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方國家首倡的智能電網概念,正在中國大地上由理論快速走入實踐。
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部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四年來,累計安排了303項智能電網試點項目,已建成投產(chan) 251項試點項目,涵蓋電網各專(zhuan) 業(ye) ;製定並發布了《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ti) 係規劃》,係統地提出了8個(ge) 專(zhuan) 業(ye) 分支、26個(ge) 技術領域、92個(ge) 標準係列,提交了13項智能電網國際標準提案。
此外,南方電網公司也組織開展了智能電網的戰略規劃及研究,進行了包括柔性直流輸電及變電站智能化等方麵的大量試點實踐。
從(cong) 2010到2012年,“加強智能電網建設”三次寫(xie) 入了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並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四年來,作為(wei) 國家戰略,智能電網在中國政府和電力界的高度重視和快速推進下,在這一領域的取得的巨大成果可以如此定義(yi) :中國正日益成為(wei) 世界智能電網實踐的引領者和相關(guan) 標準製定的主導者。
爭(zheng) 議消弭發展路線明確
建設什麽(me) 樣的智能電網,曾一度在我國引起巨大爭(zheng) 議。
早在智能電網概念傳(chuan) 入我國之初,國內(nei) 各界就一致認為(wei) 這是未來電網發展的主要方向,建設智能電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為(wei) 共識,但是到底如何發展,意見不盡相同。
是選擇與(yu) 歐美國家重在配電、用電環節的智能電網發展模式,還是根據我國能源結構以及清潔能源迅猛發展的基本國情,走有中國特色的智能電網發展之路,成為(wei) 爭(zheng) 論的焦點。
“主要是因為(wei) 智能電網是個(ge) 新東(dong) 西,誰都沒見過,到底怎麽(me) 搞也沒有一點經驗可供借鑒。但後來,大家逐漸認識到,各國的發展階段不一樣,各個(ge) 電網企業(ye) 的情況也不一樣,所以在對智能電網的理解上,肯定也會(hui) 有差異。”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部副主任沈江說。
2009年5月,在北京舉(ju) 行的特高壓國際會(hui) 議上,國家電網公司首次提出了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戰略目標,並進一步明確了“以特高壓電網為(wei) 骨幹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wei) 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的概念和內(nei) 涵。
業(ye) 界認為(wei) ,這一發展理念的提出,是充分考慮了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wei) 主,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地區,能源消費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中東(dong) 部地區,即能源必須實現大範圍優(you) 化配置的基本國情。
“智能電網在國際上有著相同的含義(yi) ,但各國根據自己的發展需求有著不同的解釋。但電網首先要堅強,堅強是智能電網發展的基礎。沒有堅強的電網,何談智能化發展?”中電聯秘書(shu) 長王誌軒在接受采訪表示。
南方電網公司基於(yu) 自身實際,則研究提出了“圍繞南方電網核心技術,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傳(chuan) 統電網的升級改造,建設智能高效可靠的電網”的發展定位。
中國兩(liang) 大電網企業(ye) 的智能電網發展路線,已經明確。
事實上,在智能電網發展的後兩(liang) 年,對於(yu) 其定義(yi) 和方向的爭(zheng) 議已漸消弭。既無成法,就在摸索試點中不斷完善推進。
“現在來看,國家電網的智能電網發展理念已與(yu) 世界越來越趨同,那就是更加重視新能源的接入和需求側(ce) 的智能化,當然,還包括能源的大範圍資源配置。”沈江說。
試點先行理論快速走入實踐
2011年12月25日,河北張北縣。
智能電網重要試點項目———國家風光儲(chu) 輸示範工程正式建成投產(chan) 。這是我國首個(ge) 也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集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儲(chu) 能和智能輸電“四位一體(ti) ”的新能源綜合利用工程,有望破解我國大規模發展新能源過程中麵臨(lin) 的發電上網難題。
“風機晚上發電多、太陽能電池板白天發電多,通過這個(ge) 示範工程讓風光互補,再加上儲(chu) 能電池的調劑、智能電網的協調,可以解決(jue) 新能源發電隨機性和波動性的問題,實現像常規燃煤發電一樣的穩定可控。”時任華北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趙玉柱在投產(chan) 當天表示。
張北風光儲(chu) 輸示範工程,隻是整個(ge) 中國智能電網試點版圖上的一個(ge) 圓圈。
