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cong) 2003年,在Pikes Peakquattro概念車裝配全球第一個(ge) 高性能LED霧燈之後,奧迪一直被譽為(wei) 玩燈高手、LED專(zhuan) 業(ye) 戶。然而,在2014年CES展會(hui) 上,當奧迪繼續高調發布概念車Sport quattro laserlight,並宣布搭配最新的激光大燈技術的時候,寶馬突然跳出來調侃,其激光大燈技術早在2011年就有了成型的研究,並已經應用在了量產(chan) 寶馬i8車型上。
這是犯了風水嗎?但是德國好像也不講究風水。奧迪百思不得其解,很希望有什麽(me) 方法能夠亡羊補牢,最好力挽狂瀾。另外一方麵,寶馬不但將2014年i8車型額度預售一空,同時,i8鑰匙的圖片也在網絡不脛而走。甚至有人評價(jia) :欣賞汽車的品質,要從(cong) 懂得欣賞寶馬i8的鑰匙開始。
奧迪這回算是被寶馬狠狠加塞兒(er) 了。
激光大燈的量產(chan) 哲學
寶馬的廣告營銷創意有口皆碑,但從(cong) 產(chan) 品技術發布來講,寶馬並非一個(ge) 時刻張揚的品牌。今年的CES上,寶馬連續發布了一係列最新的汽車智能技術。這其中包括炙手可熱的自動駕駛,以及輔助類的自動泊車、自動調整操控狀態等。在奔馳一直樂(le) 在其中的穿戴設備領域,寶馬推出了iRemote應用,使得用戶能夠通過三星GalaxyGear遠程訪問車輛信息。此應用除顯示寶馬i3充電狀況和行駛時間外,還能檢查車門、車窗、天窗是否處於(yu) 關(guan) 閉狀態,以及實現導航和控製車輛溫度。
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看,寶馬在激光大燈技術上的閃亮加塞兒(er) ,並非突然襲擊。

激光大燈的發光元件激光二極管,與(yu) LED幾乎同時誕生,LED相對更早得到了商業(ye) 化,並在汽車車燈應用上,逐漸由上至下拓展開來,成為(wei) 車燈發展的主流方向。無論是奧迪千變萬(wan) 化的LED線條,還是奔馳在新S級、E級的全LED應用,或是合資品牌一點點滲透進來的LED元素,都在印證這個(ge) 方向。但是,激光大燈卻並未因此被忽視。
單從(cong) 元件性能而言,激光大燈可以實現LED大燈大部分優(you) 點,比如響應速度快、亮度衰減較低、並且體(ti) 積更小。單體(ti) 激光二極管直徑隻有幾微米,相比常規LED元件尺寸要小得多,甚至隻有其百分之一。盡管如此,激光大燈的發光效率卻要遠高於(yu) LED燈,這也令後者在相同照明效果時,能耗更低,從(cong) 而節約了電能。對於(yu) 強激光,可以射進纖維光學束中而隻損失10%到20%的初始能量,LED光源的損失則會(hui) 超過90%。一對舊鹵素頭燈會(hui) 消耗汽車蓄電池大約120瓦特電,而一對目前最好的LED頭燈大概要消耗40瓦,使用激光燈會(hui) 使能耗降低到30瓦以下。

寶馬表示,其未來采用的激光大燈,或許能夠比現有LED燈明亮五倍。除了本身的發光效率,激光燈所發出的亮光,由於(yu) 與(yu) 太陽光色溫非常接近,也同樣帶來了更易被人眼捕捉的效果。寶馬工程師通過鏡麵將三束藍色激光反射至黃磷濾光鏡,產(chan) 生耀眼的白光,並投射於(yu) 反射碗上,從(cong) 而形成集中照射的圓錐形光束。不過,目前寶馬的激光技術,被設定在車速40公裏/小時以上啟用,寶馬表示不希望這些光束長時間照射在人眼上造成凝視靜態光,所以當車速減慢,激光大燈將不再介入照明係統。同時,在二極管的控製下,遇到碰撞或僅(jin) 因磨損而熄火時激光大燈也會(hui) 關(guan) 閉。在檢測到對麵來車時,係統會(hui) 自動切換至近光燈。

寶馬激光大燈
事實上,除了照明,汽車燈組早已被賦予了更多的駕駛輔助要求,這需要搭配傳(chuan) 感器的反饋信號,實現諸如轉向照明調節、自適應調節等功能。而隨著寶馬激光大燈的量產(chan) 計劃逐步清晰,激光照明技術也將成為(wei) 更大的科技載體(ti) ,i8的加塞兒(er) ,或許還隻是個(ge) 開始。
變線還是追蹤
對於(yu) 奧迪來說,很大一部分細節設計,都被融入進了車燈千變萬(wan) 化的線條裏。曾經有一組圖片,收集了奧迪全部LED車燈的設計樣圖和草圖,塞進手機裏,刷很久不見結尾,所以大家也送給奧迪一個(ge) 昵稱——燈具廠。盡管奔馳和寶馬,以及更多的合資品牌開始加入LED陣營,但是奧迪對於(yu) 車燈的雕琢,早已自成風格,而這也成為(wei) 其品牌印象中非常突出的一部分。
#p#分頁標題#e#
對於(yu) 奧迪LED燈組來說,一般由54個(ge) LED光點組成,包含14個(ge) 防炫目燈,8個(ge) 遠光燈,24個(ge) 日間行車燈以及8個(ge) 信號燈。這些LED光點並非獨立工作,而是每四個(ge) 共用一個(ge) 電路板,形成複合光源。奧迪的設計簡化了LED的應用,從(cong) 而推動了量產(chan) 。

