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由於(yu) 生態形勢惡化,中國決(jue) 定不急於(yu) 收縮扶持電動汽車的國家計劃。
據《俄羅斯商業(ye) 谘詢日報》網站2月10日報道,購買(mai) 電動轎車的公民將繼續獲得9000至1.8萬(wan) 美元的補貼。政府的決(jue) 定令投資者喜悅:10日,生產(chan) 電動客車的比亞(ya) 迪公司股價(jia) 應聲上漲10%。
現在,購置電動轎車的中國人可從(cong) 國家獲得補貼6萬(wan) 元人民幣(約合9900美元),購置電動客車可獲50萬(wan) 元(約合8.2萬(wan) 美元)。在一些城市,如北京,購買(mai) 此類轎車的補貼更是達到1.8萬(wan) 美元。此前,政府計劃今年把補貼降低10%,2015年則降低20%,但國家發改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發布聯合聲明稱,如今補貼隻會(hui) 分別被削減5%和10%。
報道稱,在包括上海和北京在內(nei) 的大城市生態環境惡化的背景下,官員們(men) 被迫調整了政策。抗擊高度汙染——汽車尾氣是其主要來源——的措施成效尚不顯著。北京和上海對新車登記實施配額製(搖號購車),並在生態環境最惡劣的日子裏限製使用私家車。同時,電動車市場發展極為(wei) 緩慢。例如,2013年,中國銷售了1.46萬(wan) 輛電動車,2012年則隻賣出1.13萬(wan) 輛。原計劃到2020年使中國電動車數量達到500萬(wan) 輛,但現在看來,這一目標能否實現要打問號。電動車依舊昂貴和小眾(zhong) ,盡管申請購買(mai) 者更易中簽。據《南華早報》報道,北京有184萬(wan) 人排隊搖號,其中僅(jin) 有1700人想買(mai) 電動車。今年申購傳(chuan) 統燃油汽車的北京人中,隻有2.4%能獲得牌號,同時想擁有電動車的人則不存在這個(ge) 問題——這種車的指標有2萬(wan) 個(ge) 。
10日,生產(chan) K9電動客車的比亞(ya) 迪公司股價(jia) 在深圳交易所上漲10%(漲停),在香港交易所上漲4%。最近一年,該公司在這兩(liang) 個(ge) 交易平台的股價(jia) 分別增長37%和70%。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電動車開發項目負責人安德烈亞(ya) 斯·古特什認為(wei) ,生產(chan) 電動客車比生產(chan) 電動轎車給環境帶來的益處更多。中國目前有1萬(wan) 輛電動客車投入運營。“使用一輛電動客車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yu) 60輛電動轎車減少的排放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