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關(guan) 於(yu) 印發2014—2016年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
發改高技[2014]229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guan) 中央企業(ye) :
為(wei) 引導我國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健康有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聯合製定《2014—2016年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現印發你們(men) ,請認真貫徹執行。
附件:2014—2016年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行動計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
二○一四年十月十三日
附件:
2014—2016年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行動計劃
新型顯示是信息產(chan) 業(ye) 重要的戰略性和基礎性產(chan) 業(ye) 。加快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發展對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調整,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yi) 。近年來,通過《2010—2012年平板顯示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實施,我國顯示產(chan) 業(ye) 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wei) 全球顯示產(chan) 業(ye) 的重要力量。未來幾年,全球顯示產(chan) 業(ye) 格局和競爭(zheng) 態勢將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麵,隨著我國麵板產(chan) 能逐步釋放,全球顯示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日趨激烈;另一方麵,新型顯示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孕育重大突破和變革。我國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已進入發展的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著力解決(jue) 投資主體(ti) 相對分散與(yu) 產(chan) 業(ye) 資源集聚、依靠成熟技術滿足當前需求與(yu) 前瞻性技術布局、產(chan) 業(ye) 規模迅速擴張與(yu) 質量效益提升之間的不協調、不平衡問題。
根據《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決(jue) 定》、《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nei) 需的若幹意見》,為(wei) 引導產(chan) 業(ye) 健康有序發展,特編製《2014—2016年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行動計劃》。
一、總體(ti) 要求
(一)發展思路
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把握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發展機遇,強化產(chan) 業(ye) 有序布局,加快關(guan) 鍵共性和前瞻性技術突破,完善產(chan) 業(ye) 配套體(ti) 係,促進優(you) 勢資源集聚,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新型顯示成為(wei)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
突出市場作用。營造良好政策環境,規範市場秩序,強化監督管理,提升資源配置水平和效率,避免重複投資和無序競爭(zheng) 。
引導集聚融合。依托已有產(chan) 業(ye) 基礎,加強科學規劃,完善現有產(chan) 業(ye) 集聚區布局和配套產(chan) 業(ye) 鏈建設,推動垂直整合和橫向合作,打造具備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集群。
加強技術創新。完善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產(chan) 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ti) 係,突破關(guan) 鍵技術瓶頸,布局前沿顯示技術,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和人才培養(yang) ,形成核心競爭(zheng) 力。
