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證券時報副總編輯成孝海(左)
嘉賓:華工科技董事長、總經理馬新強(右)
題記
走進華工科技產(chan) 品展廳,一係列高科技產(chan) 品的展示讓人應接不暇。高端激光器、5G光模塊、新能源汽車傳(chuan) 感器,這些產(chan) 品都將成為(wei) 華工科技新的業(ye) 績增長點。
華工科技將自己比作踐行“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國家隊”、“主力軍(jun) ”,上市18年以來,從(cong) 對一束激光的探索開始,公司逐步推進高端裝備核心技術與(yu) 產(chan) 品的國產(chan) 化。
率先在國內(nei) 開展激光工業(ye) 化應用、率先將激光技術應用於(yu) 防偽(wei) 領域、率先推進多功能傳(chuan) 感器產(chan) 業(ye) 化進程,在技術、產(chan) 品不斷革新的同時,華工科技也受到了市場的青睞,公司近幾年均保持著40%左右的業(ye) 績增速,2017年營業(ye) 收入達44.81億(yi) 元。
製造業(ye) 正不斷朝智能化方向發展,華工科技今後又將在哪些領域有所突破?日前,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報道組走進華工科技,對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馬新強。
問題一:優(you) 秀企業(ye) 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曆程,也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標,這麽(me) 多年來,華工科技是依靠什麽(me) 樣的企業(ye) 精神發展起來的?
問題二:你認為(wei) 推動公司發展的主要動力有哪些?
問題三:作為(wei) 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請談一談高校和企業(ye) 的關(guan) 係,有什麽(me) 樣的特點,或者高校背景的公司在發展中的優(you) 勢、劣勢,都有哪些表現?
問題四:公司產(chan) 品涉及激光、通訊,還有傳(chuan) 感器,請談一談公司在這些行業(ye) 裏麵目前處於(yu) 什麽(me) 樣的地位?
問題五:目前行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挑戰有哪些?華工科技有何應對之策?
問題六:華工科技所處的行業(ye) 都非常好,激光定位先進製造業(ye) ,光通訊也是麵臨(lin) 5G的大發展機遇,在這個(ge) 背景下,公司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戰略是怎樣的?
支持服務國家產業戰略 能夠數十年紮根於製造行業,並且成為激光製造和傳感器領域的行業龍頭,華工科技對於“中國製造”的執著也成就了公司現在的市場地位。 成孝海: 優秀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曆程,也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標,這麽多年來,華工科技是依靠什麽樣的企業精神發展起來的?馬新強:華工科技主要還是以製造業(ye) 為(wei) 基礎,我們(men) 屬於(yu) 高校控股的上市公司,如果說再往上延伸就是國有控股。我們(men) 一直把“為(wei) 製造的更高榮耀”作為(wei) 企業(ye) 的目標,或者是作為(wei) 我們(men) 的理想。這麽(me) 多年來,我們(men) 專(zhuan) 注於(yu) 高科技產(chan) 品的研發、製造,心無旁鶩,一直沒有搞房地產(chan) ,也沒炒股票,就是一心一意地聚焦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行業(ye) ,通過研發、創新驅動,持續、穩定地在發展。
總結來說,公司這些年的發展還是比較穩健的。作為(wei) 一家國有背景的上市公司,我們(men) 在產(chan) 業(ye) 方向也主動跟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相融合,服務、支持國家產(chan) 業(ye) 戰略。

用人機製保障創新發展
科技企業(ye) 的創新能力之於(yu) 企業(ye) 發展的意義(yi) 不言而喻,技術研發需要創新,產(chan) 品設計需要創新,開拓市場也需要創新。在華工科技,公司管理層深植的理念是創新驅動是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而創新需要依靠強大的人才隊伍。這些年來,華工科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儲(chu) 備和培養(yang) 機製,這被認為(wei) 是公司創新能力的保障。
成孝海: 你認為推動公司發展的主要動力有哪些?馬新強:華工科技一直以創新驅動為(wei) 主要推動力,我認為(wei) 發展要靠創新驅動,創新要靠人才,人才更多的要靠機製。華工科技把人才戰略上升到一個(ge) 很重要的地位,這幾年從(cong) 海外引進行業(ye) 的一些頂尖專(zhuan) 家,大概有近40人,其中有10人是國家“千人計劃”。另一方麵我們(men) 製定了自己的人才培養(yang) “千人計劃”,為(wei) 公司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較好的人才基礎。
機製是保障。對於(yu) 引進的高端人才,我們(men) 給的政策較優(you) 。一方麵是保證其待遇,另一方麵是在其有自主核心技術、有獨立產(chan) 品的情況下,可為(wei) 其開設單獨的公司,通過其知識產(chan) 權入股,成立新平台,這方麵已經有比較好的一些案例。銳科激光也是這種模式下誕生的企業(ye) ,該公司現在通過資本運作,已有上市計劃。(注:日前,證監會(hui) 已審核通過銳科激光的IPO申請)
成孝海: 上麵的案例中,引進的人才持有銳科激光多少股份?馬新強:目前還有超過15%的股份。我們(men) 的人才戰略是有梯隊的,對引進高端人才,就是通過高薪資、股權激勵的方式,充分將其潛力挖掘出來;對剛畢業(ye) 的年輕人,我們(men) 有“青苗計劃”;另外,我們(men) 還有“菁英班”,培養(yang) 一些中層幹部、核心骨幹;在激勵方麵,我們(men) 現在全麵推進增量績效考核。我想機製也是個(ge) 保障,通過這種機製把人才隊伍能進一步的留得住、用得好。
高校背景助力產學研結合華中科技大學是一所國內(nei) 綜合排名前10的高校,在武漢更是無人不曉。這所高校培育了天喻信息、華中數控、華工科技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高校背景的企業(ye) ,擁有優(you) 勢科研資源等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但同時也可能會(hui) 存在校辦企業(ye) 的一些通病。華工科技又是如何看待這一先天特征的?
