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數以百萬(wan) 計的人通過髖關(guan) 節和膝關(guan) 節置換術重新獲得了活動能力。但是,卻沒有人意識到,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用於(yu) 此類植入物的材料基本保持不變。
鈦材料最初是為(wei) 火箭設計的,它強度高、耐腐蝕且重量輕,但它與(yu) 人體(ti) 骨骼和組織的匹配度並不高,通常會(hui) 導致植入物失效。
近日,在一項新研究中,美國研究人員展示了使用 3D 打印(也稱為(wei) 增材製造)設計新合金的路線圖。這些合金,由兩(liang) 種或多種金屬元素組成。
研究作者Amit Bandyopadhyay說:“通過 3D 打印,我們(men) 可以重新設計這些具有特定用途的合金,這就是它的美妙之處所在。在未來十年,我們(men) 將看到各種新合金將使用 3D 打印技術進行設計。它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製作形狀的平台,也是一個(ge) 為(wei) 特定應用程序創建新組合的平台。”
舉(ju) 例來說,髖關(guan) 節和膝關(guan) 節植入物植入人體(ti) ,特定部位會(hui) 麵臨(lin) 著被細菌感染的危險。如果能設計出兼容性更好、抗細菌性能極佳的合金,那麽(me) 就能減輕醫生在植入手術過程中的負擔。
此前,工業(ye) 界不願意設計新的合金材料是因為(wei) 成本高昂。但是,3D 打印卻完美地避開了這個(ge) 弱點。它能使技術人員根據需要製作的結構,以及希望具備的功能來定製新材料。與(yu) 此同時,花費的時間更短,成本更低。
研究人員強調,找到成功的合金“配方”後還必須對其進行常規製造工藝的測試,以確保其功能。此外,新合金還需要通過監管審查程序。
該研究論文題為(wei) “Alloy design via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dvantages, challenges, applications and perspectives”,已發表在Materials Today上。
論文原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69702121004314?via%3Dihub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