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5月初,我國首飛成功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上,搭載著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而實驗船上還首次搭載了一台“3D打印機”。
我國首次“太空3D打印”實驗,也是國際上第一次在太空中開展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3D打印實驗,其目的主要是為(wei) 了支持未來空間站的長期在軌運行,以及發展空間超大型結構在軌製造和擴建。
這相當於(yu) 是計劃在太空中搭建一個(ge) 建造工廠,直接為(wei) 空間站提供建築材料,而省去從(cong) 地球發射笨重設備的環節,直接提供“建築材料”即可維持空間站的建設了。
3D打印技術,曾經在15、16年火爆科技圈的黑科技,和同樣火爆的無人機、VR眼鏡等設備,一度成為(wei) 小眾(zhong) 的科技愛好者紛紛種草的新技術。
不過經過幾年的觀察,3D打印技術也同樣沒有迎來消費級產(chan) 業(ye) 的爆發。對於(yu) 大多數人來說,入手一台入門級3D打印機的成本並不高,但使用場景和使用需求確實非常尷尬。廉價(jia) 使用的工業(ye) 品基本可以滿足日常所需,而個(ge) 性化的產(chan) 品往往對設計和工藝要求都很高,普通設備難以搞定。
但是3D打印技術一直在持續進化,正在成為(wei) 眾(zhong) 多科技領域和製造業(ye) 企業(ye) 的標準配置。我們(men) 不妨進到3D打印技術的縱深,來看下這一曾經備受矚目的黑科技有了哪些新進展,將來技術的大規模產(chan) 業(ye) 化還有哪些新可能?
3D打印:顛覆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古登堡革命”
3D打印,顧名思義(yi) ,就是不同於(yu) 我們(men) 的平麵打印,它是在一個(ge) 三維立體(ti) 空間中製造東(dong) 西。其技術原理也很簡單,最直觀的理解就如同蛋糕師將奶油一點點擠出疊加形成各種形狀的裱花。隻不過3D打印可以使用的材料更多、可以製造的物品更為(wei) 複雜。不過,這仍然沒有理解3D打印帶給製造業(ye) 的革命性的變化。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有兩(liang) 種製造工藝,一種是等材製造,一種是減材製造。
等材製造就是在加工製作前後,材料沒有損耗。如同古代鑄劍,就是把銅或鐵融化,倒入磨具,然後不斷敲打、淬火成形,鑄成劍的重量跟原來材料重量差不多,這就是等材製造。這類工藝已經有 3000 多年的曆史了,它的特點是局限性很大,可以製造的工具非常有限。
減材製造,是隨著工業(ye) 革命的發展而出現的新技術,就是在零部件、工具製造過程中,對材料進行各種切割以得到想要的形狀,因而會(hui) 出現材料的耗損,比如現代金屬製造業(ye) ,使用的車、刨、磨、鑽等切割工藝,就是這種減材製造。雖然這類工藝隻有300年時間,卻讓整個(ge) 世界進入了工業(ye) 時代。
與(yu) 等材製造和減材製造的工藝不同,3D打印則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生產(chan) 製造方式——增材技術,3D打印技術也被稱為(wei) 增材製造,即通過一種自底而上的打印工藝來製造產(chan) 品,能夠製造出傳(chuan) 統工藝難以實現的複雜結構。這一技術被形容為(wei) “古登堡印刷機”的發明帶給西方文明進步的意義(yi) 一樣,被稱為(wei) “第三次工業(ye) 革命”的顛覆性技術。