成孝海: 作為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請談一談高校和企業的關係,有什麽樣的特點,或者高校背景的公司在發展中的優勢、劣勢,都有哪些表現?馬新強:高校上市公司有利有弊。從(cong) 有利方麵來講,有高校天然的背景,在產(chan) 學研結合方麵有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對人才的吸引、對先進技術的共同研發,對學校的一些科研成果的轉化,我們(men) 都有優(you) 勢。同時,不利的方麵也有,比如在資本運作方麵因決(jue) 策流程鏈條太長、效率不高,有時也錯過了一些機遇,這是不利的方麵。
同樣也是基於(yu) 國企、高校背景,我們(men) 還是要站在國家層麵來考慮一些事情,這幾年我們(men) 也承擔了國家很多重大科研項目。應該說,我們(men) 在激光技術及傳(chuan) 感器領域代表了國家競爭(zheng) 力,具備了國際競爭(zheng) 力。近幾年,公司每年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長速度,就是很好的一個(ge) 印證。
傳感器市場地位國內領先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華工科技就是一家激光技術及應用企業(ye) ,但事實上,公司還有一個(ge) 重要的業(ye) 務板塊,那便是傳(chuan) 感器。5G時代的到來和物聯網的興(xing) 起,將逐步實現人類社會(hui) 的萬(wan) 物互聯,傳(chuan) 感器是這其中不可或缺的“螺絲(si) 釘”。目前,華工科技在家電領域的傳(chuan) 感器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已遠超國內(nei) 同行。

成孝海: 剛才我們在公司展廳看了一些產品,有激光方麵的、通訊方麵的,還有傳感器方麵的,比較豐富,請馬總講一講,我們在這些行業裏麵目前處於什麽樣的地位?
馬新強:其實華工科技整個(ge) 業(ye) 務大的方向分兩(liang) 塊,第一塊是激光技術及其應用,第二是傳(chuan) 感器。其中,激光技術分為(wei) 3部分,一是激光先進裝備,用在工業(ye) 製造方麵的基礎數控裝備,包括激光切割、激光焊接、金屬表麵的強化處理等等,涉及行業(ye) 包括汽車、工程機械、造船、航空航天,甚至包括軍(jun) 工、國防。二是光通信器件及智能終端,子公司華工正源主要從(cong) 事光模塊的開發。隨著中國3G、4G、5G的不斷發展,對光通訊器件的要求也不斷提升。三是激光全息防偽(wei) ,這部分規模相對較小,今後會(hui) 不斷做大。圍繞著消費升級,激光全息防偽(wei) 技術及方案用於(yu) 包括證照、食藥品、煙草、化妝品等各類包裝,具備防偽(wei) 和美觀的雙重功能。
在傳(chuan) 感器方麵,我們(men) 在家電領域的占有率很高。隨著5G今後的普及,消費升級、萬(wan) 物互聯,需要用大量的傳(chuan) 感器,市場空間巨大。再者傳(chuan) 感器在新能源汽車,包括汽車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方麵的需求都很大。從(cong) 目前來講,傳(chuan) 感器方麵我們(men) 在國內(nei) 同行裏應該是絕對領先的;在激光先進裝備方麵,與(yu) 競爭(zheng) 對手相比,我們(men) 在技術和科研能力方麵優(you) 勢突出,但在市場網絡布局方麵、市場隊伍能力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不過,我認為(wei) 市場能力這方麵是短期可以解決(jue) 的。
大客戶銷售占比達80%華工科技生產(chan) 銷售的都是一些高科技產(chan) 品,但其實也麵臨(lin) 著毛利率相對不高的問題。客戶相對比較集中,對供應商的議價(jia) 權不強,這是華工科技麵臨(lin) 的現狀。如何提升毛利率水平,華工科技有一套自己的辦法。
成孝海: 目前行業發展麵臨的挑戰有哪些?我們有何應對之策?馬新強:光通信領域目前競爭(zheng) 激烈,我們(men) 目前的客戶包括華為(wei) 、華三、烽火、大唐,以及國外的諾基亞(ya) 、西門子等等,客戶相對比較集中,大客戶銷售占比達80%,對供應商的議價(jia) 權不強。從(cong) 行業(ye) 現狀來看,國內(nei) 高端、高速激光器大量依靠進口,絕大部分利潤被國外核心器件供應商賺走,所以我們(men) 最近在花大力氣研發生產(chan) 高端激光器,諸如半導體(ti) 激光器器件,這將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上遊解決(jue) 毛利率不高的問題。
