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通用照明領域價(jia) 格拚殺、利潤下滑,LED企業(ye) 們(men) 急需找尋新的利潤增長點,因而諸如智能照明、植物照明、Flash LED、UV LED等細分領域逐漸納入了部分LED企業(ye) 的業(ye) 務版圖,汽車LED照明亦是如此。
不過,相較於(yu) 智能照明等眾(zhong) 多細分領域隻是“雷聲大雨點小”而言,汽車LED照明著實為(wei) LED企業(ye) 們(men) 貢獻了不少金子。
大咖競相布局“撈金”
國內(nei) 封裝大佬鴻利光電通過收購車燈企業(ye) 佛達信號跨足汽車照明領域。原持有佛達信號62%股權的鴻利在2013年8月將佛達剩餘(yu) 股權全部吃下。讓我們(men) 來看看鴻利汽車照明產(chan) 品的營收和毛利率,據鴻利曆年財報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收6681.87萬(wan) 元、10236.57萬(wan) 元、5365.98萬(wan) 元,2013年毛利率為(wei) 44.25%,2015年上半年毛利率為(wei) 43.52%。
通過並購切入汽車照明領域的還有飛樂(le) 音響。2010年,飛樂(le) 音響收購主要業(ye) 務為(wei) 生產(chan) 、加工、銷售汽車配件、電子產(chan) 品、電工器材的上海聖闌實業(ye) 有限公司。
據飛樂(le) 音響2015年中報顯示,聖闌公司2015年1-6月營業(ye) 總收入28845萬(wan) 元,同比增長30.6%,營業(ye) 利潤2513萬(wan) 元,淨利潤2085萬(wan) 元,同比減少4%。
再來看看瑞豐(feng) 光電。瑞豐(feng) 光電2012年—2014年汽車應用LED營收分別為(wei) 756.28萬(wan) 元、712.77萬(wan) 元、470.14萬(wan) 元,毛利率分別為(wei) 54.87%、53.66%、45.25%。2015年上半年汽車應用LED營收483.95萬(wan) 元,同比大增164.79%,毛利率為(wei) 51.78%。可以對比的是,占瑞豐(feng) 光電總營收比例超六成的照明LED業(ye) 務今年中期的毛利率僅(jin) 為(wei) 11.55%。瑞豐(feng) 在今年中報中更是提及,公司正在積極尋找LED車燈領域標的,LED車燈具有進入壁壘高,盈利能力強且穩定的特點,與(yu) 公司戰略規劃高度一致。
比亞(ya) 迪照明借助自家優(you) 勢,做起汽車照明來總是要比別家企業(ye) 更為(wei) 輕車熟路和得心應手。據比亞(ya) 迪照明銷售總監肖誌勇透露,比亞(ya) 迪照明2015年上半年車用LED營收9000多萬(wan) 元,未來將在這一塊繼續發力。
有賺錢的好機會(hui) ,老大哥三安光電自然不會(hui) 錯過。三安光電全資子公司蕪湖安瑞光電7月17日與(yu) 北汽銀翔協議約定,安瑞光電在重慶市設立分公司為(wei) 北汽銀翔進行配套服務,生產(chan) 汽車燈具及LED產(chan) 品,北汽銀翔承諾安瑞光電配套份額不低於(yu) 70%。三安光電今年中報指出,安瑞光電從(cong) 事的應用產(chan) 品業(ye) 務已得到多款汽車廠商的認證,已開始陸續供貨部分車型,截至報告期末,實現銷售收入10057.25萬(wan) 元、淨利潤1090.58萬(wan) 元。
覬覦這塊市場的還有雪萊特,其在2014年9月以1085.6萬(wan) 元增資入股益科光電57.42%股權,雪萊特2014年年報顯示,益科光電2014年實現營收17.59萬(wan) 元,淨利潤卻虧(kui) 損57.23萬(wan) 元。雖然收購的公司利潤虧(kui) 損,雪萊特做大汽車照明業(ye) 務的熱情不減,不僅(jin) 擬設立合資公司佛山雪萊特汽車智能電子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在國內(nei) 銷售公司的汽車照明類產(chan) 品,且雪萊特員工也增資入股益科光電(今年6月底,雪萊特員工劉火根先生等18位核心人員共投資274.83萬(wan) 元增資入股益科光電,占增資後益科光電12.69%的股權。增資完成後雪萊特持有益科光電的股權比例為(wei) 50.13%)。
