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ge) 月來,中航投資資本運作頻繁。
一方麵是融資50億(yi) 元,通過增資、購買(mai) 股權,擴大在已參股、控股的金融類公司中的股權比例,一方麵是向母公司購買(mai) 中航(鐵嶺)藥業(ye) 100%的股權以及增資其控股公司—擁有3D打印技術的中航天地激光。上述資本運作均涉及關(guan) 聯交易。
而其整體(ti) 上市計劃,更是遭巨額圈錢質疑,中航資本證券化道路依然漫長。
30天運作頻頻
6月21日,中航投資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告,計劃融資50億(yi) 元。其中6.71億(yi) 元收購中航工業(ye) 持有的中航信托10.2%股權、向中航國際租賃增資15億(yi) 元、向中航證券增資10億(yi) 元、向中航信托增資5.98億(yi) 元,其餘(yu) 12.31億(yi) 元償(chang) 還銀行借款。
此次融資更像是在“圈錢”。
6月5日,中航投資發布公告,擬投資約24.97億(yi) 元建設自用辦公場所(大望京辦公樓項目),投資額達到本次擬融資額的一半。對於(yu) 擬建設辦公樓一事,中航投資早有計劃。
2011年,中航投資與(yu) 昆泰地產(chan) 、融輝置業(ye) 共同取得北京市朝陽區大望京2號地塊,其中中航投資有限享有的地上物業(ye) 權益建築麵積為(wei) 6萬(wan) 平方米。由於(yu) 該麵積無法形成獨棟辦公樓,中航投資於(yu) 2012年5月與(yu) 昆泰地產(chan) 簽訂協議,獲得昆泰地產(chan) 所持有的地上建築麵積3.15萬(wan) 平方米。然而根據年報顯示,中航投資僅(jin) 有1770名員工,並不需要如此大的辦公樓。此項投資有涉足商業(ye) 地產(chan) 嫌疑。
中航投資受到質疑的還有其本身負債(zhai) 累累。一季報顯示,中航投資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達81.53%,高於(yu) 同行水平。
在公告融資50億(yi) 的同一天,中航投資有三項重要公告,分別是通過子公司中航投資有限向參股公司中航天地激光增資1011.68萬(wan) 元,增資完成後持有天地激光19.16%的股權;通過子公司中航新興(xing) 投資以7415.2萬(wan) 元向中航工業(ye) 購買(mai) 中航藥業(ye) 100%的股權;與(yu) 進出口銀行簽訂為(wei) 中航國際租賃提供擔保的融資合作框架協議。
對於(yu) 6月21日公告的一係列資本運作,民族證券分析師宋健在研報中認為(wei) ,收購中航信托股份,將提升中航投資在績優(you) 公司的股權比例,並預測中航信托在2013年對中航投資合並淨利潤的貢獻將同比增加140.16%。對中航天地激光增資完成後,中航投資將直接和間接持有中航天地激光19.16%的股權,能夠大大增加中航投資在該技術領域的影響力,分享3D打印技術的優(you) 勢成果。另一長期關(guan) 注中航投資的分析師,銀河證券的馬勇6月24日亦以相似理由給出了“推薦”評級。
然而,二級市場卻不看好這一係列的資本運作。6月24日,上述事項公告後的第二個(ge) 交易日,中航投資一字跌停。解構中航工業(ye)
2012年8月30日,中航投資借殼S*ST北亞(ya) 上市,整合了中航工業(ye) 原有的金融資產(chan) ,是中國第一個(ge) 幾乎擁有全牌照的上市金融控股公司。根據2012年年報,中航投資共有9家主要子公司、參股公司,其中涉及了證券、期貨、國際租賃、財務、產(chan) 業(ye) 投資、股權投資6個(ge) 不同領域。
自上市起,中航投資就是中航工業(ye) 產(chan) 融結合嚐試的關(guan) 鍵。
上市之初,中航工業(ye) 董事長林左鳴認為(wei) ,中航投資應該在中航工業(ye) 推進產(chan) 融結合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成立中航投資就是為(wei) 了向GE公司學習(xi) 其產(chan) 融結合。
資料顯示,中航投資在重組上市後隨即確立了“金融控股、航空產(chan) 業(ye) 投資和新型戰略產(chan) 業(ye) 投資”三大板塊協同發展的思路。在原有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主要經營金融業(ye) 務的基礎上,中航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投資公司和中航航空產(chan) 業(ye) 投資公司(下稱“中航產(chan) 業(ye) 投資”)也分別於(yu) 2012年12月和2013年4月完成工商注冊(ce) 並開展業(ye) 務。