另一方麵我們(men) 現在也在進行業(ye) 務模式的轉型,一是成立專(zhuan) 門的海外銷售部門,直接將產(chan) 品供應給係統商,省去中間環節、提升毛利率水平。國外的客戶,包括蘋果現在也在找我們(men) 采購。二是在數據通訊產(chan) 品方麵,圍繞“雲(yun) 、管、端”做文章,現在很多大數據、雲(yun) 計算企業(ye) ,包括騰訊、阿裏等建設的數據中心也大量需要光模塊,現在我們(men) 可以直接向其供貨。
總結來說,雖然我們(men) 技術優(you) 勢比較明顯,但因為(wei) 前期客戶相對單一、議價(jia) 能力不強,所以我們(men) 現在的舉(ju) 措就是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的上遊做到高端激光器自製,這樣我們(men) 可以降低成本、保證一定的毛利率。另外在客戶端,我們(men) 直接對客戶,同時挖掘一些新的用戶、新的行業(ye) ,重點拓展海外市場,這可能有助於(yu) 保證我們(men) 光通信業(ye) 務的較好利潤。
看好新能源汽車和3C兩大行業連續多年實現40%以上的業(ye) 績增速,說明華工科技所處的行業(ye) 正在快速成長。談及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馬新強表達出對新能源汽車和3C行業(ye) 的看好。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整車激光焊接以及傳(chuan) 感器的應用方麵,華工科技已經走在國內(nei) 同行前列;而在OLED、全麵屏等需要精密加工的新興(xing) 產(chan) 品領域,華工科技也都有技術儲(chu) 備。
成孝海: 我覺得華工科技所處的行業都非常好,激光應該是定位先進製造業,光通訊也是麵臨5G的大發展機遇,請馬總談一下在這個背景下,公司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戰略是怎樣的?馬新強:我們(men) 傳(chuan) 統業(ye) 務、現有業(ye) 務今後還是會(hui) 繼續保持一定增長,如果說增長發力點,未來我們(men) 將聚焦兩(liang) 個(ge) 行業(ye) ,新能源汽車和3C電子。新能源汽車受益國家政策,每年必須保證7%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比,這對華工科技而言有很大機會(hui) 。一是新能源汽車要求輕量化,很多是鋁車身,包括江淮、蔚來等,而全鋁車身現在隻能通過激光焊接。汽車車頂焊,我們(men) 在國內(nei) 占50%的市場份額,現在還沒有競爭(zheng) 對手,因此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我們(men) 而言是很大的機遇。
另外,新能源汽車對傳(chuan) 感器需求量很大,包括雨量、光線、溫度、壓力、PM2.5等等諸多傳(chuan) 感器。目前,華工科技應用較為(wei) 成熟的產(chan) 品是汽車水加熱和風加熱的加熱組件,現已在比亞(ya) 迪、上汽、吉利、江淮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上批量使用,預計後期市場還將逐步擴大。
另一個(ge) 行業(ye) 3C電子方麵,因為(wei) 電子產(chan) 品升級換代很快,其加工需要大量用到精密加工的激光器。華工科技在藍寶石切割、OLED切割等方麵均有技術和產(chan) 品優(you) 勢。圍繞3C電子我們(men) 可能要進一步布局,把全球3C電子知名廠商作為(wei) 我們(men) 戰略性客戶,目前公司在這些大客戶的銷售份額在不斷提升。同時,我們(men) 現在正圍繞顯示麵板進行拓展,據我們(men) 分析,可能2019年該領域就有200-300億(yi) 元的激光設備市場需求。但是客觀講,顯示麵板柔性切割的技術難度還比較大,我們(men) 現在在做積極的準備。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ti) 《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ti) ,券商中國對該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nei) 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