在燈具的發展進程中,激光技術的優(you) 勢逐步凸顯,並被認可為(wei) 代替LED的未來產(chan) 品。但是,作為(wei) 推動LED應用的元老,奧迪在激光大燈的應用上卻有點後知後覺。
在本次CES展會(hui) 上,奧迪發布了Sport quattro laserlight概念車,並首次搭載矩陣式LED與(yu) 激光大燈相結合的雙燈組產(chan) 品,與(yu) 之前的激光霧燈相比,有著更為(wei) 前沿的技術體(ti) 現。

奧迪激光大燈概念車
這套前燈係統由內(nei) 外兩(liang) 圈結構組成。外圈是矩陣式LED燈以及多孔障板,用於(yu) 產(chan) 生近光;內(nei) 圈則是高強度激光燈,用來提供遠光照明。之前提到,激光二極管元件體(ti) 積要遠小於(yu) LED發光二極管,而奧迪的激光遠光燈,照明範圍大概在五百米,是同樣的LED遠光照明範圍的兩(liang) 倍,亮度是其三倍。同樣的自適應設計理念,使其能夠通過傳(chuan) 感器自動控製遠近燈光及調節亮度。而更小的體(ti) 積和更為(wei) 集中的發光效率,也將為(wei) 未來的燈組設計帶來很大想象空間。

奧迪將此次發布的激光大燈命名為(wei) matrix,總共動用了50個(ge) LED模塊,並采用了NVIDA的Tegra3處理器。與(yu) 寶馬i8所展示的激光大燈技術相比,奧迪的這套燈組具有更加簡練、精致的外表,科技氣息尤濃,但令人遺憾的是,迫於(yu) 生產(chan) 成本,該套燈組將不會(hui) 被奧迪引入量產(chan) 車型,而是率先應用到R18 e-tron quattro賽車上。
也就是說,奧迪若打算重新超車,降低激光大燈的量產(chan) 成本、開發更多的輔助性應用將至關(guan) 重要。
汽車的眼神
金庸筆下曾經有一個(ge) 很厲害的人物,叫做“一燈大師”,現在想來,大概是說:一旦能夠把燈玩好,就會(hui) 成為(wei) 大師。
這當然是個(ge) 冷笑話。事實上,對於(yu) 車燈設計,巨細靡遺到燈具選材、排列、功能、技術突破甚至附加值的汽車品牌仍然屈指可數,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來說,對於(yu) 車身、底盤設計尚處於(yu) 瓶頸期的部分自主品牌而言,玩燈還是一個(ge) 高富帥的遊戲,時不與(yu) 我。而對於(yu) 強調成本控製、衝(chong) 擊高銷量的合資品牌而言,車燈的整形手術或許會(hui) 帶來銷量上的增長,值得考慮,然而係統地規劃車燈產(chan) 品線,似乎就有點小題大做了。
從(cong) 奧迪的“眼淚”,到寶馬的“天使眼”,車燈組的設計,令汽車有了眼神,繼而有了情感。這種情感並不隻是來自於(yu) 照明係統的技術突破,同樣來自於(yu) 對於(yu) 細節和科技的重視。在汽車逐漸無法單純靠動力和底盤調教做到一見鍾情的時候,內(nei) 飾設計、車載係統、安全配置乃至燈組的先進性從(cong) 另外的角度構成了新興(xing) 競爭(zheng) 領域,這些領域完善了汽車的性格,並使之細膩。
曾經印象較深的一次,跟隨一輛奧迪A7穿過夜裏擁堵的北京街頭。車水馬龍,算上無理加塞兒(er) 的各種車輛,很容易失去跟隨的目標。但是A7的尾燈辨識度極高,即便拉開了距離,也能夠再次捕捉到。幾次三番,你幾乎覺得能夠讀懂它,並因這種讀懂而變得興(xing) 奮。
汽車的個(ge) 性與(yu) 定位,需要車燈的體(ti) 現。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LED、激光大燈甚至氙氣大燈都能被包羅進市場,並找到各自的空間。同時,科技的滲透,也需要車燈的再定義(yi) 。雨霧雪天的惡劣氣候、隨車轉向、會(hui) 車的千鈞一發,都需要燈組做出功能性反饋,這種反饋,涉及到元器件的響應速度,也涉及到新產(chan) 品所展示出來的特性和優(you) 勢。
這種展示,可以很細節,細節打敗愛情,細節同樣成就汽車;也可以很顛覆,顛覆帶來審視,也贏得重視。
閃亮“燈”場,不過如此。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