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ya) 迪公司推出的“刀片電池”引發全球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路線之爭(zheng) 。這種“革命性電池”能否改變未來新能源車的發展方向?《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走進了它的生產(chan) 基地。
位於(yu) 重慶璧山的弗迪電池工廠是“刀片電池”唯一的生產(chan) 基地。弗迪電池公司副總經理孫華軍(jun) 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刀片電池對生產(chan) 環境的要求極為(wei) 苛刻。為(wei) 最大程度降低電池的短路率,工廠在關(guan) 鍵工序上需要保證在1立方米空間內(nei) ,直徑5微米的顆粒不超過29個(ge) 。”據介紹,通過將長96厘米、寬9厘米、高1.35厘米的單體(ti) “刀片電池”,以陣列的方式排布在一起,就像“刀片”一樣插入電池包裏麵,可以形成類似蜂窩鋁板的結構。這樣在實現電池超級強度的同時,電池包的安全性能也大幅提升,體(ti) 積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
在談及為(wei) 何研製“刀片電池”時,孫華軍(jun) 表示,過去幾年,由於(yu) 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對續航裏程以及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要求水漲船高,傳(chuan) 統的磷酸鐵鋰電池逐漸被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鋰電池甩在身後。不過,磷酸鐵鋰電池的優(you) 勢在於(yu) 更高的安全性。“刀片電池”技術不但提高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而且還保留了安全特性。在比亞(ya) 迪向《環球時報》記者展示的電池包針刺測試中,模擬遭遇極端情況發生電池短路時,三元鋰電池瞬間爆燃,火光四濺,“刀片電池”卻“心如止水”,既無明火也未冒煙。
不過,三元鋰電池目前仍然在市場占據主流,磷酸鐵鋰電池想要靠“刀片電池”逆襲並非易事。研究機構EVTank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中國國內(nei) 三元鋰電池裝機量占比升至72.87%,而磷酸鐵鋰電池的裝機量跌至22.93%。此外,隨著新技術和新材料發展,未來的動力電池之爭(zheng) 不會(hui) 局限在磷酸鐵鋰電池與(yu) 三元鋰電池之間。
比亞(ya) 迪汽車銷售副總經理李雲(yun) 飛還對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做出大膽預測,“5年以後,充電配套設施會(hui) 比現在好得多——公司、家裏、商場、高速公路都有充電樁,沒有必要為(wei) 保證續航,讓汽車搭載那麽(me) 多電池。從(cong) 實用角度講,如果是個(ge) 人使用,新能源車續航在三四百公裏就足夠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