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機床模具
印度是世界第12大機床消費國,其機床產(chan) 業(ye) 在全球排名第17位。印度約有400家機床製造商,其中規模較大的有160家。排名前十位的機床企業(ye) 產(chan) 值超過了70%,國有企業(ye) HindustanMachineTool(HMT)是印度機床業(ye) 的龍頭企業(ye) ,市場占有率達32%。據印度商工部統計,2008~2009年,印度的機床產(chan) 值達142億(yi) 盧比(約合3.1億(yi) 美元),出口機床8.9億(yi) 盧比(約合0.2億(yi) 美元),進口機床達627億(yi) 盧比(約合13.9億(yi) 美元),國內(nei) 市場需求約為(wei) 760億(yi) 盧比(約合16.9億(yi) 美元),由此可見,印度對進口機床的依賴已超過了80%。
“印度機械設備製造業(ye) 的上遊原料部分發展相當完善,除本國自產(chan) 鐵礦外,更是全球主要產(chan) 鋼國之一;在中遊的鋼鐵材料二次加工產(chan) 業(ye) ,因鑄、鍛工業(ye) 不存在技術門檻問題,且印度初級勞動力成本低廉,許多國家開始轉而向印度代工采購,尤其是汙染問題較為(wei) 嚴(yan) 重的鑄造業(ye) ;下遊配合產(chan) 業(ye) 則因印度並非傳(chuan) 統工業(ye) 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chan) 業(ye) 分工模式在印度根本無法實現。”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chan) 業(ye) 供應商協會(hui) 秘書(shu) 長羅百輝認為(wei) ,印度機床產(chan) 業(ye) 的持續增長,主要取決(jue) 於(yu) 其國內(nei) 汽車及零部件模具業(ye) 的迅速發展所帶來的巨大需求。由於(yu) 印度的機床模具工業(ye) 相對落後,想要尋求合格的精密組件供應商機會(hui) 不大,如果投資印度機械設備領域,目前比較具有可行性的還是以進口零部件進行組裝之類的項目。
據印度汽車零部件公會(hui) 預計,自2010年起直至2018年,印度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部件產(chan) 業(ye) 每年將至少需要15億(yi) 美元購置生產(chan) 設備。此外,印度政府積極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如修建鐵路、機場及公路的所需的建築機械,運輸機械,生產(chan) 用的紡織、服裝、製鞋機械等都將成為(wei) 未來推動印度機床需求增長的主要來源。
3.電子
近年來,印度已成為(wei) 全球電子產(chan) 品的主要市場之一。據印度電子工業(ye) 聯合會(hui) 的調研顯示,目前,印度電子業(ye) 的從(cong) 業(ye) 人員有350萬(wan) 人,員工10人以上的企業(ye) 有3500家,另有小型和微型企業(ye) 25萬(wan) 家。產(chan) 業(ye) 規模過小成為(wei) 製約印度電子業(ye) 發展的巨大障礙。如印度知名品牌Wipro、HCL、TVS及Tata等都一直在從(cong) 事非關(guan) 鍵性IT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並將重點關(guan) 注軟件和服務業(ye) 。新近出現的軟件設計和應用企業(ye) 的迅速擴張還沒有融入到硬件行業(ye) ,導致了印度IT行業(ye) 發展的不均衡。
國際知名品牌如諾基亞(ya) 、三星及LG電子等已在印度建有生產(chan) 線,帶動印度的中小企業(ye) 紛紛加入到硬件製造的行列。印度消費電子產(chan) 品主要有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微波爐,家電市場仍由國外大型家電企業(ye) 所掌控。在工業(ye) 電機和電子設備領域,則因印度國內(nei) 電力供應不足及電壓不穩,對各種發電機、電線電纜、配電盤、電力傳(chuan) 輸設備、電容器、功率表、變壓器、穩壓器、UPS及逆變器產(chan) 品有較大的需求。
由於(yu) 印度本土電子廠商的競爭(zheng) 力有限,以至許多國際3C(電腦、通訊、消費電子)大廠在印度從(cong) 事相關(guan) 生產(chan) 時,當地企業(ye) 均無法滿足其對電子零部件的巨大需求。針對這一商機,有條件的電子零部件生產(chan) 企業(ye) ,完全可以積極借機開拓印度市場。
隨著印度國內(nei) 對電子產(chan) 品需求的迅速提升,進一步加大了當地的半導體(ti) 產(chan) 品消耗量。據ISA及Frost&Sullivan2009/2011年的報告顯示,印度半導體(ti) 的總體(ti) 市場和總體(ti) 有效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為(wei) 22.1%和34.8%,2011年,總體(ti) 市場由2009年的52.9億(yi) 美元增至80.4億(yi) 美元,總體(ti) 有效市場則由2009年的26.6億(yi) 美元增至48.4億(yi) 美元。由於(yu) 印度對電子設備需求持續上升,因而存在巨大的半導體(ti) 消耗潛力。同時,印度的許多非城市地區對電子產(chan) 業(ye) 來說也極具吸引力。特別是電信和無線應用。不斷增長的移動電話、消費電子和電信市場,都提高了電子產(chan) 業(ye) 的營業(ye) 收入,也必將為(wei) 印度本土的半導體(ti) 生產(chan) 創造更多的機會(hui) 。
4.化工
印度化工業(ye) 的年產(chan) 值高達350億(yi) 美元,在亞(ya) 洲地區排名第三,在全球排名第12位。產(chan) 品以基礎化學品為(wei) 主。如將化工業(ye) 自原油提煉、至製成染料、黏結劑等化學品或PE、PET的化學品劃分為(wei) 上、中、下遊3個(ge) 階段,目前印度所能掌握的僅(jin) 為(wei) 下遊或中遊的加工業(ye) ,其所需要的上遊原料仍需依賴進口。近年來,中印化工產(chan) 品貿易來往頻繁。在2010年的中印貿易中,化工產(chan) 品是印度對華出口的第四大類產(chan) 品,是印度自中國進口的第二大類產(chan) 品,但印度對中國化工產(chan) 品貿易一直處於(yu) 逆差狀態。