提升開放水平。深化雙邊、多邊、區域合作機製,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鼓勵企業(ye) “走出去”,充分利用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種資源、兩(liang) 個(ge) 市場,提高國際合作質量與(yu) 水平。
(二)發展目標
到2016年,產(chan) 能利用率保持合理水平,產(chan) 品結構不斷優(you) 化,行業(ye) 資源環境效率顯著提高,按麵積計算出貨量達到世界第二,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20%,產(chan) 業(ye) 總體(ti) 規模超過3000億(yi) 元。
——顯著增強創新能力。全麵掌握低溫多晶矽(LTPS)/氧化物(Oxide)液晶顯示器(LCD)和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AMOLED)技術,導入量產(chan) 後年產(chan) 能分別達到500萬(wan) 平方米、40萬(wan) 平方米。在全息、激光、柔性等顯示技術,以及新型顯示材料領域取得部分技術突破。專(zhuan) 利累計申請總量達到20000項,海外專(zhuan) 利占比10%,基本完成專(zhuan) 利布局。
——明顯提升發展質量。建成以骨幹麵板企業(ye) 為(wei) 核心、配套產(chan) 業(ye) 鏈相對完備的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集群。力爭(zheng) 有2家骨幹麵板企業(ye) 銷售收入超過300億(yi) 元、生產(chan) 規模和市場競爭(zheng) 力進入全球前6位。產(chan) 業(ye) 垂直整合和橫向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經濟效益顯著增強,資源利用水平明顯提升,形成內(nei) 生增長機製。
——基本建成配套體(ti) 係。支持內(nei) 外資企業(ye) 互利合作,依托國際資源,共建產(chan) 業(ye) 鏈配套體(ti) 係,初步實現上遊裝備、材料的規模化生產(chan) 能力。裝備種類覆蓋率超過40%,材料種類覆蓋率超過80%。中小尺寸薄膜晶體(ti) 管液晶顯示(TFT—LCD)麵板製造關(guan) 鍵材料配套率達到60%,大尺寸TFT—LCD以及AMOLED麵板製造關(guan) 鍵材料配套率達到30%。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規劃布局,引導集聚發展
引導產(chan) 業(ye) 區域集中發展和投資主體(ti) 集聚,重點支持有條件、有基礎的企業(ye) 在北京、長三角、珠三角等產(chan) 業(ye) 聚集地發展,形成具備較強競爭(zheng) 力的區域產(chan) 業(ye) 集群。根據市場容量合理確定產(chan) 能發展目標,防範盲目建設和低水平重複建設。鼓勵骨幹企業(ye) 通過投資、兼並等方式整合已有產(chan) 業(ye) 資源,引導投資主體(ti) 進一步集中。實施差異化財稅政策,從(cong) 普惠向集約支持轉變。鼓勵具有自主高世代背板生產(chan) 技術的企業(ye) 和在AMOLED領域有產(chan) 業(ye) 化基礎的企業(ye) 在集聚區內(nei) 建設新型顯示麵板項目,其他地區可根據自身產(chan) 業(ye) 基礎配合產(chan) 業(ye) 集聚區發展配套產(chan) 業(ye) 。
(二)實施技術創新,加快前瞻布局
支持骨幹企業(ye) 創新能力建設,積極開展關(guan) 鍵核心技術聯合研發、專(zhuan) 利運營、標準製訂等工作,建立重點企業(ye) 專(zhuan) 利成果共享機製。以專(zhuan) 項資金為(wei) 引導,吸引社會(hui) 資金共同投入,組建國家級新型顯示技術創新平台。推動企業(ye) 加速掌握LTPS和Oxide背板規模生產(chan) 技術,推動TFT—LCD向高分辨率、低功耗、窄邊框等方向發展,實現產(chan) 品結構調整。突破AMOLED背板、蒸鍍和封裝等關(guan) 鍵工藝技術,實現AMOLED麵板量產(chan) 和柔性顯示等新型應用。強化前瞻技術研究,布局全息、激光等顯示技術以及碳基、量子點等新型顯示材料領域。
專(zhuan) 欄1 技術躍升行動
AMOLED製備技術 提升小尺寸LTPS—AMOLED產(chan) 品性能,實現5寸以上產(chan) 品量產(chan) ,開發適用 於(yu) 大尺寸AMOLED器件的高遷移率、
高穩定性Oxide背板,實現55寸以上產(chan) 品小批量生產(chan) ,推動高性能發光材料、精細金屬掩模板(FMM:Fine MetalMask)、
發光器件結構等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掌握長壽命、高效率AMOLED器件生產(chan) 工藝,促進成膜工藝、紫外固化工藝等共性技術的
探索與(yu) 驗證,完成低水氧透過率、高均勻性、長壽命封裝材料和技術的開發與(yu) 應用。
