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高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任意開發和對環境的無償(chang) 利用,造成全球的生態破壞、資源浪費和短缺、環境汙染等重大問題。麵對處理大量失效、報廢產(chan) 品這一嚴(yan) 峻問題,再製造工程應運而生。再製造工程是解決(jue) 資源浪費、環境汙染和廢舊裝備翻新的最佳方法和途徑,是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項綠色係統 工程。
激光作為(wei) 一種強力、非接觸、清潔的熱源進入加工領域以來,解決(jue) 了許多常規方法無法加工和很難加工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和加工質量,為(wei) 再製造提供了一種先進而有效的技術手段。
激光加工技術已被譽為(wei) “未來製造業(ye) 的共同加工手段”。幾個(ge) 世紀以來,材料加工領域由手工加工時代過渡到火焰加工時代,又由火焰加工時代過渡到電加工時代。激光加工的出現正促使目前的電加工時代向光加工時代轉變。激光加工技術同再製造產(chan) 品相結合,所形成的激光再製造工程技術和激光再製造產(chan) 業(ye) ,是再製造工程技術和再製造產(chan) 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諸種再製造技術手段中,激光再製造具有十分獨特的技術優(you) 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國汽車零部件再製造靠外援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國提出建立建設再製造體(ti) 係;1998年,中國重汽集團濟南複強動力有限公司成立,成為(wei) 國內(nei) 首家發動機再製造企業(ye) 。在隨後的十餘(yu) 年時間中,汽車零部件再製造企業(ye) 逐步發展,漸成規模。
梳理國內(nei) 汽車零部件再製造企業(ye) ,不難發現這其中有諸多共性特點,國內(nei) 汽車再製造產(chan) 業(ye) 中,發動機再製造企業(ye) 在國內(nei) 汽車零部件再製造企業(ye) 中占有較大比重;在汽車零部件再製造企業(ye) 中,更有不少企業(ye) 引入外方技術,建立合資汽車零部件再製造企業(ye) 。
發動機企業(ye) 唱主流
從(cong) 國內(nei) 的第一家發動機再製造企業(ye) —中國重汽集團濟南複強動力有限公司,再到玉柴、錫柴、濰柴等發動機企業(ye) 建立的發動機再製造企業(ye) 。在國內(nei) 的汽車零部件再製造企業(ye) 中,從(cong) 事發動機再製造的企業(ye) 絕對算得上是“主力部隊”。
中國內(nei) 燃機工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葛虹向記者介紹,發動機再製造企業(ye) 在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試點企業(ye) 中的比重很大,在發改委先後公布的兩(liang) 批共42家再製造試點企業(ye) 中,發動機再製造企業(ye) 占25家;在工信部公布的35家試點企業(ye) 中,有12家是發動機再製造企業(ye) 。另一方麵,據統計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國內(nei) 內(nei) 燃機的 社會(hui) 保有量已達3億(yi) 台。
葛虹表示,無論是從(cong) 當前內(nei) 燃機保有量,還是再製造試點企業(ye) 中發動機企業(ye) 占據的比例來看,說明國內(nei) 具備良好的發動機再製造基礎,同時也說明了發動機再製造的發展空間巨大,也表明了內(nei) 燃機再製造的重要性。
引進外方技術發展再製造
與(yu) 歐美國家相比,國內(nei) 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起步較晚,在汽車零部件再製造技術方麵,與(yu) 國外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在國內(nei) 汽車零部件再製造企業(ye) 中,有很多企業(ye) 采取合資形式與(yu) 外資企業(ye) 共同建立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生產(chan) 基地。
1998年,中國重汽集團與(yu) 英國Lis-terPetter公司合資建立濟南複強動力有限公司,從(cong) 事發動機再製造業(ye) 務。作為(wei) 國內(nei) 汽車零部件再製造領域較早成立的企業(ye) 之一,複強動力也參與(yu) 了多項再製造標準性文件的起草工作。
濰柴動力再製造公司在2007年與(yu) 美國SRC公司簽訂了再製造谘詢協議,引入了再製造技術、通過實地培訓和現場指導,將美國再製造的先進理念和中國零部 件再製造現狀相結合,以促進再製造產(chan) 業(ye) 的發展。在國內(nei) 的汽車零部件再製造領域,不得不提到卡特彼勒。2006年,卡特彼勒再製造中心在上海臨(lin) 港工業(ye) 園建立;2008年,卡特彼勒又在上海建立了占地2.5萬(wan) 平方米的全球第三家再製造中心;2009年在順德、成都建立麵向消費終端的再製造回收點。同年,卡特彼勒與(yu) 玉柴簽署協議合資成立公司,經營發動機和零部件的再製造業(ye) 務,2012年7月,玉柴與(yu) 卡特彼勒的再製造業(ye) 務繼續發展,在蘇州建立玉柴再製造業(ye) 務的新 工廠。當時投資超過10億(yi) 美元,由玉柴控股的新工廠也說明了雙方看好國內(nei) 汽車零部件再製造未來發展前景。
激光再製造技術特點
再製造是產(chan) 品維修、報廢階段的一種再生處理,是用高技術對廢舊裝備修複、改造的產(chan) 業(ye) 化。再製造對象既可以是設備、係統、設施,也可以是零部件。
激光再製造是以喪(sang) 失使用價(jia) 值的損傷(shang) 、廢舊零部件作為(wei) 再製造毛坯,利用以激光熔覆技 術為(wei) 主的高新技術對其進行批量化修複、性能升級,所獲得的激光再製造產(chan) 品在技術性能上和質量上都能達到甚至超過新品的水平。激光再製造是規模的生產(chan) 模式, 它有利於(yu) 生產(chan) 自動化和產(chan) 品的在線質量監控,有利於(yu) 降低成本、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汙染,能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具有優(you) 質、高效、節 能、節材、環保的基本特點。
綠色激光再製造工程的最大優(you) 勢,是能夠以先進成形技術方法製備出優(you) 於(yu) 基體(ti) 材料性能的覆層,如采用金屬材料的 表麵強化處理、激光顯微仿形熔覆等技術修複和強化零件表麵,賦予零件耐高溫、防腐蝕、耐磨損、抗疲勞、防輻射等性能,這層表麵材料厚度從(cong) 幾十微米到幾毫 米,與(yu) 製作部件的整體(ti) 材料相比,厚度薄、麵積小,但卻承擔著工作部件的主要功能,使工件具有了比本體(ti) 材料更高的耐磨性、抗腐蝕性和耐高溫等能力。
激光再製造技術與(yu) 傳(chuan) 統製造技術的重要區別之一是利用原有零件作為(wei) 再製造毛坯,采用激光再製造成形技術,使零部件恢複尺寸、形狀和性能,形成激光再製造產(chan) 品。主要包括在新產(chan) 品上重新使用經過再製造的舊部件,以及對長期使用過的產(chan) 品部件的性能、可靠性和壽命等通過再製造加以恢複和提高,從(cong) 而使產(chan) 品或設備在對環境汙染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投入費用最小的情況下重新達到最佳的性能要求。
激光再製造技術工程化應用
激光再製造是再製造新興(xing) 的前沿技術,發展較快。自激光熔覆技 術誕生以來,作為(wei) 一種修複技術已得到許多重要應用。國際上如英國P.R 航空發動機公司將它用於(yu) 渦輪發動機葉片的修複,美國海軍(jun) 實驗室用於(yu) 修複艦船螺旋槳葉。在我國,激光再製造技術也在近幾年取得很大進展,隨著循環經濟理論的 提出和建設節約型社會(hui) 的要求,激光再製造技術的工程化應用範圍也逐步擴大。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