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價(jia) 廉。一位行業(ye) 內(nei) 人士評價(jia) Livox 的激光雷達時這樣說道。
在激光雷達乃至自動駕駛行業(ye) 中,Livox 作為(wei) 「後浪」,名頭不算響亮。但就是這樣一個(ge) 行業(ye) 新入局者,2020 年初亮相就令人驚豔。
年初的 CES 國際消費電子展,Livox 正式推出了兩(liang) 款激光雷達 Horizon 和 Tele-15,價(jia) 格分別為(wei) 6499 和 8999 元,直接將動輒上萬(wan) 美元的激光雷達拉到了 1 萬(wan) 人民幣水平以下。
2016 年成立的 Livox,在激光雷達行業(ye) 中起步並不早。在看起來沒有大優(you) 勢的情況下,Livox 還能如何破局?答案隱約指向了它背後的公司——大疆。
Livox 是由大疆內(nei) 部孵化,之後獨立運營的公司。顯然,大疆並不想造車,但是激光雷達產(chan) 品似乎也能暴露出它對汽車行業(ye) 的野心。比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大疆有自己的方式,讓 Livox 複製它的成功之路。
「非主流」技術
「機械式激光雷達已經是過去式了。」Livox 全球市場商務總監鄧睿豪給出了一個(ge) 激進的觀點。
激光雷達大致分為(wei) 幾個(ge) 類型:機械式、MEMS 微振鏡式、旋鏡式和 OPA 光學相控陣激光雷達。其中 OPA 屬於(yu) 純固態激光雷達,也許是未來自動駕駛的終極解決(jue) 方案,但目前受技術成熟度等問題影響,真正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
機械式激光雷達是當前自動駕駛汽車應用最主流的產(chan) 品,通過旋轉的方式獲取 360° 的環境數據,因為(wei) 個(ge) 頭大又必須「看得清」車身周圍,放在車頂上是唯一合適的方式。一般在進行路測的 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車頂上安裝的類圓柱型的產(chan) 品就是激光雷達。
Livox 的產(chan) 品則屬於(yu) 「旋鏡式激光雷達」,可以說是一種「非主流」的技術,在原理上靠近 MEMS,二者都屬於(yu) 類固態激光雷達,是目前各家都在嚐試的技術。這兩(liang) 種產(chan) 品都是將光源部分的電子元器件固定下來,隻將部分機械部件進行轉動或振動以掃描,可靠性和成本比機械式激光雷達克製了許多。
既不是新技術,也偏小眾(zhong) ,Livox 為(wei) 什麽(me) 會(hui) 做出這樣的選擇?
尋找差異化路線可能是一個(ge) 很重要的原因。另外,旋鏡式激光雷達技術也有跡可循,搭載在新款奧迪 A8 上的法雷奧 SCALA,就采用了旋鏡式技術,同時它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款量產(chan) 的車規級激光雷達。也許車規級的「誘惑」擺在前麵,Livox 的發展也比較有目標性。
值得一提的是,Livox 的產(chan) 品采用了非重複掃描技術,增加了傳(chuan) 感器視場角內(nei) 探測到物體(ti) 和其他細節的可能性。「這樣的好處在於(yu) 可以減小視場內(nei) 物體(ti) 被漏檢的概率,有助於(yu) 探測視場中的更多細節。」鄧睿豪特別指出。在最近開售的 Tele-15 中,官方稱其等效時間內(nei) 的點雲(yun) 密度可以超過市麵上主流的 128 線機械式激光雷達。
行業(ye) 「史低價(jia) 」
除了產(chan) 品和技術上的獨特性,Livox 的亮點還在遠低於(yu) 行業(ye) 主流產(chan) 品的價(jia) 錢。
6 月 18 日,Tele-15 正式上架 Livox 官方商城,售價(jia) 8999 元。另一款產(chan) 品 Horizon 6499 元。
Tele-15 在 6 月剛剛開售,可直接購買(mai) 現貨 | 大疆官方商城