3D打印代表的增材製造,所代表著生產(chan) 方式的顛覆性變革,主要體(ti) 現在以下方麵:
第一,3D打印可以完成無損耗生產(chan) 。比如原先製造一個(ge) 渦輪發動機,傳(chuan) 統減材工藝要使用300公斤的原材料,最後製成一個(ge) 50公斤的成品。而3D打印隻需要50公斤的原材料就可以製成渦輪的成品。既保持了與(yu) 等材製造工藝的成本優(you) 勢,又能滿足複雜結構產(chan) 品的製造,極大降低了製造的成本。
第二,3D打印可以滿足大規模定製需求。隻要一件商品在相同價(jia) 格下,人們(men) 會(hui) 更有意願購買(mai) 個(ge) 性化、定製化的設計產(chan) 品。設計端將得到極大發展,而3D打印和耗材的普及則會(hui) 將生產(chan) 成本大幅降下來。未來無論是服裝設計、家居裝飾,還是日用生活品,各個(ge) 產(chan) 業(ye) 的商家都可以提供盡可能多的定製化方案,來滿足消費者的個(ge) 性化需求。
第三,3D打印能夠完成複雜工藝生產(chan) 。由於(yu) 3D打印的層疊打印的生產(chan) 特性,幾乎可以打印出無比複雜的內(nei) 部結構和紋理,像傳(chuan) 統工藝需要精雕細刻的鏤空設計,對於(yu) 3D打印來說就是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情了。比如在珊瑚礁保護上,之前的方案是人們(men) 使用混凝土之類的東(dong) 西來代替珊瑚礁,但是無法模擬原始珊瑚礁供魚類躲藏的細小洞穴。而一些海洋生物學家利用3D打印技術,使用砂岩作為(wei) 材料,就可以打印出各種形狀的珊瑚礁,完美解決(jue) 這一問題。製造超級複雜和特殊形狀的物體(ti) ,成為(wei) 3D打印技術的獨特優(you) 勢。
因此,使用3D打印來製作人像、卡通、打印各種日常生活的物品,僅(jin) 僅(jin) 隻是發揮出3D打印技術的鳳毛麟角的能力。我們(men) 可以繼續速覽下如今3D技術可以實現的一些逆天功能。
3D打印新進化:新光固化、微米級多材質與(yu) 4D活化技術
3D打印從(cong) 概念提出到技術成熟,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時間了。1892年,美國專(zhuan) 利局就登記了一種采用層合方法製作三維地圖模型的專(zhuan) 利技術,成為(wei) 3D打印技術的最初形態。而直到上世紀80年代,3D打印技術才真正開始走向成熟。
1984年,美國科學家查爾斯·胡爾發明了立體(ti) 平板印刷技術(SLA),利用光來催化光敏樹脂,然後成型,首次開始嚐試將3D打印商業(ye) 化。1986年,美國Helisys公司研發出分層實體(ti) 製造技術(LOM)。1988年,美國人斯科特·克魯普發明了熔融沉積成型技術(FDM),並在1992年推出第一台基於(yu) FDM技術的3D工業(ye) 級打印機。
此後3D打印技術進入飛速迭代的發展時期,像新出現的激光燒結技術、紫外線光感和液滴噴射綜合技術等,大大提高了製造的精度和範圍。到2007年,有公司已經嚐試用3D打印機製作另一台3D打印機。到2012年,3D打印機可以打印出完整的汽車和飛機,也可以打印出身體(ti) 的下顎假體(ti) 以及利用人體(ti) 細胞打造出人造肝髒組織。
值得提到的是,美國一家名為(wei) Carbon3D的公司,在2015年發布了一種新的光固化技術——連續液態界麵製造(CLIP),可以比以往任何一種3D打印技術都快25到100倍。
