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不保,“潛力五國”虎視眈眈!

星之球科技 來源:董明珠自媒體(ti) 2017-06-13 我要評論(0 )   

什麽(me) 是世界工廠?英國、美國、日本和中國都曾是世界工廠,但他們(men) 之間卻有本質的區別,區別在哪裏?近兩(liang) 年中國這個(ge) 世界工廠的地位也要不保,關(guan) 於(yu) 取代這個(ge) 位置的國家眾(zhong) 說...

什麽是世界工廠?英國、美國、日本和中國都曾是世界工廠,但他們之間卻有本質的區別,區別在哪裏?近兩年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地位也要不保,關於取代這個位置的國家眾說紛紜,最有可能的是MITI-V“強力五國”,他們是什麽來路?如果中國世界工廠的位置被取代,那麽中國製造業又將何去何從?
 
德勤調查顯示:MITI-V“強力五國”將成為低成本製造業的最大經濟體。什麽是MITI-V呢?它指的是由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越南構成的“潛力五國”,MITI-V便是綜合其首字母組合而來。
 
中國“世界工廠”的頭銜將移交他國?下麵我們來聊聊“世界工廠”相關話題。
 
什麽是世界工廠?
 
世界工廠最初被用來特指1820-1880年的英國。世界工廠即一個國家的製造業已成為世界市場重要的工業品生產供應基地。
 
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中國的“世界工廠”有別於19世紀的英國、20世紀的美國和日本,後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而中國“世界工廠”隻是成為生產加工的集散地,並非由自己人經營。
 
跨國製造業的外遷和回流
 
回顧中國經濟發展曆程,從1980年到2010年,中國用三十年的時間從世界第九大經濟體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此過程中,低成本製造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隨著土地要素日益稀缺,人力成本日益增加,一部分跨國製造業開始外遷東南亞、非洲等地,尋求低成本窪地。
更有一部分跨國企業為了振興本國經濟、促進就業,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將產業回流國內,如三星、通用電氣、卡特彼勒、福特汽車、科爾曼和NCR。
 
奧巴馬政府、特朗普政府都提出“要把製造業帶回美國”。《美國製造業回歸之路:離岸外包、回歸本土與重振策略》一書就闡釋得十分清晰,也證明了發達國家製造業回流的趨勢明顯。
 
種種現象表明,低成本製造業正在逐步被擠出中國,中國的“世界工廠”頭銜逐步丟失。2015年四月諾基亞的撤離,就曾被解讀為“世界工廠”的衰落。

MITI-V或將成為新的世界工廠
 
低成本製造業撤離中國,那麽誰將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呢?答案不難知曉。
 
根據前不久德勤的調查,在未來五年中,MITI-V將躋入前15名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國家。
 
這“強力五國”(Mighty Five)將成為低成本製造業的最大經濟體,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如服裝,玩具,紡織品和基本消費電子產品。
 
 
一些行業和區域專家的共識是:印度最有希望成為低成本製造業的下一個主要樞紐。“華為在去年9月宣布將在印度每年製造300萬台智能手機,而富士康將在印度投100億美元開設iphoness製造廠。”IDC全球機器人研究總監張敬兵博士表示。
“強力五國”MITI-V即將取代中國成為下一批世界工廠,那麽中國製造業該何去何從?

摘掉世界工廠帽子,中國製造出路在哪?
 
低成本製造業工廠遷移至東南亞和非洲並非壞事,相反,這正是中國低端製造業升級為高端製造業的重要機遇。
 
 
習近平主席曾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製造急需通過創新提升標準和品質,主動謀求“由大變強”的轉型升級,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內動力。工廠裏的機器革命、人才結構變化,在某種意義上不僅深度重構中國製造業的形態和結構,更將深度改變著中國製造的內涵與外延。
 
中國製造業正向著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為特征的新工業時代全麵邁進,加快生產效率的提升,重塑製造業新的競爭力。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也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製造業和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麵對全球製造業的激烈競爭,隻有將 " 中國製造 " 轉變為 " 中國創造 ",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實現製造強國。
 
那麽,新情勢下,該如何轉變?

一、從“組裝”到擁有核心技術
 
沒有技術將永遠受製於人,我國傳統製造業一直以來都麵臨核心技術缺乏的問題,即使是在一些發展較好的行業中,相當多核心技術、零部件還是要依賴進口。
 
這種情況將傳統製造業推入一種“大而不強”的困境。對於製造業而言,缺乏技術就隻能是代工廠,不掌握核心技術就隻能淪為跨國公司的組裝車間。
 
要實現從“中國組裝”到“中國製造”的轉變,隻能掌握核心技術,而自主創新是掌握核心技術的唯一途徑。
 
二、從“買買買”轉向“自主創新”
 
目前我國一些製造業企業將收購作為自己做大做強過程中的戰略選擇,但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將行業核心技術收歸己有?答案不言自明。企業希望通過收購獲得國外的核心技術,既不現實,也不長久,沒有和技術一起成長的人才團隊,技術將很難實現再升級。
 
“自主創新”和“自主研發”才是企業的發展路線,我國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就是通過自主研發技術輸出中國製造的品牌。
 
當然,企業的自主創新和技術研發須要付出極大成本,也會麵臨一定的風險,但從長遠來看,自主研發既能節省巨額專利費,又能擁有核心技術話語權,不受製於技術壁壘和壟斷,而後者所帶來的意義是無可比擬的。
 
從“組裝”到掌握核心技術,從“買買買”轉向“自主創新”,隻有這樣中國製造業才能踐行供給側改革,才能在急劇變化的國際形勢中占據高地。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