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矽發光”一直是微電子行業(ye) 的聖杯,解決(jue) 這個(ge) 難題將徹底改變計算,因為(wei) 受益於(yu) 此,芯片將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
近日,埃因霍溫理工大學(TU/e)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開發出一種矽合金,這種矽合金可以發光,實現光子傳(chuan) 輸。該團隊現在將在此基礎上開發一種矽激光器,集成到當前芯片中。
圖源:埃因霍溫科技大學
光子通信代替電子通信,芯片提速1000倍
目前以半導體(ti) 為(wei) 基礎的技術正在達到頂峰,但限製因素是熱量。
在電子電路中,數據通常通過電子流傳(chuan) 輸,而電子流在通過芯片晶體(ti) 管的銅線和許多電阻時,會(hui) 產(chan) 生大量熱量。這意味著數據量越大,電子流傳(chuan) 輸產(chan) 生的熱量越多。若要繼續推進數據傳(chuan) 輸,則需要一種不產(chan) 生熱量的新技術——光子傳(chuan) 輸。
最近,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矽可以發射光子來傳(chuan) 輸數據,傳(chuan) 輸過程中並不會(hui) 帶來熱量,可以消除高能耗芯片與(yu) 芯片間通信帶來熱量過多,導致傳(chuan) 輸緩慢的問題。
使用光學裝置來測量發射的光
圖源:埃因霍溫科技大學
光纖中通常是通過光子來攜帶信息而不是電子。與(yu) 電子相反,光子不經曆電阻,由於(yu) 它們(men) 沒有質量或電荷,它們(men) 在所通過的材料中的散射會(hui) 更少,因此不會(hui) 產(chan) 生熱量,能源消耗將減少。
此外,通過用光通信代替芯片內(nei) 的電子通信,芯片內(nei) 和芯片間通信的速度可以提高1000倍,數據中心將受益匪淺,數據傳(chuan) 輸速度更快,冷卻係統能耗更低。而且這些光子芯片也將帶來觸手可及的新應用,想一想激光雷達自動駕駛汽車和化學傳(chuan) 感器的醫療診斷、測量空氣和食品質量。
不過,在芯片中使用光需要集成激光器,但計算機芯片的主要半導體(ti) 材料矽在發光方麵效率極低,因此矽長期以來被認為(wei) 在光子學中不起作用,而光子芯片也遲遲沒能成為(wei) 現實。
於(yu) 是,科學家們(men) 開始轉向了能隙寬的半導體(ti) ,例如砷化镓和磷化銦,兩(liang) 者都擅長發光。一個(ge) 歐洲財團的研究人員對砷化镓的量子光子波導電路進行了實驗,還有加利福尼亞(ya) 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研究人員也研究了高功率磷化銦光子集成電路。
但砷化镓和磷化銦的根本問題在於(yu) ,它們(men) 很難集成到現有的矽微芯片中,不能與(yu) 矽很好地發揮作用,而且兩(liang) 者本身都很昂貴,成本實在太高。
因此,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認識到,矽仍然是當今製造絕大多數IC的首選材料,如果矽也可以發射光子並由此增強數據通信,同時消除熱量問題,對於(yu) 設計者來說,可是莫大的福音。
突破:六角形矽鍺終於(yu) 發光
接下來,研究人員開展了數年對這種發光矽解決(jue) 方案的研究。
他們(men) 遇到最大的問題是矽的間接帶隙阻止了矽的發光,為(wei) 此,他們(men) 把目光投向了將矽與(yu) 鍺結合成六邊形結構的方法,希望從(cong) 而實現發射和透射光的直接帶隙。
來自TU/e的首席研究員Erik Bakkers說:
“關(guan) 鍵在於(yu) 所謂的半導體(ti) 帶隙的性質,如果電子從(cong) 導帶‘滴’到價(jia) 帶,半導體(ti) 就會(hui) 發出光子。但是,如果導帶和價(jia) 帶相互位移(稱為(wei) 間接帶隙),就不能像矽那樣發射光子。不過,一個(ge) 50年前的理論表明,與(yu) 鍺合金並形成六邊形結構的矽確實具有直接的帶隙,因此可能會(hui) 發光。”
但顯然理想與(yu) 現實往往不是同一回事。2015年,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論文,論證了將磷化镓製成的六角形外殼用作六角形矽的模板。他們(men) 成功地在六角形外殼中生產(chan) 了矽,但事實證明該外殼無法透射或發光。
不過,近期該研究迎來了轉機。在Erik Bakkers的帶領下,許多相同的研究人員已經設法製造出一種改進的六角形矽鍺殼。當由外部激光器激發時,所得的矽鍺納米線實際上能夠透射光。
矽鍺殼製成的光導納米線
圖源:埃因霍溫科技大學
根據Bakkers的說法,下一步是創建實際的激光來激發納米線,當然,所謂納米線就是指矽。
2020年,世界首個(ge) 矽激光器將現
六角形SiGe合金的發射非常有效,適合開始生產(chan) 全矽激光器。但直到現在,還不能使它們(men) 發光。Bakkers團隊正在通過減少雜質和晶體(ti) 缺陷的數量,設法提高了六角矽鍺外殼的質量,當用激光激發納米線時,他們(men) 可以測量新材料的效率。
圖源:埃因霍溫科技大學
AlainDijkstra是第一作者,也是負責測量光發射的研究人員,他說:“我們(men) 的實驗表明,這種材料結構正確,沒有缺陷,它能非常有效地發光。”
Bakkers說:
“到目前為(wei) 止,我們(men) 已經實現了幾乎可以與(yu) 磷化銦和砷化镓相媲美的光學性能,並且材料的質量正在急劇提高。如果運行平穩,我們(men) 可以在2020年製造出矽基激光器。這將使光學功能與(yu) 主流電子平台緊密集成,這將打破片上光通信和基於(yu) 光譜學的價(jia) 格合理的化學傳(chuan) 感器的開放前景。”
如此一來,成功研發出矽激光器,也隻是時間問題。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