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wan) 輛,占汽車總量的1.75%,比2019年增加111萬(wan) 輛,增長29.18%。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400萬(wan) 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32%。新能源汽車增量連續三年超過100萬(wan) 輛,呈持續高速增長趨勢。
我國自2015年啟動大規模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以來,目前已經隨處可見綠牌車在路上跑,許多城市的出租車、公交車已經率先換裝了純電動化車輛。特別是出行常用的滴滴車大部分已經是綠牌車了。
根據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wei) 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麵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ye) 化應用。
根據規劃要求,2025年新能源車銷量占比20%,按照目前汽車年銷量2800萬(wan) 輛計算,即大概為(wei) 560萬(wan) 輛,而2020年銷量為(wei) 111萬(wan) 輛,這中間存在450萬(wan) 輛的巨大的差額,意味著在五年內(nei) 中國的新能源車銷量還需要大幅提升,而且要達標,則年均銷量增長要超過42%。
目前除了引進特斯拉,國內(nei) 的合資品牌、本土品牌汽車商已經紛紛布局新能源汽車產(chan) 線。比亞(ya) 迪、廣汽、上汽、小鵬、威馬、蔚來、江淮等已經為(wei) 此前赴後繼。
這對新能源車最核心的動力電池發展,是個(ge) 極大的利好。2020年動力電池投擴產(chan) 項目26起,總金額超1370億(yi) 元,涉及動力電池產(chan) 能400GWh。其中,中國市場新增產(chan) 能規劃超270GWh。繼而傳(chuan) 導至上遊,將給動力電池激光加工設備帶來較大的需求。
動力電池的加工要求高度自動化,高精準度,以及高良品率,鋁合金材料的電池殼體(ti) 占整個(ge) 動力電池的 90% 以上。激光的應用主要在電芯、極片、封口、軟包、模組等核心部件進行切割、焊接應用。目前激光加工設備已逐步成為(wei) 動力電池製造工藝中的一道標準工序,生產(chan) 中是必不可少的製造裝備。
目前從(cong) 事動力電池激光加工設備的企業(ye) 主要包括大族激光、聯贏激光、海目星激光、華工激光、光大激光、逸飛激光、天弘激光、德龍激光、先導智能等。
據不完全統計,動力電池製造在2020年給激光加工裝備帶來了超過40億(yi) 元的訂單需求。不久前,大族激光發布公告,自2020年9月18日起,陸續收到寧德時代及其控股子公司中標通知,合計中標鋰電池生產(chan) 設備金額為(wei) 11.94億(yi) 元。
在12月初,海目星激光公告,公司收到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四川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時代”)八份高速激光製片機訂單,訂單金額合計約為(wei) 人民幣3.92億(yi) 元。高速激光製片機應用於(yu) 鋰電池生產(chan) 線中的鋰電池極耳切割工序,在鋰電池極片兩(liang) 側(ce) 的金屬箔材上切割極耳。
另外,聯贏激光也有向與(yu) 寧德時代丶華為(wei) 等世界級知名跨國公司提供激光焊接設備。2020年10月26日聯贏激光公告,與(yu)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Contemporary AmperexTechnology Thuringia GmbH,簽署一份銷售動力電池電芯焊接係統的合同,合同金額為(wei) 人民幣1.61億(yi) 元。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給聯贏帶來的激光設備銷量已經占了該公司營收的75%以上。
深圳的光大激光、武漢的逸飛激光等依靠動力電池的激光加工需求,支撐了公司的大部分訂單業(ye) 績來源。
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紅利還有很多年,這已經成為(wei) 了一份香餑餑的蛋糕,許多激光設備廠商已經紛紛摩拳擦掌,意圖借力新能源汽車的風口做大做強自身企業(ye) 。
十年前,成功布局智能手機激光加工並進入手機產(chan) 業(ye) 鏈的激光企業(ye) ,很多都做大了;如今,或許新能源汽車是一個(ge) 新的風口,現在布局的激光企業(ye) ,能進入產(chan) 業(ye) 鏈的,也許會(hui) 給激光產(chan) 業(ye) 帶出新的行業(ye) 巨頭。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