這大概是首次把價(jia) 格壓到千元級的激光雷達。作為(wei) 參考,最近剛剛官宣借殼上市的「激光雷達第一股」Velodyne,64 線激光雷達價(jia) 格在 6-7 萬(wan) 美金,即便在車頂上安裝一圈 Horizon,整體(ti) 價(jia) 格也隻有 Velodyne 的幾分之一而已。當然,Velodyne 做的是機械式激光雷達,二者並不能完全放在一起比較。
「Livox 在遠距離檢測效果更好,近距離盲區有點大。」一位行業(ye) 資深人士在測試過 Livox 產(chan) 品後表示。但他認為(wei) 這並不是一個(ge) 大問題,「整體(ti) 來看,Livox 可能會(hui) 對行業(ye) 造成很大衝(chong) 擊。」
如此低的價(jia) 格,行業(ye) 也對 Livox 的產(chan) 品有著不少疑問。另一位從(cong) 事自動駕駛相關(guan) 工作的人士告訴極客公園,Livox 旗下兩(liang) 款針對自動駕駛的產(chan) 品想替代的不是傳(chuan) 統激光雷達,而是車內(nei) 搭載的另一個(ge) 傳(chuan) 感器,毫米波雷達。
毫米波雷達是目前自動駕駛技術實現中不可缺少的傳(chuan) 感器之一。它與(yu) 攝像頭在目標物識別上可以互補,毫米波雷達負責檢測車輛前方有沒有物體(ti) ,攝像頭則幫忙看清楚物體(ti) 是什麽(me) 。這套方案是輔助駕駛係統(ADAS)的標配,幾乎所有搭載 ADAS 的新車都配備了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
這套方案最大的優(you) 勢是便宜。極客公園曾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一個(ge) 攝像頭+一個(ge) 毫米波雷達」的硬件成本在 2000 元左右。特斯拉的輔助駕駛係統 Autopilot 就采用了毫米波雷達與(yu) 攝像頭的組合,馬斯克一直認為(wei) 使用激光雷達的方案「很蠢」。
所以,Livox 會(hui) 不會(hui) 有希望取代毫米波雷達的位置?
「從(cong) 性能上講,沒有一個(ge) 傳(chuan) 感器能夠完全替代另外一個(ge) 。」鄧睿豪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來,現有的 ADAS 已經在私家車上做到了 80% 的成熟度,但還有 20% 的安全隱患。如果能有其他傳(chuan) 感器進入幫助其無限接近 100 分,以一種低成本的方式來優(you) 化自動駕駛的體(ti) 驗,解決(jue) 安全問題,那麽(me) 車企和消費者不在乎到底用哪一個(ge) 傳(chuan) 感器來完成。
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越複雜的場景越需要依賴不同的傳(chuan) 感器融合提供給決(jue) 策層盡可能豐(feng) 富的數據,這是自動駕駛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憑借大疆的品牌背書(shu) 、差異化的技術優(you) 勢以及絕對的價(jia) 格優(you) 勢,2019 年在沒有任何市場推廣的情況下,Livox 獲得了超過 1000 個(ge) 客戶。目前,Livox 已經和部分 Tier 1、主機廠以及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商進行了合作:L4 級乘用車選擇了 AutoX,L4 級商用車方麵,Livox 和希迪智駕進行了相關(guan) 合作,在低速無人駕駛機器人,Livox 與(yu) 深度戰略合作夥(huo) 伴高仙機器人達成逾萬(wan) 台激光雷達的采購合作。
背後的科技巨頭
激光雷達並不是一個(ge) 全新的行業(ye) ,大疆進入顯然不隻是想蹭個(ge) 熱點、博博眼球,它的目標顯然很直接:利用過往在無人機行業(ye) 深耕的經驗,顛覆它改變它。