車燈玩家星宇股份也逐漸將目光聚焦在了LED車燈領域,其2015年半年報顯示,其規劃的“年產(chan) 50萬(wan) 套LED車燈及配套項目”已產(chan) 生 42039.77萬(wan) 元收益。
新進者門檻重重
大咖競相布局的背後是龐大的市場潛力。據相關(guan) 數據統計,我國車燈配套市場從(cong) 2010年的178億(yi) 元增長到2013年的255億(yi) 元,未來空間仍然樂(le) 觀。按照2015年我國汽車銷量達到3100萬(wan) 輛以上計算,對應車燈配套市場將超過350億(yi) 元,持續提升的市場空間為(wei) 具備實力的車燈企業(ye) 創造良好的成長空間。
不過,雖說市場空間巨大,且不少企業(ye) 在此撈金,但想要進入汽車LED照明領域並沒有那麽(me) 容易。“LED照明不像其他產(chan) 業(ye) ,每一個(ge) 細分領域其實都是不搭界的,它的市場操作方式都不一樣。” 柏獅光電副總王鵬表示,柏獅並沒有切入汽車LED照明領域。
“汽車對於(yu) 配套材料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另外,汽車行業(ye) 生產(chan) 件與(yu) 服務件必須通過TS16949質量體(ti) 係標準,這也有一定的難度。”晶台光電董事長龔文表示,目前晶台股份有生產(chan) 部分LED指示燈、轉向燈等汽車照明產(chan) 品,但量並不大。
“TS16949確實是一個(ge) 門檻,同一方光電計劃三年內(nei) 通過。”同一方光電總經理楊帆表示,同一方光電為(wei) 一些車燈廠商做配套已有兩(liang) 三年的時間,未來公司也非常看好這塊市場的潛力。
鴻利光電總經理雷利寧表示,汽車LED照明在光學設計、技術工藝上都有較高的難度,產(chan) 品信賴性的要求更高。“此外,汽車車燈在前裝市場早已形成比較固定的供應鏈,LED封裝企業(ye) 想要打進原供應鏈也麵臨(lin) 一定的困難,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這塊蛋糕吸引力很大,盯住這塊蛋糕的人一大把,不過進入的門檻也比較高。”肖誌勇表示,真正的品牌車係在供應體(ti) 係上對於(yu) 供應商的要求非常嚴(yan) 格。“除非是有新車出來,否則對於(yu) 固有的供應鏈而言,它不會(hui) 輕易更換供應商。”此外,LED企業(ye) 對於(yu) 對汽車行業(ye) 的標準、製造、工藝體(ti) 係缺乏深入的了解以及試驗設備配置不完善也製約著LED企業(ye) 進入這一領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nei) 涉足汽車LED照明的企業(ye) 多集中在LED信號燈、刹車燈、組合尾燈、儀(yi) 表燈、紅外燈等領域,而在汽車照明中最為(wei) 核心的LED前大燈一直被國際大廠壟斷,國內(nei) 廠商鮮有涉足。
“目前LED前大燈還麵臨(lin) 諸多挑戰,包括成本、光學設計、散熱問題等等。” 比亞(ya) 迪照明LED應用開發中心經理兼工廠廠長唐俊曾在演講中表示。據了解,比亞(ya) 迪照明已於(yu) 2014年下半年推出前大燈解決(jue) 方案,並送達汽車事業(ye) 部檢測,目前這一解決(jue) 方案仍然在驗證過程中。
“佛達信號的LED前大燈由於(yu) 技術開發較早,故已有一定的後裝市場,並與(yu) 客戶建立起了共同開發的合作模式,正式導入還需要一定的驗證周期。”雷利寧表示,LED前大燈的市場潛力很大,目前在汽車中的應用比例相對較少,在國內(nei) 技術不斷積累成熟,車廠或車燈廠商經過周期性驗證後,國內(nei) 具有一定優(you) 勢的LED廠家有可能會(hui) 成為(wei) 提供高性價(jia) 比車燈LED的主力先鋒,從(cong) 而間接刺激LED應用在汽車前大燈的新興(xing) 市場迅速爆發。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