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體(ti) (透鏡),(Intraocular lens, IOL),是一種植入眼內(nei) 的人工透鏡,用於(yu) 取代天然晶狀體(ti) 的作用。第一枚人工晶體(ti) 是由John Pike, John Holt和Hardold Ridley共同設計的。1949年11月29日,Ridley醫生在倫(lun) 敦St. Thomas醫院為(wei) 病人植入了首枚人工晶體(ti) 。

新技術稱為(wei) 折射率整形,即在目標區域改變晶體(ti) 中水凝膠(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PHEMA)的親(qin) 水性從(cong) 而導致折射率(屈光度)發生與(yu) 之相反的變化,隨之在晶體(ti) 內(nei) 部再形成一個(ge) 晶體(ti) 。新晶體(ti) 的非球麵度可在術後患者的眼睛中進行精確的調整。
此技術運用了新的相位纏繞過程,在常見的丙烯酸水凝膠晶體(ti) 中,於(yu) 50微米厚的薄膜內(nei) 形成一個(ge) 近菲涅爾透鏡。在對現有模型實驗時,他們(men) 能夠產(chan) 生5個(ge) 屈光度的變化,並將人工晶體(ti) 的傳(chuan) 輸函數的變化影響減到最小。
Perfect Lens係統使用一個(ge) 紅外飛秒激光器(MaiTai HP, Spectra-Physics)和一個(ge) 用於(yu) 調節脈衝(chong) 能量的聲光調製器。係統中還包含一個(ge) 2D掃描係統,超精密3D電機平台,高數值孔徑顯微鏡和Nimo 0815(Perfect Lens)波前分析儀(yi) ,用來測量球差,模塊傳(chuan) 遞函數和屈光度。
自定非球麵度
晶體(ti) 內(nei) 部整形過程僅(jin) 需要5秒鍾,就可以在標準人工晶體(ti) 內(nei) 產(chan) 生-0.27 μm到+0.28 μm的球差。
這一實驗雖然是在實驗室環境下完成,但晶體(ti) 修正過程完全遵循了激光安全規範。直接適用人眼的界麵正在研發中,而首先會(hui) 是動物體(ti) 實驗。
Perfect Lens公司指出:“通過基於(yu) 親(qin) 水性變化的折射率整形技術,塑造優(you) 質的人工晶體(ti) ,並提高白內(nei) 障患者的術後體(ti) 驗,是我們(men) 的目標。”
如需了解MaiTai飛秒激光器,或其他超快及連續激光器信息,請瀏覽Newport旗下Spectra-Physics中文網站:
www.spectra-physics.cn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