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金屬鈑金新聞

工業機器人係統集成商的出路在哪裏?

星之球科技 來源:榮格工業(ye) 資源網2019-04-24 我要評論(0 )   

根據相關(guan) 報道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ye) 機器人銷量達15.64萬(wan) 台,同比增長14.97%,係統集成行業(ye) 規模達到606.80億(yi) 元,同比增長13.33%。小編和行業(ye) 內(nei) 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人員認為(wei) ,機器...

根據相關報道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15.64萬台,同比增長14.97%,係統集成行業規模達到606.80億元,同比增長13.33%。小編和行業內相關從業人員認為,機器人在各行業領域的滲透率還在逐年提升,應用範圍的廣泛與工藝的變化導致長尾效應仍是未來係統集成的主要趨勢。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幾年,慢慢起來的係統集成商有很多,但是經曆2017年和2018年的野蠻競爭之後,2019年行業會回歸理性,客戶也會回歸理性,但同時洗牌也是必不可避免的。

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係統集成商將走向何方?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

路徑:競爭優勢

圍繞著服務客戶這個最終的目標,係統集成商們已經有了不同的路徑選擇。

業內人士也總結出了係統集成商的幾個發展路徑:圍繞核心技術及產品做係統集成;熟悉工藝並提煉出可批量化應用的核心技術;通過多種資本運作方式增強融資能力;整合資源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利用數據資源構建工業雲。

目前已有相當一部分係統集成商圍繞機器視覺、軟件工程構建及重構等核心技術,探索其在機器人係統集成行業的應用,這一部分正是係統集成商的競爭力所在,這也是企業不能外包的部分。

正如廣州德恒相關負責人所說:“攻破最難的地方,擁有核心技術就擁有話語權,比如我們用機器視覺技術在弧焊上做了一些攻關。”

同樣以機器視覺技術和產品作為核心技術進行集成的還有速美達,速美達在機器視覺上深耕多年,並且以其為切入點進行集成業務,不過從2018年開始,速美達開始加速“軟件應用”的布局。

“現在不隻是在上下料、拆碼垛方麵,點膠、焊接、打標、鎖付等都會用到機器視覺。”速美達營銷總監曾雅傑表示。

熟悉工藝並提煉出可批量化應用的核心技術,這其實也就是一個標準化的過程。機器人係統集成商可以將各細分領域內具有特殊工藝要求的部分做成通用產品,通過不斷迭代產品來提升性能,最終達到提高企業利潤率,構築企業護城河,降低項目成本的目的。

這一路徑選擇比較適用於在某一細分領域深耕多年的企業,比如泰達機器人,實際上,2019年,泰達機器人總經理陳大立對公司的發展方向做了新的闡述,打算研發自己的機器人、軟件和運動控製卡等。其中,重點技術方向包括卓越霧化技術、精密流體控製技術、數字化噴塗軟件平台和底層平台集成技術等。

未來,利用噴塗機器人,通過集成技術和軟件,泰達機器人希望形成自己的協同作業平台,在大型工件上圍繞交通、航空航天等進行噴塗和拋光打磨。

在係統集成商資金緊張、業務量大、市場需求旺盛的情況下,係統集成商可以通過貸款、拉風投、上市、融資租賃等多種形式來盡快打開局麵,占領市場,避免財務能力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

值得一提的是,從3月22號公布第一批9家科創板受理企業到4月12號,科創板累計受理企業已達72家。其中機器人自動化相關企業有6家,5家涉及自動化係統集成:博眾精工、瀚川智能、利元亨、天準科技、江蘇北人。

未來機器人係統集成企業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上,隻有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才能占據產業鏈高端。

在高工機器人2019年CEO戰略會上,關於係統集成商未來的發展趨勢,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成為大家的共識,因為企業不會願意將一個項目交給好幾家公司做,這也迫使係統集成商要麽縱向擴展業務,要麽與其它係統集成商合作。

