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年內(nei) ,全國首台主體(ti) 材料用3D打印機打出來的電動汽車將在我們(men) 這兒(er) 露麵;今年新落戶一家用3D打印機設計人工關(guan) 節的公司……”紫金江寧科創特區的人士盤點著。
在南京,3D打印產(chan) 業(ye) 從(cong) 來不缺新聞,打印飛機、汽車、洗衣機、鞋子、首飾,甚至是你自己……每一次都毫不例外引來關(guan) 注的目光。雖然這是個(ge) 剛剛萌芽,產(chan) 值區區幾千萬(wan) 元的“小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企業(ye) 不足30家,可他們(men) 卻正在積蓄著改變生產(chan) 、生活的能量,產(chan) 業(ye) 前景難以估量。
去年產(chan) 值600萬(wan) 元,今年按在手訂單預計,年銷售將超過4000萬(wan) 元——藍蛙科技有限公司的發展速度,堪稱3D打印產(chan) 業(ye) 爆發式增長一個(ge) “縮影”。位於(yu) 紫金江寧科創特區的這家公司業(ye) 務分兩(liang) 塊,給美國一家3D打印設備做代理,為(wei) 企業(ye) 提供3D打印設計服務。
“藍蛙”的老板徐馳是個(ge) 年輕小夥(huo) 子,指著桌子上的一隻休閑鞋,他說,這是今年3月為(wei) 某國際客戶做的快速出樣訂單。“現在阿迪達斯、耐克都在借助3D打印做設計,過去設計出圖紙1-2周才能出樣,公司趕時間隻好對著電子屏開討論會(hui) ,現在一台3D打印機一天能出幾十雙,設計師終於(yu) 可以對著滿桌子的實物挑挑揀揀了。”
除了知名運動品公司,三洋洗衣機、三星、GE等一批世界500強級別的企業(ye) 也和年輕的“藍蛙”達成戰略合作。“主要幫他們(men) 研發。傳(chuan) 統研發,開模具成本太高,零件拆分生產(chan) 再拚接的過程很複雜。現在3D打印技術進步了,即便你想打印的樣品由金屬、塑料、尼龍等各種材料組成,複合3D打印機都可以一次成型打出來。”徐馳說。
3D打印產(chan) 品甚至可以進入人的身體(ti) 。今年,上海交大機械與(yu) 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李翔在江寧設立了南京邁德醫療科技公司,將為(wei) 骨骼模型、手術導板、人工關(guan) 節提供3D打印軟件服務。
“人工關(guan) 節對技術要求很高,很多人愛選擇進口關(guan) 節,因為(wei) 上麵有很多微孔,移植後,人體(ti) 骨骼物質是可以’爬’到人工關(guan) 節上的,最後長到一起。但不少國產(chan) 關(guan) 節表麵質量不行,做不好這些微孔。3D打印技術可以讓國內(nei) 人工關(guan) 節廠’抄近道’,不再受工藝水平的製約,工作交給更精準的打印機就行了。” 李翔說。
在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也盤踞著幾家3D打印企業(ye) 。走進南京煜宸激光技術集團公司,幾座超大的金屬打印設備正在緊張工作。“我們(men) 機器打印出的鈦合金與(yu) M100鋼,已經被用於(yu) 殲-15的主承力部分,包括整個(ge) 前起落架。3D打印大大加速了國產(chan) 尖端戰機的研發進度。”公司負責人自豪地說。
據介紹,該企業(ye) 借助中科院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的技術平台,自主研發成全球最大加工尺寸的金屬直接成型製造裝備,采用快速凝固技術進行金屬打印,所有的金屬零件完全致密、組織細小,不需要中間熱處理過程,性能優(you) 於(yu) 鑄件和鍛件。
院士牽頭建“孵化”研究院,南京高起點“起跑”
看好3D打印廣闊的前景, 去年12月,南京市為(wei) 3D打印產(chan) 業(ye) 建設了“頂級”孵化平台——南京3D打印研究院。研究院位於(yu) 紫金江寧科創特區,瞄準生物醫療、航天航空、汽車製造、文化創意四個(ge) 重點方向,繈褓中的創新小苗在這裏得到最細心的照顧。
研究院的牽頭人盧秉恒在業(ye) 內(nei) 大名鼎鼎,他是3D打印行業(ye) 唯一的一名院士。其團隊成員包括2名院士、7個(ge) 千人計劃專(zhuan) 家、30個(ge) 教授、50名博士。實驗室硬件讓業(ye) 界豔慕,配備了全球最先進的、最全的3D打印設備。
南京3D打印研究院副董事長,南京紫金江寧特區招商局局長助理楊濤介紹:“3D打印企業(ye) 多為(wei) 初創型企業(ye) ,根據發展規律、方向,我們(men) 為(wei) 創業(ye) 企業(ye) 提供了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人才培養(yang) 、信息交流與(yu) 產(chan) 品交易三大平台。配備的4個(ge) 實驗室,可供企業(ye) 進行核心器件、軟件、材料實驗室、成型工藝試驗,設立的5個(ge) 研究部,研究方向分別為(wei) 研究金屬、非金屬、生物、文創、工業(ye) 應用。
