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亞(ya) 胺自潤滑複合材料具有優(you) 異的熱穩定性、機械強度和自潤滑等綜合性能,廣泛應用於(yu) 航空航天、汽車製造和微電子等領域。
中國科學院蘭(lan) 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ti) 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3D打印摩擦器件研究團隊在3D打印聚酰亞(ya) 胺潤滑材料與(yu) 器件研究方麵取得係列進展。為(wei) 解決(jue) 聚酰亞(ya) 胺溶解性和光固化3D打印成型難題,研究人員通過分子結構設計,於(yu) 2017年發展了具有優(you) 異溶解性能的可快速光固化聚酰亞(ya) 胺樹脂,並實現了具有優(you) 異耐高溫等綜合性能的DLP光固化3D打印聚酰亞(ya) 胺(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受傳(chuan) 統聚酰亞(ya) 胺先由聚酰胺酸塗膜再熱酰亞(ya) 胺化處理工藝的啟發,提出並發展了紫外輔助直書(shu) 寫(xie) 打印(UV-DIW)聚酰亞(ya) 胺3D打印(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在材料與(yu) 工藝方麵均取得進展,實現了較高精度聚酰亞(ya) 胺3D打印成形製造(圖1)。相關(guan) 技術分別獲中國發明專(zhuan) 利授權和美國專(zhuan) 利授權2件。
研究人員在係統探究光固化3D打印成形方式對聚酰亞(ya) 胺摩擦學性能影響的基礎上(《摩擦學學報》),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微粉複合,實現了具有優(you) 異減摩抗磨性能的3D打印聚酰亞(ya) 胺自潤滑複合材料(圖2),並發揮3D打印層層累積成形的優(you) 勢,實現了“按需潤滑”聚酰亞(ya) 胺自潤滑表界麵材料和軸承等零部件(圖2)的3D打印製造,為(wei) 複雜結構聚合物自潤滑零部件設計與(yu) 製造提供了材料和技術方案(Tribology International)。
在UV-DIW 3D打印聚酰亞(ya) 胺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實現了具有高儲(chu) 油空間結構的多孔聚酰亞(ya) 胺自潤滑材料3D打印製造(圖3),得到了內(nei) 部孔隙可調節、機械性能和熱穩定性良好、含油摩擦係數低至0.08的多孔聚酰亞(ya) 胺製件。相關(guan) 研究成果發表在Tribology International和《摩擦學學報》上,並獲2件中國發明專(zhuan) 利授權。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科院“西部之光”交叉創新團隊項目、甘肅省科技計劃項目和蘭(lan) 州市城關(guan) 區科技計劃項目等的支持。

圖1.光固化3D打印聚酰亞(ya) 胺微型精密潤滑部件

圖2.PI/PTFE潤滑複合材料摩擦學性能及“按需潤滑”功能型軸承

圖3. 多孔聚酰亞(ya) 胺含油潤滑性能及含油潤滑器件設計智造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