從更為長遠的方向來看,係統集成商不應局限在硬件的集成上,更應重視數據的積累和利用,通過充分挖掘和利用工業數據,為客戶提供工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經過十年的聚焦,廣州明珞已經完成了最初傳統的集成業務階段,走過了產品化&標準化階段,2018年進入了數字化階段,邁入2019年,明珞有了新的願景:成為全球數字化革命的引領者。

數字孿生技術作為企業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工廠建設的第一選擇,將優先在工藝成熟度較高的汽車製造、電子製造領域鋪開。預計到2020年,至少50%年收入超過10億元的製造商將為其產品或資產啟動至少一項數字孿生項目。

2018年,博眾精工提出了“二次創業”理念,旨在四個關鍵方向上做精做強:一是麵向自動化核心零部件的基礎研發及後續生產、銷售;二是基於自主開發的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的專機、標機的研發、生產、銷售;三是基於自動化設備、自動化柔性生產線、智能倉儲的數字化工廠整體解決方案的集成建設服務;四是基於人工智能的服務機器人的預研。博眾精工的布局幾乎囊括了以上提到的多個方麵。

終局:去係統集成化

如果說大家對於係統集成的概念和印象還停留在設備集成上的話,那麽現在,被貼上門檻低、技術要求不高、外包標簽的係統集成商們已經開始了“去係統集成化”的“蛻變”之路。

他們已經不再稱自己為係統集成商。

拓斯達定位是智能製造綜合服務商,產品組成是本體製造+係統集成+軟件開發,三個元素即硬件+軟件+服務,“從本質上來說我們更願意做一個服務商。”

在上市之後,拓斯達已經從係統集成商華麗變身為“智能製造綜合服務商”,拓斯達方麵表示,希望把細分領域做專,而由於客戶分布在不同行業,每個行業要把產品做出來就會有很多道工藝,如果隻做其中一個工藝是無法全方位滿足客戶需求的,拓斯達希望能夠打通上中下遊全產業鏈的生產,為客戶提供全麵且專業的智能製造綜合服務。

泰達機器人的定位也變了,陳大立說經過2018年的反思之後,泰達在“產品、技術、組織”三個方麵進行了整合,現在泰達機器人的定位是噴塗、塗膠領域中國唯一一家提供自主知識產權軟件及硬件的智能數字化產品/係統供應商。

這個轉變的過程是隨著係統集成商利潤逐年降低的困境而發生的,陳大立甚至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現在已經進入了軟件定義利潤的時代,硬件盈利時代早已結束,隨著軟件的注入,傳統硬件像刀片一樣薄的利潤,正在變得像服務器一樣厚實。

廣州瑞鬆總經理孫誌強也表示,將來不僅僅關注做硬件設備的集成,更多是頂層架構設計和軟件方麵的集成。

未來,瑞鬆科技基於“工業4.0”,服務於“中國製造2025”的數字化工廠解決方案除了做好數字化工廠規劃外,還將以產品研製業務為主線,以信息集成為技術手段,借助數字化企業套件建設支撐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的數字化統一平台,實現研發過程中管理信息、需求信息、設計信息、工藝信息、資源信息、製造信息、質量信息等基於標準化的有效整合和管理。

“我們未來想往平台化公司轉型,由鑫光智能接訂單,然後分配給其它企業做,後續我們會找一些戰略合作夥伴。”鑫光智能總經理唐小鬆表示。

2018年,拓斯達重新定義了大客戶戰略,從華為、阿裏請了很多高級管理者過來,“我們也做了一些調整,也想把中小企業自動化做起來,打造一個平台,把集成商、客戶、工程商串聯起來,能讓更多人為中小企業服務。”拓斯達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張朋表示。

高工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盧彰緣認為,往平台化轉型有利於係統集成商做大,因為不需要壓太多人在項目上。

目前來看,係統集成商去係統集成化普遍的方式有三種:產業鏈延伸,成為綜合服務商;整合資源,往平台化轉型;軟件創新,降低業務中集成能力占比。

多年之後,“改頭換麵”的係統集成商們都會如何重新定義自己,期待答案。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