據介紹,Livox 成立的起因是大疆希望可以自研在行業(ye) 無人機上搭載的激光雷達,於(yu) 是成立一支團隊專(zhuan) 門研發。但在研究的過程當中,團隊發現自動駕駛行業(ye) 顯然是一個(ge) 更廣闊的市場,於(yu) 是車載激光雷達成為(wei) Livox 現在的研究主線。
激光雷達本質是一場關(guan) 於(yu) 技術、生產(chan) 以及銷售的多元戰爭(zheng) ,在這場市場搶奪戰中,生產(chan) 是重中之重的環節。如何將大疆的生產(chan) 優(you) 勢進行遷移,如何實現大規模量產(chan) ,Livox 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這些問題。
技術「非主流」但產(chan) 品方向是行業(ye) 共識,大疆早就做好了要做一條鯰魚的準備。
鄧睿豪表示,Livox 在采購、供應鏈、生產(chan) 包括售後等部分都與(yu) 大疆共享一個(ge) 體(ti) 係,借用了大疆集團比較成熟的資源和能力。其中 Livox 使用的大疆工廠、生產(chan) 體(ti) 係和流程,都是大疆在過去十幾年在電子行業(ye) 供應鏈積累的優(you) 勢做支撐。這也是 Livox 產(chan) 品得以快速量產(chan) 出貨的重要原因:團隊主攻技術與(yu) 營銷,至於(yu) 其他方麵可以減少消耗許多不必要的精力。
Livox 的快速發展,與(yu) 它背後的大疆有很大關(guan) 係 | Livox
包括具體(ti) 的生產(chan) 製造,包括大疆作為(wei) 一家創新型企業(ye) 在思維上的經驗,都是可以向 Livox 注入的資源。
如果回頭看大疆最初創立的幾年,這家公司把無人機做到了極致,無論從(cong) 產(chan) 品技術還是價(jia) 格。大疆出現之前,無人機都是幾萬(wan) 甚至幾十萬(wan) 元的航模產(chan) 品,現在 2000 塊就能買(mai) 到一款非常不錯的無人機,大大降低了消費者進入的門檻。這背後,大疆實際上改造了行業(ye) 采購和技術開發等一係列產(chan) 業(ye) 上的痛點。更重要的是,其產(chan) 品能力與(yu) 性價(jia) 比壓製了技術全球所有的競爭(zheng) 對手,坐穩行業(ye) 龍頭。
回到激光雷達行業(ye) ,高技術壁壘注定了這個(ge) 領域玩家不會(hui) 太多,而 Livox 使用小眾(zhong) 的技術路徑、成本壓至極低範圍內(nei) ,並在短短幾年內(nei) 快速成長,也都與(yu) 大疆當年的產(chan) 品體(ti) 係非常類似。
不止大疆,激光雷達行業(ye) ,巨頭正在集體(ti) 入場。穀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 Waymo 自研激光雷達 Honeycomb,依靠在自動駕駛領域深耕多年的理解,最近還宣稱拿了不少車企的訂單;華為(wei) 在成為(wei) Tier1 的道路上繼續埋頭苦幹,宣布在研發激光雷達已有兩(liang) 年時間,但還未見到真正產(chan) 品,似乎在憋「大招」。雖然巨頭起步晚,但都紛紛迎頭趕上。
不過,和無人機這種針對 C 端消費者略有不同,Livox 的產(chan) 品並不是一個(ge) 新品類,麵向的也不是消費端市場。作為(wei) 汽車產(chan) 業(ye) 供應鏈的一部分,Livox 也要和主機廠等合作夥(huo) 伴共同定義(yi) 產(chan) 品,這是拿到入場門票之後,Livox 接下來麵臨(lin) 的更大的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動駕駛行業(ye) 中,隻靠激光雷達一個(ge) 傳(chuan) 感器並不能解決(jue) 根本問題。如果說成本、單傳(chuan) 感器的性能都有進一步下探或上升的空間,那麽(me) 從(cong) 一輛車的角度看,如何將不同傳(chuan) 感器更好地融合,如何做到讓自動駕駛比人開車更安全,這不僅(jin) 是激光雷達走入量產(chan) 麵臨(lin) 的痛點,也是自動駕駛在未來很多年會(hui) 長期持續下去的討論。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