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ge) 在商用車市場領跑,擁有核心技術體(ti) 係的企業(ye) ,為(wei) 何決(jue) 意進入乘用車市場?它在商用車領域的技術積澱能為(wei) 乘用車品牌貢獻什麽(me) ?
近日,山東(dong) 濰柴集團旗下濰柴汽車正式亮相北京,並正式發布了旗下首個(ge) 乘用車品牌——英致。在乘用車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不斷下滑的今天,濰柴進入這一領域是不是一場冒險?它的勝算又有多大?業(ye) 內(nei) 有著很多的疑問。
濰柴汽車總經理葉子青用了兩(liang) 句話來解答,“後來者也有機會(hui) ”,“機會(hui) 留給有準備的人”。從(cong) 2009年全資收購重慶嘉陵川江汽車正式踏入乘用車領域到今天,濰柴準備了四年。2013年3月,濰柴乘用車生產(chan) 基地在重慶江津雙福正式奠基,初期產(chan) 能為(wei) 10萬(wan) 輛,2014年上市的SUV將在那裏下線。
從(cong) 英致現有的產(chan) 品規劃來看,將包括SUV、皮卡和MPV三類產(chan) 品,如果前期發展順利,進入轎車市場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英致的發展規劃,讓人想起了今天風生水起的長城汽車;英致管理層的構成,讓人想起了頗具國際範兒(er) 的觀致;英致“多國七地”的研發分布,則讓人想起了崛起中的長安汽車。從(cong) 濰柴公布的一些內(nei) 容看,在人才管理體(ti) 係和研發體(ti) 係上,英致是不懼任何自主競爭(zheng) 對手的。
葉子青此前在美國福特汽車工作多年,擁有國際化的管理經驗,與(yu) 濰柴汽車研究院副院長杜彬都屬於(yu) 海歸派。常務副總經理韓黎生是老濰柴人,擅長企劃和財務管理,營銷公司總經理謝鳳高曾擔任長安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在技術研發方麵,濰柴集團擁有包括濰柴汽車在內(nei) 的研發人員超過4000人,現階段濰柴汽車的研發團隊中擁有20名以上的海歸專(zhuan) 家。國際化的人才體(ti) 係,為(wei) 英致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在英致品牌發布會(hui) 上,濰柴汽車公布了三步走計劃。
第一步是“英致”品牌的起步階段,其內(nei) 容就是搭建好濰柴汽車的整體(ti) 平台,其中包括“英致”的產(chan) 品結構體(ti) 係、供應鏈體(ti) 係、經銷商體(ti) 係和建立一個(ge) 生產(chan) 的平台。濰柴汽車表示,該階段的目標就是使先期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在某個(ge) 細分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建立一個(ge) 好的品牌口碑。
第二步是“英致”的跨越式發展階段。其中不僅(jin) 包括兼並重組海內(nei) 外企業(ye) ,還包括與(yu) 其他企業(ye) 進行合資合作等,采用多種模式來實現發展目標。
第三步是“英致”的國際化階段,力爭(zheng) 進入國內(nei) 知名的汽車企業(ye) 行列。濰柴汽車一直認為(wei) ,中國的汽車市場總量很大,“英致”希望精準定位於(yu) 細分市場,走差異化的道路。
2013年3月29日,濰柴汽車乘用車項目正式奠基,廠區占地超過1300畝(mu) ,規劃新建工廠麵積為(wei) 14萬(wan) 平方米,具備整車製造四大工藝,建成後預計年產(chan) 能超過30萬(wan) 輛。在已公布的產(chan) 品中,有城市休閑SUV S201、多功能緊湊型MPV M301,以及全尺寸高端皮卡P80和一款主打越野的SUV車型。
葉子青表示,市場並不屬於(yu) 先來者,而是屬於(yu) 強者,盡管曾經的商用車經驗並不會(hui) 直接為(wei) 乘用車所用,但背靠柴油動力和商用車巨型企業(ye) ,濰柴汽車在資金和人才招納上不會(hui) 存在太大短板,有成為(wei) 強者的基礎。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