前瞻顯示技術 推動柔性基板、低溫半導體(ti) 背板、薄膜封裝、柔性器件等核心技術的開發,完成量產(chan) 技術儲(chu) 備,
開發10寸以上柔性顯示器件。開展激光光源性能提升、激光幹涉噪音抑製、激光顯示總體(ti) 集成等核心技術攻關(guan) ,
實現激光顯示的規模化應用。通過碳材料、量子點在觸控、顯示等方麵的應用探索,攻克主要技術難點和工藝細節,
掌握相關(guan) 知識產(chan) 權,完成技術儲(chu) 備,製定發展路線圖。
高性能TFTLCD製備技術 推動準分子激光晶化、離子注入、退火等關(guan) 鍵技術開發,掌握高性能、高均勻性LTPS背板工藝技術,
實現400PPI以上高分辨率產(chan) 品的規模量產(chan) 。解決(jue) 大尺寸Oxide背板均勻性問題,實現55寸以上高性能、低成本產(chan) 品的小批量生產(chan) 。
完成高開口率新型像素設計、高效補償(chang) 和驅動技術的開發,結合背光源效能提高和新型低阻材料應用,提升高分辨率、
低功耗、超窄邊框等性能,實現4K2K超高分辨率產(chan) 品穩定量產(chan) ,完成8K4K顯示技術儲(chu) 備。
(三)完善產(chan) 業(ye) 配套,提升供給水平
進一步完善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鏈,提高關(guan) 鍵材料及設備的配套水平,加快形成自主發展能力。支持企業(ye) 突破高世代玻璃基板和掩模板、OLED發光材料等關(guan) 鍵材料技術,開發5.5代及以上蒸鍍、成膜、激光退火等關(guan) 鍵設備。堅持麵板企業(ye) 與(yu) 配套企業(ye) 並重發展,鼓勵麵板企業(ye) 與(yu) 配套企業(ye) 通過多種合作方式,結合AMOLED等新一代顯示技術工藝研發,共同開發關(guan) 鍵設備和材料。發揮骨幹麵板企業(ye) 對產(chan) 業(ye) 鏈帶動作用,引導麵板企業(ye) 加強橫向合作,對上遊產(chan) 品實現互信互認,鼓勵麵板企業(ye) 加大本地材料和設備的采購力度。
專(zhuan) 欄2 產(chan) 業(ye) 鏈提升行動
關(guan) 鍵材料及設備
玻璃基板
推動AMOLED及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實現大尺寸玻璃基板的生產(chan) 。開發0.4mm及以下厚度的玻璃基板產(chan) 品,
研發高耐熱性能玻璃基板產(chan) 品。
有機發光材料
推動AMOLED高性能、長壽命有機發光、電子傳(chuan) 輸和空穴注入材料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標準亮度下,藍光主體(ti) 材料T95壽命
大於(yu) 200小時;電子傳(chuan) 輸材料驅動電壓低於(yu) 4.5V。
液晶
推動高世代線TFT—LCD麵板製備所需的高性能混合液晶材料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形成年產(chan) IPS、VA、PSVA型液晶100噸以上的
生產(chan) 能力。
驅動芯片
推動滿足超高分辨率、窄邊框、低通道數、新接口技術要求的驅動芯片研發及產(chan) 業(ye) 化。
高純氣體(ti) 及化學品
推動高純度(99.999%以上)氨氣、矽烷、氯氣、四氟化鈦氣體(ti) 及顯影液、蝕刻液、酸性化學試劑等電子化學品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
靶材
推動高純度鉬(Mo)、鋁(Al)、鈦(Ti)、銅(Cu)等金屬靶、氧化銦錫(ITO)靶材、氧化銦镓鋅(IGZO)靶材的研發和
產(chan) 業(ye) 化。
金屬掩模板
推動6代以上透過式掩模板及5.5代以上FMM產(chan) 品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
OLED設備
推動5.5代及以上AMOLED成膜用蒸鍍設備、PECVD(等離子體(ti) 增強化學氣相沉積)設備、Sputter(磁控濺射)設備、
準分子激光退火設備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
設計係統
推動EDA工具、CIM自動化係統的研發,拓展其在顯示產(chan) 品生產(chan) 製造中的應用。
(四)創新監管方式,完善產(chan) 業(ye) 環境
依托重大工程,充分調動高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資源和研究平台,與(yu) 企業(ye) 聯合培養(yang) 新型顯示領域專(zhuan) 業(ye) 人才。加強知識產(chan) 權工作,加快新型顯示技術專(zhuan) 利布局,在企業(ye) 並購、合作研發和人才引進中開展知識產(chan) 權分析評議工作,做好知識產(chan) 權的創造、保護和使用。完善監督機製,創新監管方式,進一步簡政放權,由地方投資主管部門按照規劃布局對新型顯示項目進行屬地化備案管理,未經備案的項目,土地、規劃、環保、財政、海關(guan) 等部門不予辦理相關(guan) 手續。加強反壟斷執法,預防和製止企業(ye) 達成壟斷協議、實施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壟斷行為(wei) ,維護市場公平競爭(zheng) 。
(五)加強國際合作,實現融合發展