這種方法可以將工作台浸沒於(yu) 樹脂容器中,隨後用投影儀(yi) 將預先編程過的圖像通過容器底部的透明窗口照射到工作台上。然後采用激光照射方式一次性固定一層樹脂,底部窗口因為(wei) 可以透過央企組織窗口區出現固化反應,工作台則不斷上升,將完成部分從(cong) 液態樹脂從(cong) 拉出。
在這一技術的基礎上,美國西北大學的化學家Chad Mirkin及其同事研發出新的高速樹脂3D打印機,比2015年時的設備又得到了十倍的速度提升。Mirkin選擇將一層清油泵到容器的底部以阻止高分子反應。同時這層油還起到了冷卻劑的作用,將帶走打印過程中產(chan) 生的熱,防止打印出的部件變形。這也意味著這種打印機不僅(jin) 僅(jin) 可以打印厭氧的樹脂,為(wei) 3D打印打開了廣闊的新材料空間。
3D打印的另外一項進展則是多種粘性材料的3D打印,可以實現微米尺度上控製打印物體(ti) 的材料性質。

今年初,《自然》雜誌發布了這種新的打印技術,隻需一個(ge) 噴頭就可以在各種粘性材料中快速切換,同時還可以用多個(ge) 噴頭,大大減少特定結構的打印時間。這一技術受到3D打印軟體(ti) 或生物材料的“墨水直寫(xie) ”工藝的啟發,但難點在於(yu) 如何實現高頻切換多種材質。該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微流控噴頭,噴頭尖端最多能有8種粘性流體(ti) 形成互相分離的細絲(si) ,其工作原理是按順序對不同流體(ti) 加壓,就能以最高50Hz的頻率切換材料,打印特征尺度可達250微米。
這種切換頻率之高,足以打印出“體(ti) 素式”結構——即讓3D網格中每個(ge) 代表結構的點(體(ti) 素)都可以擁有不同的材料性能,從(cong) 而讓需要精確控製局部材料性能的各種3D打印成為(wei) 可能,比如采用不同硬度材料製作按折痕折疊的紙張,使用不同硬度矽膠做成的軟體(ti) 機器人。

新材料的應用又為(wei) 3D打印加入了新的維度,那就是時間性。也就是通過結合形狀記憶聚合物,這些材料會(hui) 在環境溫度和濕度改變的情況下作出反應,讓3D打印的物體(ti) 具有一定的機械運動能力,這一技術可以被稱為(wei) 4D打印。
其中一類4D打印方法是引入變化的外部磁場來觸發動作。其中一種3D打印柵格狀結構中可以填充一種隨磁場變硬的液體(ti) ,如果在遭遇撞擊的情況下變硬,可以應用於(yu) 未來汽車座椅的防護當中。
更具應用前景的4D打印可以應用在人體(ti) 器官當中,包括像可壓縮伸展的血管支架,可以精確控製其到達血管的指定位置後再進行打開拓展結構。目前已經實現了像寬度僅(jin) 為(wei) 50微米的4D打印支架,實現皮膚、肝髒器官組織的打印,但最雄心勃勃的發展方向就是打印出完整功能的身體(ti) 器官,但當前技術還遠未能達到應用於(yu) 人體(ti) 器官移植的水平。
新工藝的發明促進了新材料的應用,而新材料的應用又將創新出各種各樣的產(chan) 品特性。當3D打印技術越來越從(cong) 微觀層麵來控製物體(ti) 的組成,即打印出由不同材質、不同特性組成的物體(ti) ,那麽(me) 這將必然對眾(zhong) 多材料、製造產(chan) 業(ye) 帶來全新的可能。
3D打印的產(chan) 業(ye) 新機:新生產(chan) 方式與(yu) 新供應鏈方式
當3D打印的技術已經到達微米級、多材質、活性材料融合的創新節點,3D打印在產(chan) 業(ye) 端的大規模應用似乎也已經是近在咫尺的事情了。那麽(me) ,3D打印技術對各大產(chan) 業(ye) 和日常生活將產(chan) 生哪些顛覆性影響呢?

