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機器人來了,人工智能開啟更多可能
打開窗簾!打開空調!播放音樂(le) !
對著家裏的音響或床頭的台燈說句指令,你的要求馬上就能實現。對!這不是科幻電影裏的場景,而是人工智能時代的真實寫(xie) 照。
8月15日,記者走進科大訊飛人工智能產(chan) 品展示中心,各種功能奇特的人工智能應用產(chan) 品薈萃一堂,讓人驚歎科技的神奇。
“這是一款智能音響,通過語音喚醒她可以執行各種語音指令,說說話就能控製家裏的各種設備。 ”工作人員指著一款智能音響介紹,智能設備的語音控製模塊可以植入任何家用電器,讓它們(men) 成為(wei) “聽話”的智能電器。
在展廳的一角,一位大眼睛“美女”亭亭玉立,這是科大訊飛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全雙工語音交互智能服務機器人“曉曼”。工作人員介紹,“曉曼”可以通過語音、觸屏、動作等多模態交互方式實現人機交互,目前已經在銀行、醫院等多個(ge) 場景下應用。 “選擇什麽(me) 理財產(chan) 品,醫保怎麽(me) 辦理,這些問題她都能幫您解答。 ”
每個(ge) 孩子都有個(ge) 願望,希望有一個(ge) 像ET一樣善解人意的機器人玩伴,現在這個(ge) 願望不難實現。在中國聲穀人工智能演示廳,阿爾法蛋、小蠻、智伴、小胖等一大幫萌態可掬的教育陪伴智能機器人紮堆,一個(ge) 個(ge) 都身懷絕技。以阿爾法蛋為(wei) 例,它不僅(jin) 擁有海量的雲(yun) 端教育資源庫,還具備一定的深度學習(xi) 能力,其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智商會(hui) 隨著深度學習(xi) 不斷成長,通過語音交互阿爾法蛋有問必答,成為(wei) 孩子聊天、娛樂(le) 、學習(xi) 的好夥(huo) 伴。
“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未來3到5年將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guan) 鍵窗口期。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人工智能可分為(wei) 三個(ge) 階段: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計算智能在於(yu) 強大的運算能力,提前算到了所有的結果;感知智能,比如語音合成技術能夠讓機器能聽會(hui) 說;認知智能則是讓機器像人一樣具有能理解會(hui) 思考的能力。當前人工智能已經進入認知智能發展的初級階段,而語音是開啟認知智能大門的鑰匙,科大訊飛以語音技術為(wei) 核心競爭(zheng) 力切入人工智能領域,深耕語音降噪、語音識別、語音理解、語音合成等核心技術,加大技術研發與(yu) 產(chan) 業(ye) 化應用,致力於(yu) 讓機器從(cong) “能聽會(hui) 說”到“能理解會(hui) 思考”。
“從(cong) 深藍到阿爾法狗,不僅(jin) 僅(jin) 是計算能力的進步,而且是認知算法上的巨大進步,這種神經網絡算法與(yu) 人的思維模式更加相近,除了具有能聽會(hui) 說的能力外,還可以通過大數據的經驗學習(xi) ,具有一定的理解力。未來的認知智能會(hui) 使人類從(cong) 今天很多複雜腦力勞動中釋放出來。 ”科大訊飛機器人業(ye) 務線總監方小偉(wei) 介紹,科大訊飛將語音交互技術免費開放給所有的人工智能應用單位,每天訪問量超過40億(yi) 次,終端用戶超10億(yi) ,圍繞訊飛的創業(ye) 團隊已經達到40萬(wan) 家,由此衍生的各種應用超過30萬(wan) 個(ge) ,以科大訊飛語音技術為(wei) 中心的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生態正在形成。
部分工種將由機器人承擔,複雜工作和創造性勞動還難以勝任
分開是張輪椅,合起來是張床,還可以自動避障、語音控製。在安徽三聯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產(chan) 品展示區,一台功能先進的機器人護理床,顯現了機器人在智能養(yang) 老方麵的巨大潛力。三聯機器人總經理助理沈武介紹,機器人護理床主要針對養(yang) 老院、醫院失能半失能人群,借助這款機器,半失能病人可以自主護理,有助於(yu) 緩解養(yang) 老院護理人員不足的問題。
在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驗室內(nei) ,一台紅色“小坦克”引人注目,這是科大立安自主研發的智能消防機器人。 “在火災現場,這台消防機器人可以迅速發現火情、精確定位火源,並實現遠程控製滅火,個(ge) 別條件下可以替代消防員。 ”科大立安產(chan) 品經理林剛告訴記者,該產(chan) 品還可以改裝成智能巡檢機器人,進入石油管道、地下管廊等環境下進行安全巡檢,替代人工巡檢。
除了能幹護工、消防員的活,機器人還能開車、送快遞、打掃衛生,甚至還能寫(xie) 新聞稿、閱高考卷、輔助醫生診斷……功能越來越強大的機器人正在影響和改變著我們(men) 的生活,由此也引發了種種擔憂,未來機器人會(hui) 取代人類嗎?會(hui) 不會(hui) 造成大量失業(ye) ?