從(cong) 理論走向實踐,對於(yu) 沒有先例可循的智能電網而言,是一個(ge) 艱難而充滿挑戰的開端。由此,中國兩(liang) 大電網企業(ye) 都選擇了試點先行的發展路徑。
在2009年~2011年的3年間,國家電網公司圍繞電力工業(ye) 的“發電、輸電、變電、調度、配電、用電”六大環節開展了300餘(yu) 項智能電網試點項目建設。
對於(yu) 試點項目的進展,沈江表示,“總的來說,我們(men) 的試點項目可以用涵蓋範圍廣、建設規模大、推進速度快、應用效果好來總結,到現在,從(cong) 數量和專(zhuan) 業(ye) 上,智能電網試點階段的主要任務基本上完成了,這其中包括上海世博園和天津中新生態城兩(liang) 個(ge) 智能電網綜合示範工程。其中在八類項目上,取得了較好的進展。”沈江所說的這八類項目,即可再生能源發電並網、智能變電站、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係統、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係統、用電信息采集係統、配電自動化、智能用電服務平台。
在中國的南方,圍繞智能電網的探索實踐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當中。
據悉,南方電網公司先後實施了柔性直流輸電,變電站智能化,輸變電設備的全方位管理,微網規劃技術研究,在提高用戶能效與(yu) 優(you) 質服務管理水平方麵全麵的開展了配電網的資源控製,多維網的工作以及能量的管理,互動型電網建設,充電汽車充換電站的建設及運營等智能電網試點項目。
“中國在智能電網建設的情況令人激動,從(cong) 基礎逐步推進輸電網,建設步伐迅速,我非常看好中國智能電網的前景。”IEEE標準協會(hui) 電力係統網絡安全工作組主席這樣評價(jia) 當前中國的智能電網建設進程。
全麵突破中國實踐引領世界
後發而先進。
中國在智能電網建設上的進程,已經領先於(yu) 世界,這一點在近年來大大小小的智能電網國際會(hui) 議上,成為(wei) 各國共識。
這種領先,是全麵的。
來自國家電網的這樣一組數據可以反映智能電網建設的巨大成就:建成110千伏至750千伏智能變電站65座;建成並投運了覆蓋26個(ge) 省市的243座標準化充換電站和13283個(ge) 充電樁;投運11套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係統;在15個(ge) 省完成輸電設備狀態監測係統主站部署;已有9769萬(wan) 用戶實現了用電信息自動采集;已在23個(ge) 城市核心區建成智能配電網;已建成28個(ge) 智能用電小區,服務平台覆蓋3.5萬(wan) 用戶;……在王誌軒看來,目前我國在智能電網建設的大部分領域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尤其在應用方麵。“此外,我國智能電網標準和提案,越來越多地被接受,得到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認同。”王誌軒表示。
而沈江則把四年智能電網建設的成就概括為(wei) “係統的智能電網理念的成型,全麵的試點工程建設推進,完善的技術標準體(ti) 係的建立,智能設備研發水平的快速提升,全麵的試驗檢測能力的具備”的整體(ti) 進步。#p#分頁標題#e#
而這其中,技術標準體(ti) 係的建立與(yu) 設備研發水平的提升,才最為(wei) 讓中國電網人自豪。
據悉,四年來,國家電網製定並發布了《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ti) 係規劃》,係統地提出了8個(ge) 專(zhuan) 業(ye) 分支、26個(ge) 技術領域、92個(ge) 標準係列,推薦了22項核心標準。已編製或采用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含國標和行標)達到285項,發布了137項智能電網企業(ye) 標準,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ti) 係趨於(yu) 完善,有力地保障了試點工程建設。
“同時,我們(men) 積極參與(yu) 行業(ye) 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的製定工作,提交了13項智能電網國際標準提案,作為(wei) 主要起草單位,我們(men) 還參與(yu) 編製了4項國家標準、22項行業(ye) 標準,在國內(nei) 外產(chan) 生了深刻影響。”沈江說。
作為(wei) 全新的電網發展領域,抓住這一次的發展機遇,將能實現中國電力設備研發技術、水平對歐美國家的彎道超車。
事實上,這樣的目標已經初步實現。
截至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在國際上率先製定並發布了包括7個(ge) 技術領域、28個(ge) 技術專(zhuan) 題和137項關(guan) 鍵設備(係統)的《智能電網關(guan) 鍵設備(係統)研製規劃》,成為(wei) 智能電網關(guan) 鍵設備發展的指南。該規劃有效引導電力裝備製造企業(ye) 提升研發創新能力,推動其轉型升級。“已有60項關(guan) 鍵設備研製成功,並在試點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沈江說。
這樣的共識已經形成:中國正在並已經成為(wei) 世界智能電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中國的智能電網已由試點進入全麵建設階段,立足於(yu) 已經奠定的堅實基礎,中國電網將由此進入一個(ge) 智能化時代。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