹說,包括可用於(yu) 國防、軍(jun) 工領域的10萬(wan) 瓦光纖激光技術,華工科技孵化的企業(ye) 也已經攻克。

多舉(ju) 並進補齊市場短板

華工科技的控股股東(dong) 是華科大產(chan) 業(ye) 集團,其背後是國內(nei) 知名高校華中科技大學。

依托於(yu) 高校得天獨厚的科研資源,華工科技在吸引人才、技術研發及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麵具備先天的優(you) 勢,這也是公司能在相關(guan) 領域保持技術領先的原因之一。

“作為(wei) 有高校背景的國有上市公司,必須要有超利潤的目標,我們(men) 必須站在國家層麵來考慮經營發展,這幾年我們(men) 承擔了國家很多重大科研項目。”馬新強表示,“我們(men) 在激光技術及傳(chuan) 感器領域已經代表了國家競爭(zheng) 力,具備了國際競爭(zheng) 力。”

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也存在著一些機製上的短板。據馬新強介紹,上市公司一些重大決(jue) 策都要經過多級審批,周期比較長,有時甚至錯過了一些機遇,“總體(ti) 而言,我們(men) 在科研和產(chan) 品經營方麵是有優(you) 勢的,在資本運作方麵因決(jue) 策流程鏈條太長,效率不高,這是不利的方麵。”

在國內(nei) 激光行業(ye) ,華工科技的主要競爭(zheng) 對手是大族激光,後者是一家民營企業(ye) 。在談及華工科技與(yu) 大族激光的差別時,馬新強介紹說,相較大族激光,華工科技的產(chan) 品更豐(feng) 富,公司有光通信及傳(chuan) 感器產(chan) 品,而大族激光目前主要是圍繞激光裝備在開展業(ye) 務。

馬新強坦陳,目前來看,華工科技在市場能力方麵相比大族激光有一定差距,這主要是兩(liang) 方麵原因造成的,一是高校背景的企業(ye) 市場隊伍狼性不足、手段不靈活;二是所處的市場環境不同,大族激光地處創新高地深圳,周邊地區經濟發達,產(chan) 業(ye) 鏈完善,在抓住市場機遇方麵有先天優(you) 勢。馬新強介紹說,華工科技最近在深圳設立了新能源設備事業(ye) 部,將借助華南地區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占位全球視野,連接優(you) 秀資源,在技術研發、市場開拓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實踐。

此外,證券時報記者還了解到,為(wei) 提升市場能力,華工科技還將一些高管下沉到各子公司一線、產(chan) 品線任職,進一步明確貢獻與(yu) 收入之間預期,激勵高管聚集業(ye) 務成長與(yu) 價(jia) 值創造。在具體(ti) 經營策略方麵,公司堅定實施大客戶戰略,挖掘新用戶和新行業(ye) ,在技術創新上,強化高端產(chan) 品研發,以期不斷提高產(chan) 品毛利率和公司整體(ti) 盈利水平。

聚焦

新能源汽車及3C電子

從(cong) 華工科技目前的產(chan) 業(ye) 格局來看,公司業(ye) 務主要包括激光應用和傳(chuan) 感器兩(liang) 大領域,其中激光業(ye) 務又分為(wei) 激光先進裝備、光通信和激光全息防偽(wei) 3部分。

目前,華工科技激光先進裝備業(ye) 務主要由旗下華工激光承載,產(chan) 品應用範圍包括激光切割、焊接、金屬表麵強化處理等;光通信主要是子公司華工正源的光通信器件及智能終端,包括光模塊、光貓等產(chan) 品;激光全息防偽(wei) 業(ye) 務目前規模較小,產(chan) 品主要用於(yu) 證照、煙草、食藥品、化妝品等各類包裝的防偽(wei) 和美觀功能。而傳(chuan) 感器業(ye) 務則主要由子公司華工高理承載,目前華工高理空調用溫度傳(chuan) 感器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約70%,新能源汽車用加熱器占國內(nei) 市場的60%。

談到華工科技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戰略規劃,馬新強表示,今後公司傳(chuan) 統業(ye) 務仍會(hui) 繼續增長,“如果說增長發力點,那就是未來我們(men) 將聚焦兩(liang) 個(ge) 行業(ye) ——新能源汽車和3C電子。”