(以色列科學家通過細胞3D打印的“可跳動的心髒”)
首先,最主要就是3D技術的工藝、結構和材料創新將帶來全新的產(chan) 品。
1、全新工藝帶來新型的產(chan) 品創新。在醫療行業(ye) ,醫生需要對患者進行特別個(ge) 性化的診斷,如需要應用到人體(ti) 的醫療設備也需要極為(wei) 定製化的製造工藝,如適合股骨頭壞死的關(guan) 節,可以承受咳嗽、打噴嚏壓力的3D打印氣管,以及可運動的心髒。對於(yu) 一些複雜的腫瘤切除手術,醫生可以通過3D建模,通過3D打印出逼真的器官模型,供醫生進行預先練習(xi) 。

在服裝鞋類的生產(chan) 中,也可以通過最新光固化成型技術,進行像橡膠的鞋底夾層,美式足球運動員生產(chan) 頭盔襯裏等產(chan) 品的規模化生產(chan) 。
2、3D打印的結構創新也會(hui) 帶來全新的突破。比如使用計算機和機器人來精確控製自動化澆築,來用3D混凝土打印出更穩定也更長的橋梁;一家叫Relativity Space的初創公司正在用3D打印的方式製造火箭,其優(you) 勢在於(yu) 可以生產(chan) 傳(chuan) 統製造方法無法實現的幾何構型的製冷通道;而像波音、勞斯萊斯、普拉特·惠特尼等航空公司開始使用3D打印來製造噴氣式發動機的金屬部件,這種方法比銑削更便宜並使得複雜構件更為(wei) 輕巧。
3、新材料的使用也會(hui) 帶來全新的生產(chan) 方式。比如3D打印技術可以利用一種稱為(wei) 微晶格的新金屬材料,內(nei) 部是空的,完全透明,但是彈性極好,適合於(yu) 飛機艙壁、艙門等高安全性低質量的需求。由於(yu) 結構複雜,傳(chuan) 統工業(ye) 製造流程難以應用,使用3D打印技術卻可輕鬆完成這類材料的製造。
再則,3D打印技術還將極大改變供應鏈係統。
比如英國的一家醫療團隊在坦桑尼亞(ya) 的野外進行瘧疾寄生蟲的診斷,而光學顯微鏡的一些設備部件和耗材經常損壞或短缺。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套顯微鏡的3D模型,通過3D打印機可以在野外打印除相機、電機和鏡頭之外的其他部件。
而像開頭我國在太空艙試驗的3D複合材料打印,也正是為(wei) 未來太空建設提前進行技術積累。未來隻要有成熟高效的打印設備,隻需獲得想要製造產(chan) 品的數據模型,就可以實現本地化的取材和打印,這將徹底改變傳(chuan) 統耗時、遲滯、臃腫和線性的供應鏈係統。
現在,我們(men) 已經看到3D打印技術,在醫療器械、航空航天、建築、汽車、工業(ye) 製造等領域已經帶來眾(zhong) 多變革。而從(cong) 目前的態勢來看,這種改變會(hui) 越來越快,波及的領域也會(hui) 越來越廣。
未來,3D打印將顛覆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生產(chan) 方式,也會(hui) 帶給更多全新的產(chan) 業(ye) 機會(hui) 。
創作《奇點臨(lin) 近》這本書(shu) 的大神級的未來學家庫茲(zi) 韋爾,曾使用過一個(ge) “荷塘效應”的比喻來形容技術的指數級增長。假如荷葉鋪滿一半荷塘花了8天時間,那麽(me) 鋪滿整個(ge) 荷塘就不會(hui) 再花費另外8天時間,而隻需要一個(ge) 晚上就可以了。
3D打印技術的發展也似乎帶有這種潛移默化的指數性增長的特性。從(cong) 概念提出到真正技術落地用了將近100年時間,而從(cong) 技術剛剛起步到今天的微米級、多材質、活化等技術花費了30年時間,而接下來3D技術的大規模生產(chan) 和應用可能將更快加速,我們(men) 也許會(hui) 在接下來10年中,看到越來越多由3D技術製造的產(chan) 品出現在我們(men) 的生活當中。
最後開一個(ge) 腦洞。
在這個(ge) “地攤經濟”火爆的夏天裏,對於(yu) 有想法、有設計能力的你,是否就可以入手一台入門級的3D打印機,來為(wei) 路過的用戶提供各種個(ge) 性化的玩偶、頭像、飾品的設計打印呢?
你看,僅(jin) 靠小小“盲盒”就發家致富的泡泡瑪特已經申請港股上市了,你的創業(ye) 之路可能就從(cong) 一台3D打印機就開啟了呢?
至少,這樣非常“人間煙火氣”的地攤經濟是不是一下子就有點高科技的味道呢?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