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洪強種植團隊為(wei) 患者張女士實施穿顴術。
黎洪強根據電腦三維圖片及頭顱模型,反複模擬鑽孔、放置種植體(ti) 等手術步驟。
45毫米長的種植體(ti) 穩穩紮根患者顴骨。
牙槽骨嚴(yan) 重萎縮種不了牙隻能一輩子帶活動假牙?這種傳(chuan) 統的認知要被顛覆了!近日,深圳泰康拜博口腔疑難種植專(zhuan) 家黎洪強獨立完成了一例穿顴種植術(以下簡稱“穿顴術”),利用患者顴骨代替牙槽骨將牙體(ti) 植入。為(wei) 了精準種牙,種植團隊還將患者頭顱3D打印進行術前模擬和對照手術。
“險峰”中起高樓 難度比首例穿顴術更大
穿顴種植術,被譽為(wei) 種植界的“珠穆朗瑪峰”,針對牙槽骨嚴(yan) 重缺失的患者,利用其顴骨代替牙槽骨作為(wei) 種牙的“土壤”。2018年10月,黎洪強與(yu) 泰康拜博種植複雜病例診斷設計中心總監黎強“強強聯合”,為(wei) 70歲的馬先生實施了深圳首例穿顴術。
與(yu) 馬先生相比,這次接受穿顴術的57歲患者張女士“病情”更為(wei) 複雜。黎洪強告訴記者,馬先生是全口種植,就相當於(yu) 在一片平地上起高樓,而張女士缺失的是上排左側(ce) 7顆牙齒,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傷(shang) 及完好牙根,這意味著要在“險峰”中起高樓,加上人體(ti) 麵部肌肉和神經豐(feng) 富,要借顴骨給種牙“鋪路”,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講,難度要比馬先生的手術更大。
“黑科技”加持 3D打印頭顱模擬對照手術
黎洪強,深圳泰康拜博口腔醫院華強北旗艦店院長,曾兩(liang) 次斬獲廣東(dong) 省種植病例大賽金獎。2013年,他在香港係統學習(xi) 過穿顴術並獲得資格證書(shu) 。
記者了解到,這是黎洪強團隊首次單獨完成穿顴術,為(wei) 此他們(men) 做足了準備。術前,深圳泰康拜博種植複雜病例診斷中心利用計算機數字模擬手段及3D打印技術,將張女士的頭顱結構還原出來。黎洪強團隊根據電腦三維圖片及頭顱模型,精準定位3顆種植體(ti) 的“樁位”,手術“通道”避開麵部神經、血管,還要提防傷(shang) 及顴骨上方的眼睛。為(wei) 此,他們(men) 反複模擬鑽孔、放置種植體(ti) 等手術步驟,做到對患者頭麵部每一個(ge) 細節了如指掌,確保穿顴術在安全的情況下順利完成。
超長植體(ti) 穩紮顴骨 睡一覺新牙“上崗”
接受穿顴術,張女士倒顯得很淡定,她是黎洪強的老病號了。2014年以來,她已經種過3次牙,都是黎洪強主刀。不同的是,此前幾次是先給牙槽骨填充人工骨粉,“土壤”符合條件後才開始種牙,而這個(ge) 過程要忍受8個(ge) 月無牙可用的痛苦。聽說穿顴術不用再長時間等待植骨,可以當天種植當天戴牙,加上黎洪強是自己信任的牙醫,她決(jue) 定接受手術。
7月中旬,張女士在靜脈麻醉情況下,相當於(yu) 在睡夢中接受穿顴術,一顆45毫米長的植體(ti) 穩穩地紮根顴骨。此外,她還接受穿翼術植入10毫米和15毫米種植體(ti) 。手術是當天早上9點多進行的,僅(jin) 用了一個(ge) 半小時,張女士成功植入3顆種植體(ti) ,當天下午3點她戴上了7顆牙冠,經過反複調整後完成整個(ge) 手術。“手術過程沒有感覺,術後感覺有一點腫脹,但不是很痛。”張女士分享手術感受時表示,雖然她口中的種植體(ti) 比一般的要長幾倍,但她沒有明顯的感覺。
牙槽骨“沒了”也能種牙 多數缺牙患者不知
據黎洪強介紹,穿顴術在歐洲國家已經有十多年曆史,國內(nei) 北京、上海要有很多成功案例。2018年,僅(jin) 上海拜博口腔就完成了50多例穿顴術。
“有不少缺牙患者,尤其是老年人,還停留在牙齒掉光了隻能戴活動假牙的認識,甚至還有人不知道什麽(me) 是種植牙,了解穿顴術的就更少了。”黎洪強表示,穿顴術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種植牙手術中難以解決(jue) 的牙槽骨嚴(yan) 重缺失問題,對口腔科醫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臨(lin) 床上應該有不少無法接受傳(chuan) 統種植牙手術的患者,他希望自己不斷攀登“珠峰”,為(wei) 更多缺牙患者解決(jue) 難題。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