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2日,歐洲最大的衛星製造商Thales Alenia Space(TAS)公司宣布,該公司正在承建的兩(liang) 顆韓國通信衛星——Koreasat 5A和Koreasat 7將使用大型的金屬3D打印部件,其中包括使用鋁製材料3D打印的一個(ge) 大型天線支撐結構。

據了解,這個(ge) 3D打印的遙測天線支撐結構的尺寸為(wei) 45×40×21厘米,被認為(wei) 是歐洲迄今為(wei) 止使用增材製造技術打造的最大衛星部件。這個(ge) 部件采用了粉末床製造工藝,用高功率激光熔化金屬粉末製成3D形狀。具體(ti) 來說,TAS使用的是一台大型的Concept Laser Xline 1000R 3D打印機,該機器被認為(wei) 是市場上最大的選擇性激光熔融金屬3D打印機之一。而這台機器的所有者是 Poly-Shape,這是一家為(wei) TAS提供3D打印金屬部件服務的法國公司。

Concept Laser Xline 1000R 3D打印機
盡管這些3D打印的部件被集成到兩(liang) 種不同類型的通信衛星上,但是部件本身並沒有區別,都是在同一台機器、同一個(ge) 批次3D打印出來的。該天線支架采用另外創新的生物設計,並剛剛通過所有的振動驗收實驗,這一測試主要用來檢驗3D打印金屬零件的可重複性動態行為(wei) 。該試驗所確定的剪切強度和部件堅固性對於(yu) 證明金屬3D打印的可靠性和可依賴性至關(guan) 重要,尤其是在太空旅行和一些極端環境的應用中。
而如今通過成功的製造和安裝這些3D打印部件,TAS為(wei) 將金屬3D打印工藝融入他們(men) 的航天器製造流程中獲得一些關(guan) 鍵的數據和經驗。由於(yu) 使用基於(yu) 粉末床的增材製造工藝能夠製造出傳(chuan) 統工藝無法實現的高度複雜幾何形狀,因此可以使得部件的重量減少近22%,另外3D打印這些大部件也可以將生產(chan) 計劃縮短一至兩(liang) 個(ge) 月的生產(chan) 計劃,製造成本也因此節省了30%。
據了解,這一天線支撐結構是目前為(wei) 止TAS在衛星中使用的最大一個(ge) 3D打印部件,在此之前他們(men) 也在其他衛星上3D打印了相似的部件。比如今年四月,TAS製造的Turkmenalem衛星上也采用了類似的天線支架。此外,Arabsat 6B衛星也將安裝包括3D打印的腳架組件,並準備於(yu) 下個(ge) 月在法屬圭亞(ya) 那航天中心發射。
目前TAS公司正在尋求通過將增材製造技術融入幾個(ge) 關(guan) 鍵的環節來徹底改造自己的工業(ye) 能力,其中包括快速原型和最後的生產(chan) 製造。該公司認為(wei) 在當前的成本和生存周期限製下,金屬3D打印是其滿足市場需求必不可少的步驟。除了3D打印之外,該公司還正在生產(chan) 過程中嚐試其它的新興(xing) 技術,如先進的機器人和協同機器人(cobotics)技術。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