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IPO預披露逐日更新,越來越多曾折戟IPO的公司攜著“老項目”又一次站在發審會(hui) 的門口。
投資者容易產(chan) 生的疑慮是:時隔多年,原先募投項目的前景是否依舊光明?這些帶著“老項目”二次衝(chong) 刺IPO的公司是否存在投行人士所言的“誰在乎募投項目成不成功,手裏有錢才是最重要的”的情形?
攜“老項目”再上路
據統計,目前已有崇達電路、蘇州恒久光電、今天國際物流、普路通供應鏈、中礦資源勘探等公司的募投項目與(yu) 幾年前IPO被否時提交的項目幾乎一致,甚至有的公司僅(jin) 對文字表述略作調整後,募資額度近乎翻番。
蘇州恒久是一家以留學歸國博士為(wei) 核心組建的高新技術企業(ye) ,坐落於(yu) 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專(zhuan) 業(ye) 研製及生產(chan) 新一代激光打印機、數碼複印機、激光傳(chuan) 真機及多功能信息一體(ti) 機等現代辦公設備中最為(wei) 核心的光電轉換及成像器件——激光光導鼓(Organic Photo-Conductor Drum,簡稱OPC鼓)。
該公司經過自主研發和集成創新,掌握並擁有生產(chan) 激光OPC鼓整套核心技術和裝備集成能力,首次在國內(nei) 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高度自動化生產(chan) 線及相關(guan) 技術裝備,實現了激光光導鼓的國產(chan) 化與(yu) 產(chan) 業(ye) 化。
如即將三度上會(hui) 的H公司,其於(yu) 2010年首次IPO獲準後因核心專(zhuan) 利失效被撤銷了上市資格。而在本次發布的預披露文件中,雖然上述已經失效的各項核心專(zhuan) 利均已不複存在,改用其他18個(ge) 專(zhuan) 利替代,但募投項目並未做重大調整,仍為(wei) “激光有機光導鼓擴建項目”(原為(wei) “激光有機光導鼓建設項目”)和“有機光電工程技術中心建設項目”,差別僅(jin) 在於(yu) 計劃產(chan) 能有所提高。最新的預披露顯示,“激光有機光導鼓擴建項目”達產(chan) 後,預計將形成年產(chan) 各型激光OPC鼓2400萬(wan) 支,較2010年預披露中的1500萬(wan) 支提升了900萬(wan) 支。隨著產(chan) 能的提升,公司擬投入的募集資金額度也水漲船高,上述兩(liang) 項目的投資金額分別由2010年的1.54億(yi) 元和4000萬(wan) 元增至1.90億(yi) 元和5180萬(wan) 元。同時,此次擬發行3000萬(wan) 股其中老股轉讓股份數不超過2000萬(wan) 股。該公司此次擬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中小板:募投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2.42億(yi) 元。
還有C公司,其在2012年被否的IPO申報中,擬用4.74億(yi) 元募資投“小批量PCB生產(chan) 基地建設項目”,用於(yu) 生產(chan) 小批量多層PCB和小批量HDI產(chan) 品。當時,該募投項目的設計規模為(wei) 年產(chan) 36萬(wan) 平方米小批量多層PCB和4萬(wan) 平方米小批量HDI產(chan) 品。而在最新的預披露中,C公司擬用7.79億(yi) 元募資全部投向“小批量PCB生產(chan) 基地(二期)建設項目”,預計建成後將年產(chan) 小批量高層板(8層以上)24萬(wan) 平方米、小批量HDI線路板24萬(wan) 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二期項目的投資增加了六成多,產(chan) 能也放大很多,但是經濟效益卻未有增長。C公司預計二期項目“達產(chan) 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8.77億(yi) 元,年均淨利潤為(wei) 1.08億(yi) 元”,與(yu) 2012年預披露時的預測絲(si) 毫不差。
曾於(yu) 2010年上會(hui) 被否的Z公司,當年兩(liang) 個(ge) 主要的募投項目“勘探主輔設備購置及補充營運資金項目”、“組建公司實驗研發中心項目”分別擬使用募集資金1.62億(yi) 元和1910萬(wan) 元。而在最新的預披露文件中,前述兩(liang) 個(ge) 項目的名稱略有修改,變為(wei) “勘探主輔設備購置及配套營運資金項目”和“公司實驗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其計劃募投資金則分別增至2.94億(yi) 元和5529.86萬(wan) 元,合計募投資金從(cong) 1.81億(yi) 元升至3.49億(yi) 元,漲幅逾九成。
雖然上述募投項目並非當年導致IPO被否的直接原因,但是攜“老項目”再申請IPO的公司不免要麵臨(lin) 幾個(ge) 問題:其一,時隔多年外部環境多有改變,原先募投項目的投資價(jia) 值是否要打折扣?其二,這些年“老項目”的投資進展如何,如果已自籌資金幾近竣工,是否代表公司並不缺錢?如果一直拖著沒有開工,又是否表示項目必要性有所欠缺?
記者發現,多家公司在最新預披露中並未明確“老項目”的建設進度。對此,有私募人士表示,“律師都會(hui) 要求公司寫(xie) 募投項目的建設進度,但很多時候律師也不知道真正的進度,都是聽公司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
今年以來,已有超過180家已上市公司用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其中IPO募投項目節餘(yu) 最為(wei) 常見,終止或縮減募投項目而套現也不鮮見。那麽(me) ,那些攜“老項目”重新衝(chong) 刺IPO的公司是否會(hui) “學樣”,頗令人生疑。
“有些公司並不在乎募投項目成不成功,流動資金才是最主要的。”有投行人士直言,誠然,很多公司終止或縮減募投項目是因外界不可抗力,但也不排除有些公司在規劃募投項目時已經“醉翁之意不在酒”。
“除此之外,一般公司在IPO的時候,都希望把計劃募集資金額度設高點,為(wei) 了將來節餘(yu) 補充流動資金。”上述投行人士稱,“募集資金都要存放於(yu) 資金專(zhuan) 戶,使用受到嚴(yan) 格監管,但是補充流動資金後,做什麽(me) 就很自由,很難被監管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