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重啟、快進。
從(cong) 4月8‒20日,“解封”的13天裏,武漢首次舉(ju) 辦“雲(yun) 招商”,集中開工100個(ge) 重大項目,分期投放5億(yi) 元消費券,還吸引了孫宏斌、郭廣昌等民營企業(ye) 家赴漢投資。
武漢產(chan) 業(ye) 發展開啟“加速度”模式,其中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尤為(wei) 引人注目。
數據顯示,2019年,武漢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突破4000億(yi) 元,達到4167.27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1.8%,占GDP比重升至25.7%。

而根據《武漢市高新技術企業(ye) 培育三年(2019‒2021)行動計劃》,到2021年,武漢高新技術企業(ye) 總數將突破6000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年均增幅達到14%以上。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一些武漢高新技術企業(ye) 的發展並不樂(le) 觀。
近日,華工科技(000988.SZ)發布一季度業(ye) 績預告稱,預計報告期虧(kui) 損1000萬(wan) ‒1500萬(wan) 元,而去年同期盈利9994.77萬(wan) 元;光迅科技預計一季度將虧(kui) 損500萬(wan) ‒1000萬(wan) 元,去年同期則是盈利6392.95萬(wan) 元。
如今,擺在武漢數千家高新技術企業(ye) 麵前最現實的問題是,複工鍵已經按下,如何追回被疫情耽誤的一季度損失?
喚醒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
“過五關(guan) 斬六將申請複工,翻山涉水解決(jue) 員工返工和上下班,心驚膽戰的防疫管理,激動與(yu) 煩躁的訂單和交付。”近日,武漢通信企業(ye) 老板陳揚(化名),在朋友圈感慨複工後壓力與(yu) 動力並存。
陳揚在武漢光穀經營著一家30多人的廠房,是烽火通信(600498.SH)、華為(wei) 等企業(ye) 的供應商。
4月17日,陳揚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很缺人,訂單積壓,催著要貨。
國內(nei) 光通信領域龍頭烽火科技扇動複工的“翅膀”,產(chan) 業(ye) 鏈中上遊的大小供應商也隨之被喚醒。
根據華工科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該公司複工後,僅(jin) 帶動湖北省內(nei) 上遊供應鏈企業(ye) 就有100多家。
4月17日,全球第二大光纖激光器生產(chan) 企業(ye) 銳科激光(300747.SZ)副董事長、總工程師閆大鵬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公司複產(chan) 10多天後出現原材料庫存告急,當時恰逢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前來調研,於(yu) 是他們(men) 掏出了上遊供應商清單,請求政府部門幫忙協調複工事宜。
“短短一個(ge) 禮拜內(nei) ,我提供的25家核心供應商就全部複工了。”談及此事,閆大鵬掩藏不住內(nei) 心的激動。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有關(guan) 負責人此前對媒體(ti) 表示,龍頭企業(ye) 與(yu) 配套企業(ye) 是唇齒相依,生死與(yu) 共,一家生產(chan) 螺絲(si) 釘的企業(ye) 停擺,可能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條就難以正常運行。
拳頭項目追趕進度
龍頭企業(ye) 正在加速複工複產(chan) ,一些重點項目建設也逐步恢複。
4月13日,時代周報記者從(cong) 長江存儲(chu) 方麵獲悉,其128層QLC 3D NAND閃存(型號:X2-6070)研發成功,並已在多家控製器廠商SSD等終端存儲(chu) 產(chan) 品上通過驗證。
作為(wei) 業(ye) 內(nei) 首款128層QLC規格的3D NAND閃存,長江存儲(chu) X2‒6070擁有業(ye) 內(nei) 已知型號產(chan) 品中最高單位麵積存儲(chu) 密度,最高I/O傳(chuan) 輸速度和最高單顆NAND 閃存芯片容量。
“2020年是存儲(chu) 器黃金十年新的開始。”1月16日,長江存儲(chu) 董事長趙偉(wei) 國在公司年會(hui) 致詞中顯得信心滿滿。
坐落於(yu) 武漢未來科技城的國家存儲(chu) 器基地項目,是武漢高新科技產(chan) 業(ye) 的“拳頭”項目。由長江存儲(chu) 專(zhuan) 門負責運營。
