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汽車製造

自主品牌車企為何遭遇三重困境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證券報2014-06-30 我要評論(0 )   

近年來,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遭遇了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節節下滑、國際市場出口負增長、主流車企品牌高端化連連受挫的三重困境。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可以憑借的國內(nei) 市場和低成本...

       近年來,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遭遇了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節節下滑、國際市場出口負增長、主流車企品牌高端化連連受挫的三重困境。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可以憑借的國內(nei) 市場和低成本優(you) 勢正在被削弱,品牌影響力弱、技術儲(chu) 備少、規模經濟不強的弱點暴露無遺,其發展前景令人擔憂。

    三重困境製約自主品牌發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汽車市場出現了較大衰退的大環境下,我國的汽車市場尤其是乘用車市場保持了產(chan) 銷兩(liang) 旺的勢頭。我國汽車總產(chan) 量從(cong) 2008年的934.51萬(wan) 輛,躍升到2012年的1927.18萬(wan) 輛,2013年更是達到產(chan) 銷接近2200萬(wan) 輛的水平。但與(yu) 我國汽車產(chan) 銷市場的整體(ti) 快速發展相比,自主品牌汽車企業(ye) 卻陷入了發展速度急速放緩、市場份額連連下降的困境。

    一是自主品牌乘用車國內(nei) 市場份額持續下降。今年1-5月,我國汽車銷量近1000萬(wan) 輛,其中乘用車超過800萬(wan) 輛,增速近14%。但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僅(jin) 為(wei) 306.4萬(wan) 輛,同比增長不足1%,市場占有率為(wei) 37.97%,較上年同期下降3.8%。1-5月,我國自主品牌轎車銷售116.04萬(wan) 輛,較上年同期下降15.8%;市場占有率為(wei) 22.5%,比上年同期下降5.7個(ge) 百分點。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呈連續、全麵的下降趨勢。

    二是自主品牌汽車出口量節節下滑。在我國整車出口於(yu) 2012年突破100萬(wan) 輛出口量以後,2013年我國汽車整車累計出口97.73萬(wan) 輛,比2012年下降7.5%,其中乘用車出口59.63萬(wan) 輛,同比下降9.8%。今年以來,我國汽車整車出口下降的勢頭仍然沒有止住的跡象,1-5月我國汽車整車累計出口36.33萬(wan) 輛,比上年同期下降9.8%,比前4個(ge) 月擴大0.5個(ge) 百分點。

    三是自主品牌中高端化努力受挫。作為(wei) 自主品牌裏麵贏利能力最強、以SUV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見長的車企,長城汽車不僅(jin) 在今年4、5月份均出現汽車銷量兩(liang) 年來的同比、環比同步下滑,而且其旗下新車型哈弗H8兩(liang) 度推遲上市。一汽轎車的中高端品牌奔騰B90在2013年的銷量僅(jin) 1.03萬(wan) 輛。海馬、力帆汽車等推出的中高端汽車產(chan) 品也銷售慘淡。長安汽車的高端品牌汽車計劃已經被擱置。可以說,目前我國自主品牌汽車高端化戰略已經陷入幾乎全麵失利的境地。

    緣何陷入三重困局

    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之所以陷入三重困境,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粗放式增長下核心技術與(yu) 品牌影響力提升緩慢,綜合競爭(zheng) 力不足。2002年以來我國小汽車市場爆發式增長,一些自主品牌汽車企業(ye) 采用粗放式增長方式,產(chan) 品多線出擊,推行多品牌戰略,但由於(yu) 資源分散使用以及國內(nei) 市場競爭(zheng) 加劇,均先後陷入困境,以至於(yu) 不得不做戰略性調整與(yu) 轉型。奇瑞、吉利均先後啟動“歸一”的去多品牌化行動,由此導致的產(chan) 品斷檔與(yu) 渠道調整影響了其銷售。我國自主品牌汽車雖然通過逆向開發取得了一些實用技術,但由於(yu) 大部分企業(ye) 處於(yu) 虧(kui) 損或微利狀態,研發投入低,基礎技術儲(chu) 備不足。我國全部自主品牌汽車的年產(chan) 銷量不如大眾(zhong) 一個(ge) 公司的全球產(chan) 銷量,所有研發費用加總也不如單獨一家公司。如2013年,自主品牌汽車長城、廣汽、比亞(ya) 迪的研發支出占營業(ye) 收入比重分別僅(jin) 為(wei) 2.98%、5.24%、5.43%,與(yu) 跨國汽車巨頭相比,研發投入強度太小。