鼓勵國內(nei) 新型顯示企業(ye) 、科研機構與(yu) 國外先進企業(ye) 、研究單位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支持國內(nei) 企業(ye) 並購、參股國外先進企業(ye) 。支持國內(nei) 外企業(ye) 在華合資、合作建立新型顯示研發中心,共同開展下一代顯示技術的開發。支持國外上遊關(guan) 鍵裝備與(yu) 材料企業(ye) ,根據我國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規劃布局投資建廠。支持海外高層次人才來華創業(ye) 。依托兩(liang) 岸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合作機製,促進互信合作,實現優(you) 勢互補,開展深層次的技術研發交流,在橫向聯合、垂直整合、產(chan) 品采購方麵實現融合協調發展,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力度
加強中央對地方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發展的指導,支持產(chan) 業(ye) 集聚區因地製宜出台配套政策。對於(yu) 地方投資和建設的重大項目,中央給予必要的指導。健全中央部門、地方政府、行業(ye) 組織和企業(ye) 之間的協調機製,建立中央與(yu) 地方、政府與(yu) 企業(ye) 間定期會(hui) 商製度,加強政策間的協調配合和針對性。
(二)發揮政府資金效用
加強國家科技重大專(zhuan) 項、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專(zhuan) 項、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和技術改造專(zhuan) 項、工業(ye) 轉型升級資金等專(zhuan) 項資金的銜接,按照產(chan) 業(ye) 規劃布局和發展需求統籌支持方向,重點支持公共服務創新平台、共性技術聯合研發、前瞻性技術、重大工程建設及企業(ye) 兼並重組。發揮政府資金的引領作用,支持地方政府探索設立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引導社會(hui) 資金以多種方式投資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
(三)落實稅收政策支持
著力提升新型顯示項目的質量效益,加強稅收優(you) 惠政策的針對性,動態跟蹤擬新開工建設的麵板項目,並對享受關(guan) 稅、增值稅等優(you) 惠政策的麵板項目實行清單管理,以避免盲目和重複建設。繼續落實新型顯示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修訂新型顯示器件生產(chan) 企業(ye) 進口物資及重大裝備稅收優(you) 惠政策目錄。發揮關(guan) 稅杠杆調節作用,適時調整進出口關(guan) 稅稅率。
(四)完善金融服務支撐
加強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協調配合,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平板顯示企業(ye) 的支持力度。鼓勵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建立適應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特點的信貸管理和貸款評審製度,創新符合產(chan) 業(ye) 特點的信貸產(chan) 品和金融服務。充分發揮金融調控功能,根據規劃引導金融機構有重點地加大對布局內(nei) 重大項目的信貸投放。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型顯示企業(ye) 在境內(nei) 外上市融資、發行各類債(zhai) 務融資工具。
(五)建立運行監測體(ti) 係
建立產(chan) 業(ye) 運行信息定期收集平台,構建環保節能評價(jia) 體(ti) 係,充分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產(chan) 業(ye) 聯盟在數據統計、信息服務方麵的作用,匯總國內(nei) 外行業(ye) 發展動向,跟蹤研究知識產(chan) 權狀況,分析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加強行業(ye) 運行質量分析、預測和信息引導,完善產(chan) 業(ye) 數據、知識產(chan) 權和環境保護預警機製。
各地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2014—2016年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精神,落實中央重大決(jue) 策,綜合運用產(chan) 業(ye) 、財稅、金融等手段,創造良好產(chan) 業(ye) 發展環境,促進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健康有序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