項目總投資達1600億(yi) 元,規劃建設3座全球單座潔淨麵積最大的3D NAND閃存製造廠房。其中,一期工程計劃2018年建成投產(chan) ,2020年完成整個(ge) 項目,總產(chan) 能將達到30萬(wan) 片/月,年產(chan) 值將超過100億(yi) 美元。
疫情期間,長江存儲(chu) 正作為(wei) 中國追趕國際的前鋒加入全球3D NAND存儲(chu) 芯片供應之列,包括三星、SK海力士、西部數據、美光等,都緊盯著長江存儲(chu) 的每一個(ge) 舉(ju) 動。
對於(yu) 長江存儲(chu) 來說,如果產(chan) 線停下來,代價(jia) 是巨大的。行業(ye) 人士提出,按照行業(ye) 規律,芯片企業(ye) 停產(chan) 將損失6個(ge) 月以上的產(chan) 能,錯過一年以上的發展機遇,而曆史上完全停擺的芯片廠幾乎都倒閉了。
2月21日,長江存儲(chu) 相關(guan) 負責人曾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公司生產(chan) 經營正常進行,但產(chan) 能短期內(nei) 會(hui) 受到一定影響。
同時,國家存儲(chu) 器基地的建設此前也因為(wei) 疫情停工。直到3月27日,根據湖北當地媒體(ti) 報道,中國一冶國家存儲(chu) 器基地一期工程複工。複工後,將全麵展開土方開挖、基礎、主體(ti) 、鋼結構等工程施工。
維持24小時不能停歇的生產(chan) 線,恢複規模龐大的工程建設,對於(yu) 長江存儲(chu) 來說,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其麵臨(lin) 的考驗不小,不過都穩穩扛住了。
接下來,長江存儲(chu) 要麵臨(lin) 的是如何追趕進度,完成原定的全年目標。
龍頭企業(ye) 全球產(chan) 業(ye) 鏈之憂
國家存儲(chu) 器基地項目,隻是武漢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棋局中的重要一子,整張棋盤則是由大大小小數千家企業(ye) 組成。
其中以激光為(wei) 主業(ye) 的華工科技,是華中地區第一家具有高校背景的高科技上市公司。近日,華工科技發布一季度業(ye) 績預告稱,預計報告期內(nei) 虧(kui) 損千萬(wan) 元,去年同期則盈利近億(yi) 元。
“事實上,一季度公司的訂單量是增長的,因為(wei) 疫情影響,物流不暢等原因,訂單交付受阻,業(ye) 績也出現了下滑。”4月17日,華工科技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早在2月中下旬,包括華工正源在內(nei) 的華工科技旗下各子公司陸續拿到政府批文,開始加速複工複產(chan) 。
接獲複工批文後,如何追趕“失去”的一季度,成為(wei) 擺在華工科技麵前的新課題。
華工科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4月初,公司實現了滿工滿產(chan) ,現在正處於(yu) 產(chan) 能進一步提升的階段,部分子公司的產(chan) 能超過去年最高水平。
該負責人分析,短期來看,公司原材料無壓力,不過全球疫情發展並不明朗,公司所處行業(ye) 的全球產(chan) 業(ye) 鏈環環相扣,從(cong) 供應鏈來說,一些部件需要從(cong) 國外進口,也需關(guan) 注疫情形勢。
“原本公司預計一季度國際業(ye) 務會(hui) 有一個(ge) 大幅增長,目前受疫情影響,明顯低於(yu) 預期。”該負責人稱,所幸國際業(ye) 務在整個(ge) 業(ye) 務中占比不大,目前公司更多是在挖掘國內(nei) 的市場。
與(yu) 華工科技一樣,總部位於(yu) 武漢,預告一季度將“盈轉虧(kui) ”的光迅科技,近日預告一季度將虧(kui) 損500萬(wan) ‒1000萬(wan) 元,去年同期則是盈利6392.95萬(wan) 元。
“公司從(cong) 2月底開始複工,複工進程一直是動態的,每天都不一樣。目前來看,人員到崗90%左右,產(chan) 能恢複到了70%‒80%。”4月17日,光迅科技副總經理兼董事會(hui) 秘書(shu) 毛浩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稱。
根據毛浩預計,光迅科技的產(chan) 能可在4月末恢複到正常水平,到二季度末,產(chan) 能較去年同期還將有所增長。
“目前來看,我們(men) 訂單量不錯,但是未來怎麽(me) 樣仍不清楚。另外,我們(men) 的供應鏈能否支撐和滿足訂單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毛浩坦言。
無論能否在接下來的三個(ge) 季度追回“失去”的一季度,但複蘇局麵已經打開。4月17日,安信證券撰寫(xie) 研報指出,武漢市一季度的經濟活動受到疫情的巨大幹擾,許多公司、企業(ye) 陷入困境,隨著企業(ye) 相繼複工複產(chan) 和經濟逐步恢複,相關(guan) 行業(ye) 將獲得反彈的動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