未來哪些崗位會(hui) 被機器人取代?牛津大學一份報告顯示,未來有700多種職業(ye) 都有被機器替代的可能性。首當其衝(chong) 的是司機、建築工人、裁縫、快遞員、抄表員、收銀員、保安和洗碗工等低技術行業(ye) 。
“現在談機器人取代人類還為(wei) 時尚早,人工智能還遠未達到能夠威脅人類的地步,還有很多技術探索工作要做。 ”方小偉(wei) 認為(wei) ,盡管從(cong) 智能製造領域看,“機器換人”是大勢所趨,但一些複雜工作和創造性勞動機器人還難以勝任,在很多的核心工藝上,包括將智能設備的利用率提升到一定的水平,都需要人工來完成。
要進一步發揮人工智能的作用,還需要人和機器耦合。 “僅(jin) 僅(jin) 輸入信息還不夠,還需要有經驗判斷,還需要有常識,還是要有不斷迭代的專(zhuan) 家知識。比如說教育,機器絕不可能替代所有老師,而是幫助老師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幫助孩子減輕課後的無效重複學習(xi) 的時間,還包括醫療,學習(xi) 頂尖醫療專(zhuan) 家的知識,並不斷逼近它,這需要人和機器耦合。 ”劉慶峰說。
機器人產(chan) 業(ye) 還處於(yu) 應用初期,人機合作才能實現更多可能
8月11日,在合肥高新區,20個(ge) 機器人項目集中簽約,涉及門類廣泛。其中工業(ye) 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類項目5個(ge) 、服務機器人及人工智能類項目9個(ge) 、醫療機器人及智能穿戴設備類項目3個(ge) 、特種機器人類項目3個(ge) 。
據了解,目前合肥高新區已聚集了近90家機器人企業(ye) ,在談近50個(ge) 項目,形成以工業(ye) 機器人為(wei) 支撐、服務機器人為(wei) 優(you) 勢、特種機器人為(wei) 特色的機器人產(chan) 業(ye) 體(ti) 係,初步建成了“機器人+”合肥機器人創新生態圈。
日前,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強調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人工智能關(guan) 鍵技術轉化應用,推動人工智能與(yu) 各行業(ye) 融合創新。到2020年,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超過1500億(yi) 元,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規模超過1萬(wan) 億(yi) 元。
記者發現,市場上大量出現的智能陪伴機器人,功能大同小異,最大賣點無外乎語音交互技術。方小偉(wei) 介紹,我省機器人產(chan) 業(ye) 還處於(yu) 應用的初期,核心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突破。目前在商務服務類應用上已較為(wei) 成熟,能夠有效改善用戶體(ti) 驗並部分替代人工,但在小型化柔性電動機技術仍不成熟,在材料和儲(chu) 能技術等方麵仍存在發展瓶頸。
劉慶峰認為(wei) ,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了,但人工智能將在多大範圍、多深的深度、多快的時間來改變這個(ge) 世界,還要看具體(ti) 的基數、產(chan) 品和應用環境。要實現人工智能改變世界,關(guan) 鍵還是要掌握核心技術,讓機器人具備推理學習(xi) 能力。同時需要行業(ye) 大數據的支撐。 “就好像一個(ge) 無比聰明的小孩,從(cong) 來沒有經過專(zhuan) 門的學習(xi) ,肯定不可能成為(wei) 天文學家、醫學家,所以一定要跟行業(ye) 專(zhuan) 家和行業(ye) 數據結合起來才能夠改變世界。 ”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