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3D打印商情》從(cong) 青島理工大學官網獲悉,該校山東(dong) 省增材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蘭(lan) 紅波教授團隊在電場驅動噴射沉積微納3D打印研究方麵取得重大突破,相關(guan) 研究成果以“Fabr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Silver Mesh for Transparent Glass Heaters via Electric-Field-Driven Microscale 3D Printing and UV-Assisted Microtransfer”(DOI: 10.1002/adma.201902479)為(wei) 題在線發表於(yu) 國際頂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SCI影響因子:25.809)。中心青年教師朱曉陽與(yu) 碩士研究生許權為(wei) 共同第一作者,朱曉陽博士和蘭(lan) 紅波教授為(wei) 共同通訊作者。青島理工大學山東(dong) 省增材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唯一通訊單位。這是青島理工大學首次在此期刊上發表第一署名單位文章。

透明電加熱玻璃是利用透明導電材料通電後的焦耳效應而發熱的一種電加熱玻璃,在汽車、飛機、船舶、建築、顯示、國防軍(jun) 事領域的除霧、除霜和除冰等方麵有著非常廣泛和重要的應用。但是,當前無論是學術界還是產(chan) 業(ye) 界,透明電加熱玻璃麵臨(lin) 的一個(ge) 共同挑戰性難題是如何實現高綜合性能透明電加熱玻璃的低成本批量化製造。作者將自主研發的電場驅動噴射沉積微納3D打印技術與(yu) 創新性提出的UV輔助微轉印方法巧妙複合,在玻璃基材上實現了具有高光電性能、高附著力以及較好的環境適應性的透明金屬網格製造。而高綜合性能的金屬網格歸因於(yu) 采用導電性能優(you) 異的厚膜金屬漿料製造的高分辨率、大高寬比金屬網格結構。該工作所提出的電場驅動噴射沉積微納3D打印新技術、電場驅動噴射沉積微納3D打印與(yu) UV輔助微轉印的複合製造工藝以及在高性能透明電加熱玻璃應用方麵的突出效果得到了《Advanced Materials》評審專(zhuan) 家的高度評價(jia) ,認為(wei) 該工作具有高度的原創性,在微納尺度3D打印及透明電加熱領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微納尺度3D打印是增材製造的前沿技術和研究熱點,技術難度大,目前基本上被德國、美國等少數國家所壟斷,屬於(yu) 當前我國亟待突破的卡脖子關(guan) 鍵核心技術。蘭(lan) 紅波教授團隊近年提出並建立了一種原創性的微納增材製造技術—電場驅動噴射沉積微納3D打印,研製出國內(nei) 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微納3D打印機,並在透明電極、透明電加熱、透明電磁屏蔽、血管支架、柔性電子、紙基電子等諸多領域開展了工業(ye) 化應用探索。已在中國科學、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著名期刊發表了多篇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受到國內(nei) 外同行的廣泛關(guan) 注。
本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東(dong) 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支持。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