“今天他們(men) 在研究院裏孕育創意與(yu) 智慧,未來我們(men) 還預留了150畝(mu) 產(chan) 業(ye) 區,供他們(men) 產(chan) 業(ye) 化。項目進展還是很快的,研究院成立短短半年,已吸引了藍蛙科技、恒宇三維、弘穀科技等16家3D打印企業(ye) 。” 楊濤說。
對於(yu) 3D產(chan) 業(ye) 的未來,恒宇三維聯合創始人付金國信心很足,他評價(jia) :“3D打印的市場很大,很難具體(ti) 估值。我認為(wei) ,3D打印是個(ge) 性化的製造過程,又一個(ge) 是數字化的製造過程。當互聯網、大數據和3D打印結合在一起,將撬動真正的第三次工業(ye) 革命。”
熱行業(ye) 的冷思考:警惕盲目擴張下的“泡沫”
當前,不管是國內(nei) 還是國外,3D打印產(chan) 業(ye) 都是個(ge) 熱得發燙的話題,跑馬圈地屢見不鮮。但在采訪中,也有企業(ye) 家對“熱行業(ye) ”給出了理性建議。
南京紫金立德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連寧,是國內(nei) 第一批將3D打印進行產(chan) 業(ye) 化的企業(ye) 家之一。他說,3D打印產(chan) 業(ye) 這幾年發展太快,產(chan) 生不少亂(luan) 象,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配套也沒有跟上,消費者接受程度不高。3D打印行業(ye) 要警惕走入前兩(liang) 年光伏產(chan) 業(ye) 的盲目擴張“怪圈”。
連寧說,目前全社會(hui) 對3D打印的了解不夠,3D概念的炒作也愈演愈烈,成為(wei) 資本市場的香餑餑。“2012年8月、12月國內(nei) 股市全線飄紅,領漲的幾隻股票就是從(cong) 事3D打印的企業(ye) 。這幾年,將3D打印作為(wei) 一種標簽來包裝、宣傳(chuan) ,拉來風投以後,就上市圈錢,圈到錢以後就把3D打印扔到一邊,把錢投向其他行業(ye)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連寧說,“浮躁”心態下,3D打印發展呈現出急功近利的態勢,產(chan) 業(ye) 分布小而散、相互抄襲的現象也層出不窮,不少企業(ye) 完全不懂技術,學到一點皮毛就開工。
目前,紫金立德采用的是與(yu) 以色列合作研發的LOM技術,這種技術製造的3D打印機精度更高,但成本也更高,主要用在航天、軍(jun) 工等專(zhuan) 業(ye) 領域,產(chan) 品95%用於(yu) 出口,主要客戶是歐美國家的工業(ye) 設計團隊。近年來,歐美經濟放緩,紫金立德的日子也不好過。“我們(men) 初期投資很大,目前還在虧(kui) ,路走得比較艱難。一個(ge) 新技術,不像人們(men) 所想象的那麽(me) 簡單,一旦投入,就能有很豐(feng) 富的回報。”連寧說。
產(chan) 業(ye) 鏈的不配套,也是3D打印的瓶頸。連寧說,3D打印的前端和後端目前都不完善。“前端指的是數據源的傳(chuan) 輸,目前3D打印機必須要經過專(zhuan) 業(ye) 的編程或者圖紙信息輸入,就像當年的電腦,開機的時候都要輸出一大串指令。3D打印機哪一天能做到傻瓜式操作,才有機會(hui) 走進千家萬(wan) 戶。”另一方麵,就是下遊的材料問題。據了解,大多數3D打印機以薄膜塑料為(wei) 材料,但是企業(ye) 經常麵臨(lin) 缺貨的窘態,材料生產(chan) 廠家根本看不上一兩(liang) 噸的要貨量,更不要說花力氣進一步研發新型的材料。“比如,我們(men) 打印出一個(ge) 塑料假牙模型,但不能給病人直接使用,因為(wei) 我們(men) 的材料不是生物材料。”連寧說,眼下隻能依靠和少數高校的實驗室合作,采用他們(men) 最新研製的各種材料。但未來一旦大批量生產(chan) ,材料從(cong) 哪裏來還是大問題。#p#分頁標題#e#
另外,政策支持力度也將影響3D打印的發展。“這個(ge) 技術非常有前景,而又不太完善,政府對於(yu) 這種戰略性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應該給予更多支持。”連寧稱,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製訂3D打印的行業(ye) 規範和標準,讓整個(ge) 產(chan) 業(ye) 生態健康起來,把“魚龍混雜”的“魚”趕走。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