據介紹,新能源汽車受益國家政策,每年要保證7%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比,華工科技認為(wei) 這是難得的機遇,原因之一是新能源汽車要求輕量化,很多采用鋁車身,而全鋁車身不能用傳(chuan) 統焊接工藝,隻能用激光焊接;如果遇到多種車型共線生產(chan) ,激光焊接的優(you) 勢更能得到體(ti) 現。

“車身焊接業(ye) 務,我們(men) 在國內(nei) 占90%的市場份額,現在還沒有競爭(zheng) 對手,因此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我們(men) 而言是很大的機遇。”馬新強說,另一方麵,新能源汽車對傳(chuan) 感器需求量很大。目前,華工科技較為(wei) 成熟的新能源汽車傳(chuan) 感器產(chan) 品包括PTC加熱器(風加熱)、水加熱組件,現已在比亞(ya) 迪、上汽、吉利、江淮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上批量使用,公司預計後期市場還將逐步擴大。

從(cong) 華工科技提供的經營數據來看,公司車用傳(chuan) 感器業(ye) 務近3年平均增長率在80%以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公司加熱器產(chan) 品的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且已成為(wei) 特斯拉的供應商。

“另一個(ge) 行業(ye) 3C電子方麵,因電子產(chan) 品升級換代很快,其加工需要大量用到精密加工的激光器。”馬新強介紹說,華工科技在藍寶石切割、OLED切割等方麵均有技術和產(chan) 品優(you) 勢,“圍繞3C電子我們(men) 可能要進一步布局,把國內(nei) 外3C電子知名廠商作為(wei) 戰略性客戶,目前公司對這些大客戶的銷售份額在不斷提升。”

馬新強還介紹說,華工科技未來可能要圍繞顯示麵板產(chan) 業(ye) 進行拓展,公司分析認為(wei) 該領域在2019年可能會(hui) 有200億(yi) 元-300億(yi) 元規模的激光設備需求。

儲(chu) 備技術

趕上5G建設風口

當下通訊領域的熱門話題,莫過於(yu) 5G。作為(wei) 華工科技旗下重要的業(ye) 務板塊之一,華工正源正在加緊研發光模塊核心芯片技術,以期在5G建設大潮來臨(lin) 之際,滿足大規模的市場需求。

在華工正源總經理胡長飛看來,5G網絡如果能夠覆蓋,便可以帶動VR、IR等行業(ye) 的應用,以及工業(ye) 互聯網、無人駕駛、車聯網、物聯網的實現。而5G通信不論是基站的建設還是信息傳(chuan) 輸,都需要用到光模塊,華工正源目前的主要業(ye) 務正是集中在光模塊、光電互聯領域。

“我們(men) 在無線領域的應用,至少占據了30%以上的市場份額。”胡長飛介紹說,在5G方麵,不論是25G還是100G的高速光模塊,華工正源已經在按照5G主要設備商華為(wei) 、諾基亞(ya) 等客戶的需求計劃,穩步推進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研製和生產(chan) 。

2018年以來,中國移動已經在上海、廣州、蘇州、武漢等幾個(ge) 城市開展5G網絡的布局,根據規劃,這幾個(ge) 城市中每個(ge) 都要建100座基站,現已經開始在采購一些光模塊。“現在我們(men) 已經獲得了一些批量訂單,已有部分5G光模塊產(chan) 品在售。”胡長飛說。

值得指出的是,從(cong) 產(chan) 品成本構成來看,目前光芯片占到光器件成本的60%左右,但國內(nei) 企業(ye) 在高端光芯片方麵的技術能力尚較薄弱。

“目前公司向客戶送樣測試的5G光模塊芯片還是以外采為(wei) 主,當然自主研發也在同步進行。”胡長飛表示,“我們(men) 希望到2020年左右,5G建設需求規模上量的時候,我們(men) 自主研發的芯片能實現批量商用。”

據介紹,華工正源具備“芯片—器件—模塊”的垂直整合能力,擁有大規模生產(chan) 線體(ti) ,並已建成國內(nei) 最先進的批量有源器件和光模塊生產(chan) 線。

目前,華工正源與(yu) 多家企業(ye) 共同發起設立武漢雲(yun) 嶺光電,主要從(cong) 事半導體(ti) 激光器和探測器的設計、生產(chan) 、封裝和銷售。基於(yu) 華工正源在低速光芯片的生產(chan) 研發基礎,雲(yun) 嶺光電將主要研發高速光芯片,以期提高公司在高端產(chan) 品方麵的市場競爭(zheng) 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