事實上,我國出口印度的化工產(chan) 品多為(wei) 低端傳(chuan) 統化學品,與(yu) 印度的本土產(chan) 業(ye) 具有極大的同質性和競爭(zheng) 性,因此,印度產(chan) 業(ye) 對我國化工產(chan) 品的打擊力度較大。
印度是對華化工產(chan) 品反傾(qing) 銷立案最多的國家。據金模網了解,印度政府為(wei) 扶持本國產(chan) 業(ye) ,分別針對多種進口化工產(chan) 品及塑膠原料提起反傾(qing) 銷調查,對中國出口至印度的化工產(chan) 品實施反傾(qing) 銷措施。1979~2011年,國外對華化工產(chan) 品共啟動260起反傾(qing) 銷調查,印度高居首位,為(wei) 72起,占國外對華化工產(chan) 品反傾(qing) 銷調查總數的27.7%。1994~2011年,印度對華化工產(chan) 品反傾(qing) 銷調查數占同期國外對華化工產(chan) 品反傾(qing) 銷調查數的34.1%。同期,在印度發起的152起反傾(qing) 銷調查中,僅(jin) 涉及化工產(chan) 品的案件就占47.4%,居各類產(chan) 品之首。
中國企業(ye) 在對印度出口相關(guan) 產(chan) 品時,既要積極把握市場的潛在商機,又要對印度同行的自我保護的手段保持高度警覺。
5.電力設備
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huo) 伴。據中國海關(guan) 統計,2011年1~10月,我國對印度出口累計54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6%;進口372億(yi) 美元,同比增長8.9%。
電力設備等機械產(chan) 品是中國對印度出口的主要產(chan) 品。為(wei) 振興(xing) 本國製造業(ye) 和限製他國產(chan) 品進口,印度政府正式批準通過旨在加快國內(nei) 製造業(ye) 發展和刺激就業(ye) 的國家製造業(ye) 政策,其在對外貿易的政策調整方麵也有新舉(ju) 動。印度一方麵出台刺激勞動密集型行業(ye) 出口企業(ye) 發展的新措施,另一方麵計劃對來自中國的電力設備加征關(guan) 稅,意圖扭轉對華貿易逆差的局麵。
實際上,早在中印雙方討論如何擴大兩(liang) 國貿易並將於(yu) 2015年將兩(liang) 國貿易額翻番至1000億(yi) 美元之時,印度便有意減少中國電力設備的進口,借以改變本國貿易逆差的現狀。對印度政府來說,這是十分短視的政策選擇,不能解決(jue) 長期問題。目前,印度國內(nei) 的電力供應基本跟不上經濟發展,本地製造商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可見其限製中國電力設備的進口對本國並沒有什麽(me) 好處。
在歐美市場不樂(le) 觀的背景下,中國企業(ye) 將更多寄希望於(yu) 印度、巴西等新興(xing) 市場國家,這些國家也成為(wei) 了中國出口的重要增長源。然而,近年來全球興(xing) 起的貿易保護趨向,無疑又讓中國企業(ye) 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境地,同時也加大了出口的不確定性。
事實上,中印兩(liang) 國的經濟增長以及雙方的經貿合作不僅(jin) 給兩(liang) 國帶來實惠,更重要的是,在其他傳(chuan) 統經濟強國經濟增長陷於(yu) 停滯時,中印等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增長讓世界經濟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安永會(hui) 計事務所的數據顯示,2011年,外商在印度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增幅達105%。印度的道路和高速公路領域建設也快速發展,其房地產(chan) 業(ye) 的發展更為(wei) 外商提供了龐大的投資機會(hui) 。普華永道會(hui) 計事務所發表的報告《2011年亞(ya) 太房地產(chan) 業(ye) 的新興(xing) 趨勢》稱,2011年,在印度孟買(mai) 和新德裏投資房地產(chan) 不失為(wei) 良好的選擇。中印兩(liang) 國在國際市場上的比較優(you) 勢有著非常強的互補性,中印又同為(wei) 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大國和能源需求大戶,對海外油氣資源的依賴程度比較大。隨著兩(liang) 國戰略合作的深化,中印能源領域的戰略合作步伐也正在逐步加大。 #p#分頁標題#e#
印度整個(ge) 工業(ye) 的加速發展,進一步帶動了棉麻紡織、製糖、榨油和製煙等傳(chuan) 統工業(ye) 的優(you) 勢地位不斷地讓位於(yu) 化學、能源、機械和電子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近年來,印度的汽車及摩托車產(chan) 業(ye) 規模迅速擴大,拉動了其國內(nei) 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機床以及電子產(chan) 業(ye) 的消費需求;中印兩(liang) 國在低端傳(chuan) 統化學品貿易方麵具有極大的同質性和競爭(zheng) 性,印度對華化工產(chan) 品貿易一直處於(yu) 逆差,極易引發貿易摩擦;印度的電力供應基本跟不上其經濟發展,大規模停電已成常態,國內(nei) 發電設備製造商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發電設備市場潛力巨大。但是,印度政府為(wei) 扭轉對華貿易逆差,正計劃對來自中國的電力設備加征高額關(guan) 稅。這點應引起我們(men) 高度關(guan) 注。
總之,不論是印度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還是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對中國企業(ye) 來說都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開拓空間。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