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醫藥在中國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已有中醫類醫療機構3300多所,其中有從(cong) 業(ye) 人員47萬(wan) 多人,中醫藥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超過5000億(yi) 元。
長期以來,由於(yu) 中西醫理論體(ti) 係不兼容,中醫藥標準模糊、功效模糊、含量模糊、副作用模糊等原因,造成中醫藥國際化道路仍“屢屢碰壁”,難以被國外接受。
歐盟自2011年起開始實施《傳(chuan) 統植物藥注冊(ce) 程序指令》,中成藥要進入歐洲國家,除需在歐盟地區使用15年以上、在中國使用30年以上並提供相關(guan) 證明外,還必須申請許可。而許可的前提就是對中成藥中的每一個(ge) 成分進行檢驗。
“中醫藥理論別說外國人,就連一般中國人都聽不懂。”世界中醫藥學會(hui) 聯合會(hui) 秘書(shu) 長李振吉說:“要讓中醫藥‘走出去’,僅(jin) 健全中醫藥服務貿易管理體(ti) 製是不夠的,當務之急還是要抓緊中醫藥的研究力度,把封閉的理論體(ti) 係打開。”
早在2005年,科技部啟動了973計劃中醫理論基礎研究專(zhuan) 項,迄今已開展到第三屆,專(zhuan) 家組組長李振吉說,研究立足解決(jue) 中醫理論基本科學問題,未來十年,將進一步完善中醫理論基礎研究布局,基本覆蓋中醫理論重大科學命題,促進中醫藥產(chan) 業(ye) 的可持續發展。
據統計,目前,中醫藥已在世界範圍內(nei) 得到廣泛傳(chuan) 播,中醫藥產(chan) 品出口到160個(ge) 國家和地區,全球近200家公司致力於(yu) 中草藥的研發,澳大利亞(ya) 、南非、加拿大等國家還以立法形式承認了中醫地位。
但是,與(yu) 此同時,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中醫藥在現代化發展及國際化進程中仍麵臨(lin) 創新意識不足、國外專(zhuan) 利申請很少、中成藥出口難、中藥材品質識別難等問題。加蓬中藥學會(hui) 會(hui) 長郭末說,中醫藥在非洲很受歡迎,但對中醫考核缺乏標準,中醫藥常用術語與(yu) 現代語言尚未一一對接,有礙中醫藥理論的傳(chuan) 播。
有關(guan) 專(zhuan) 家認為(wei) ,選擇專(zhuan) 注於(yu) 中醫藥研究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合作夥(huo) 伴,選擇對中醫藥認可度高的國家提交藥品注冊(ce) 申請,是中醫藥國際化的優(you) 選途徑之一。
去年4月,由商務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14個(ge) 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促進中醫藥服務貿易的若幹意見》。意見提出,中國將用5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完善的中醫藥服務貿易管理體(ti) 製,基本建立起以國際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的中醫藥服務貿易促進體(ti) 係和國際營銷體(ti) 係。
“中醫藥是中國的,但也是世界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第四屆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hui) 上表示,中國將堅持中醫藥的原創思維,健全中藥現代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探索國際合作機製。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