    二是外資品牌汽車產(chan) 品、渠道、價(jia) 格下沉,擠壓自主品牌汽車。為(wei) 了開拓新的市場,外資品牌汽車渠道、產(chan) 品、價(jia) 格加速下沉,開始全麵滲透自主品牌居相對優(you) 勢的三、四線城市,對自主品牌汽車形成擠壓態勢。一些合資廠商基於(yu) 品牌與(yu) 技術優(you) 勢,采取20年前的老舊車型外形翻新的策略,或同一車型不同合資廠商生產(chan) 銷售多款產(chan) 品、共享同一平台生產(chan) 不同車型的“打法”,來攤低成本,全麵狙擊自主品牌的成本優(you) 勢。

    三是我國汽車出口海外目標市場環境變差,自主品牌車企海外市場拓展能力不高。從(cong) 我國自主品牌汽車自身實力來看,囿於(yu) 產(chan) 品結構、品牌形象、國內(nei) 市場支撐能力、海外零部件供應體(ti) 係等方麵存在的問題,我國自主品牌車企海外市場拓展能力不高,出口產(chan) 品主要為(wei) 低端小排量汽車,同質化嚴(yan) 重,拚價(jia) 格、拚規模的無序化競爭(zheng) 局麵較嚴(yan) 重,與(yu) 美、日、韓車企相比,不具備開拓中高端市場的能力。

    目前,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ye) 陷入困境一個(ge) 重要表現是在產(chan) 能利用率上。有研究指出,2013年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的產(chan) 能已經達到1024萬(wan) 輛,而2013年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乘用車銷售僅(jin) 為(wei) 720萬(wan) 輛,產(chan) 能利用率已經低於(yu) 75%的安全線。假如趨勢延續下去,我國大多數的自主品牌車企將陷入嚴(yan) 重的財務困境。

    在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發展進入“不進則退”的關(guan) 鍵時刻,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要實現“擁有核心技術、自主品牌主導、攀升到產(chan) 業(ye) 鏈高端”的目標,必須要有發展汽車產(chan) 業(ye) 的新思路、新政策與(yu) 新路徑。

    強化自主創新戰略,把汽車業(ye) 定位為(wei) 建設工業(ye) 強國的戰略性製造業(ye) 。應把汽車業(ye) 、家電業(ye) 、機械、電子設備、醫藥製造作為(wei) 我國全麵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戰略性製造業(ye) ,出台相應規劃與(yu) 扶持政策,加強研發,加大投入,自主創新,從(cong) 而把我國從(cong) 一個(ge) 工業(ye) 大國建設為(wei) 工業(ye) 強國。積極調整汽車合資的產(chan) 業(ye) 政策,優(you) 化自主品牌發展的政策環境。同時,積極調整汽車合資的產(chan) 業(ye) 政策,推動國有汽車集團的混合所有製改革,“股比放開”政策應以“有進有退”的策略積極逐步推進,打破合資企業(ye) 對外方母公司的技術依賴,激勵國內(nei) 企業(ye) 自主開發的積極性,形成中方企業(ye) 的創新動力機製。還應製定《海外投資保險製度》和《海外投資虧(kui) 損準備金製度》,對我國企業(ye) 的海外投資行為(wei) 給予製度上的保護,以提升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的國際競爭(zheng) 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