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等風電權威人士公開表示,為(wei) 突破並網瓶頸,在風電發展方麵,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將改“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模式為(wei) “集中+分散”的方式,發展低風速風場,並鼓勵分散接入電網。
據業(ye) 內(nei) 人士統計,目前全國範圍內(nei) 可利用的低風速資源麵積約占全國風能資源區的68%,且均接近電網負荷較大的地區。在“十二五”規劃提出的1億(yi) 千瓦風電裝機目標中,將有2000萬(wan) 千瓦的份額屬於(yu) 低風速風電開發。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hui) 風能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理事長施鵬飛表示,低風速風場開發目前尚處於(yu) 萌芽狀態,但隨著陸上優(you) 質風資源圈占完畢,海上風資源競爭(zheng) 愈加激烈,未來各大電力集團必然會(hui) 將目光投向低風速風場,這將是產(chan) 業(ye) 發展的趨勢。
目前,一些運營商已經開始把目光聚焦在低風速發展上。國電龍源電力在安徽省滁州市建設的國內(nei) 首個(ge) 低風速風電項目——來安風電場,已於(yu) 今年5月全 部竣工。整個(ge) 項目總投資額30億(yi) 元,分四期建設,共裝1.5兆瓦風電機組132台,總規模198兆瓦,年發電量預計達4億(yi) 千瓦時。
今年年初,國電集團在福建省雲(yun) 霄縣青徑風電場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立項核準和風力開發權,也將建設低風速示範項目。項目總裝機規模達49.5兆瓦。
除國電係外,華電在湖南郴州地區也開始投資低風速風場。
緊隨風電場開發步伐,風機製造企業(ye) 開始采取行動。零部件方麵,目前中材科技、中複聯眾(zhong) 、時代新材等機組葉片製造企業(ye) 已研製出成品。金風科技、國 電聯合動力等整機製造企業(ye) 均稱,已有相應產(chan) 品下線。而作為(wei) 行業(ye) 龍頭,華銳風電在低風速技術研發和產(chan) 能布局方麵開始準備的更早。
“中國有很多三類四類風速的地區。”華銳風電高級副總裁陶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華銳風電在和華能合作時,就根據當地的風資源情況,推出了 葉片直徑82米的1.5兆瓦風機,而當時的1.5兆瓦機型的葉片一般是67-70米。技術改造的目的就是為(wei) 了適應低風速風電開發的需要。”
今年3月,華銳風電與(yu) 位於(yu) 低風速地區的貴州畢節簽訂了風能開發協議。將在畢節投資建設集高原型風電機組研發、生產(chan) 、銷售、培訓等為(wei) 一體(ti) 的現代化 產(chan) 業(ye) 園——華銳風電貴州產(chan) 業(ye) 園。一個(ge) 月後,華銳風電又與(yu) 同處低風速區的山西臨(lin) 汾簽訂框架協議。協議簽訂後華銳風電將投資建設山西產(chan) 業(ye) 基地,並將會(hui) 同地方政 府一起對風能資源進行有效探測。
“合理而有效的開發低風速風能,將平衡現有風電發展格局,有助於(yu) 行業(ye) 更為(wei) 健康、理性的發展。”陶剛表示,“對於(yu) 風機製造企業(ye) 來說,更重要的是技 術領先、自主創新以及優(you) 質服務的競爭(zheng) 。華銳風電目前已具備開發研製符合國內(nei) 各風況風電機組的技術儲(chu) 備,這將對低風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