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該俱樂(le) 部的40名成員共同完成了一個(ge) 很有趣的項目,他們(men) 使用49個(ge) 軟盤驅動器和3D打印部件共同打造了一個(ge) 大型的“軟盤”風琴。
這台與(yu) 眾(zhong) 不同的樂(le) 器總共花了他們(men) 整整三個(ge) 月的時間,為(wei) 了使其具有完整的功能他們(men) 3D打印了84個(ge) 不同的部件。在裝配過程中製作團隊總共鋪設和焊接了大約360個(ge) 接頭,才是整個(ge) 係統結合在一起。據了解,該俱樂(le) 部擁有兩(liang) 台3D打印機,它們(men) 總共跑了30個(ge) 小時把所有必須的部件都打印齊全,其中包括驅動器支架和電纜托架。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試圖將老式的軟盤驅動器改成樂(le) 器。但是,它肯定是第一次有人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製作嚐試。
其實,一開始製作團隊隻是想製作由4個(ge) 軟驅組成的樂(le) 器,但是很快團隊裏麵就達成了共識——要麽(me) 不做,要做就做大的。毫不奇怪,製作團隊麵臨(lin) 的第一個(ge) 挑戰就是如何找到足夠的軟驅,要知道這玩意可都是2000年以前的東(dong) 西,如今已經近乎絕跡。幸運的是整個(ge) 俱樂(le) 部的成員各自翻箱倒櫃,並四處求援,終於(yu) 湊夠了足夠的軟驅。
製作完成的樂(le) 器最後被固定到了桌麵上,這樣便於(yu) 進行運輸和演奏示範。它可以根據一個(ge) 經過編程的MIDI文件播放列表進行演奏也可以使用傳(chuan) 統的鍵盤。製作團隊成員們(men) 熱情地介紹他們(men) 的發明稱:“這個(ge) 風琴可以手動彈奏,也可以當作一個(ge) 錄音重放裝置來使。所以如果您有興(xing) 趣可以聽一整天這些軟驅發出的聲音。”
盡管這架風琴的功能已經完整,但是他們(men) 仍然計劃繼續鼓搗它,為(wei) 它添上更多新的功能,例如在演奏的時候點亮相應的LED燈,“這樣在黑暗的房間裏彈奏它會(hui) 更有趣。”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