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人體(ti) 患有腫瘤的肝髒、頭顱等器官模型3D打印出來,醫生再針對受損部位模型進行術前演練,得出最佳手術解決(jue) 方案,再對患者實施手術,將無疑大大提高手術精準性和效率。
12月21日上午,“布局2025·3D打印醫療應用高峰論壇”在長沙召開。

會(hui) 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長孫虹,湖南省腫瘤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兼副院長周曉,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許小曙,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楊柯等一批國內(nei) 外3D打印及醫療、材料、臨(lin) 床應用等領域的專(zhuan) 家,一起交流探討怎麽(me) 構建3D打印的新生態,怎樣規劃未來3D打印新藍圖。
據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該公司的3D打印技術已經在中南大學湘雅附一、湘雅附二、湘雅附三、湖南省腫瘤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試點了近一年時間,已經完成了100多個(ge) 案例,走在全國前列。
“有人認為(wei) 3D打印在醫療領域吹噓得太厲害了,但實際上在生物打印、再生醫學上是前途無量。”戴尅戎院士告訴瀟湘晨報記者,“今後我們(men) 直接打印一個(ge) 心髒、打印一個(ge) 肝髒植入人體(ti) ,指日可待,並且可以極大的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隨之而來的監管、審批的法律法規亟待製定和完善。”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