中航投資上市以來資本運作就很頻繁,其投資主要集中於(yu) 旗下的金融類公司以及其航空主業(ye) 有關(guan) 的企業(ye) 。6月13日,中航投資旗下的中航產(chan) 業(ye) 投資參與(yu) 了關(guan) 聯企業(ye) 中航電測[2.76% 資金 研報]儀(yi) 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航電測”)的非公開發行股份,以5285萬(wan) 元認購457.97萬(wan) 股中航電測的股份。
中航投資也對集團內(nei) 部或外部的高科技項目感興(xing) 趣。其中包括在6月份增資的擁有3D打印技術的中航天地激光,以及全資購買(mai) 的中航(鐵嶺)藥業(ye) 。去年11月24日,中航投資亦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中航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購買(mai) 中航(寧夏)生物有限責任公司(原寧夏中聯達生物有限公司)50.999%的股權。
近年來,許多企業(ye) 集團都跨界進入金融領域,發展產(chan) 融結合。2011年的數據顯示,在國資委管理的117家央企中,已有87家實現了不同程度的產(chan) 融結合,占比68.38%;若把股權比例提高到5%以上,則仍有77家進行了“產(chan) 融結合”,其中包括38家世界五百強中的央企。
早在2000年前後就已有許多企業(ye) (集團)號稱“產(chan) 融結合”借道某些金融機構投資股市,德隆係傾(qing) 覆後就聲音漸息。2008年後激進的刺激政策導致央企挾低成本優(you) 勢主導產(chan) 融結合。
中油財務公司金融與(yu) 會(hui) 計研究所所長王增業(ye) 認為(wei) ,金融業(ye) 務高杠杆、高收益、高風險的特性與(yu) 實體(ti) 產(chan) 業(ye) 的運行管理有著巨大的差異,它的成功需要極為(wei) 苛刻的條件,產(chan) 業(ye) 集團管理運營者以往的成功經驗並不能簡單複製到金融業(ye) 務當中去。GE集團在金融危機後就剝離了離自身業(ye) 務相隔甚遠的信用卡業(ye) 務。
中發國際資產(chan) 評估公司名譽董事長管維立亦撰文稱,被奉為(wei) 圭臬的GE集團有其特殊性,隻是個(ge) 不可複製的孤例。當前產(chan) 融結合吸引央企、國企的是金融業(ye) 的高回報。
資本運作或為(wei) 整體(ti) 上市
中航工業(ye) 旗下頻繁資本運作的上市公司也不僅(jin) 有中航投資。
#p#分頁標題#e# 6月8日,中航精機公告非公開發行股份募資15億(yi) 元,用於(yu) 支付收購江航公司100% 股權的部分股權轉讓價(jia) 款、航空機電產(chan) 品技術改造相關(guan) 項目、民機航空液壓操縱產(chan) 品國際轉包合作項目、轎車座椅電動調節機構生產(chan) 線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6月13日,中韓電測公告非公開發行股份募資1.3億(yi) 元,作為(wei) 購買(mai) 漢中一零一100%的股權的配套融資。
6月18日,航空動力公告非公開發行股份募資31.9億(yi) 元,用於(yu) 中航工業(ye) 等交易對方持有的航空發動機業(ye) 務資產(chan) 。
頻繁的資本運作被市場解讀為(wei) 中航工業(ye) 資產(chan) 證券化提速。
2008年中航工業(ye) 一、二集團合並後,從(cong) 第一集團轉任中航工業(ye) 總經理的林左鳴開始主導中航工業(ye) 資產(chan) 重組與(yu) 整合,彼時即將“3年子公司80%資產(chan) 上市,5年集團80%資產(chan) 上市”作為(wei) 戰略目標。截至目前,中航工業(ye) 上市公司市值已經從(cong) 570億(yi) 元增長到2200億(yi) 元,資產(chan) 證券化率由35%增加到55%左右。
在2011-2012年間,資產(chan) 證券化的速度曾一度放緩。但隨著原航天科技總經理馬興(xing) 瑞上任國防科工局局長後,哈飛股份[2.04% 資金 研報]的重組馬上獲批。今年上半年,中航工業(ye) 有7家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取得了新進展。
林左鳴亦在多個(ge) 場合提到過中航工業(ye) 的目標是資產(chan) 整體(ti) 上市。他認為(wei) 現階段希望把中航工業(ye) 的每個(ge) 業(ye) 務板塊都做成上市公司,最終可能中航工業(ye) 直接申請IPO,或是利用中航投資將所有資產(chan) 裝進去,成為(wei) 產(chan) 融結合的產(chan) 業(ye) 控股型上市公司。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