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一年造20億部手機背後 中國手機製造業風雨二十年

星之球科技 來源:新浪財經2021-06-10 我要評論(0 )   

中國,既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消費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生產(chan) 國。2020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國手機產(chan) 量超過14.8億(yi) 部,而2015年巔峰時期這一數字曾來到20億(yi) 部。縱...

中國,既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消費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生產(chan) 國。

2020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國手機產(chan) 量超過14.8億(yi) 部,而2015年巔峰時期這一數字曾來到20億(yi) 部。

縱觀20多年來中國手機製造產(chan) 業(ye) 的發展,其實就是全球手機產(chan) 業(ye) 格局的一麵鏡子,見證了諾基亞(ya) 、摩托羅拉的悔恨,喬(qiao) 布斯、餘(yu) 承東(dong) 、雷軍(jun) 的輝煌。

有人說,世界手機看中國,中國手機看廣東(dong) 。從(cong) 90年代中國手機製造產(chan) 業(ye) 開始萌芽,到21世紀初期的野蠻生長,到如今成為(wei) 世界手機製造中心,廣東(dong) 都有見證,並幾經沉浮,成為(wei) 毋庸置疑的霸主,一省占據全國四成以上產(chan) 量。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cong) 諾基亞(ya) 摩托羅拉主導的代工生產(chan) ,到白牌山寨機的野蠻生長,再到國產(chan) 手機一步步走到舞台中央,以廣東(dong) 深圳為(wei) 代表的珠三角、以浙江為(wei) 代表的長三角和京津地區輪番登場成為(wei) 手機製造產(chan) 業(ye) 中的主角。

中國手機製造產(chan) 業(ye) 的崛起、廣東(dong) 抓住機遇的成功逆襲,都十分值得品味。而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中國手機產(chan) 業(ye) 這條大船,又將要駛向何方?

01.京津的輝煌見證功能機王者的榮光

90年代中期,中國手機製造業(ye) 還處在萌芽期,那時全國手機產(chan) 量不過400多萬(wan) 部,本土手機品牌根本無從(cong) 談起,手機生產(chan) 基本以給海外巨頭代工為(wei) 主。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90年代中後期,全球手機市場還是以諾基亞(ya) 、摩托羅拉這樣的老牌手機巨頭為(wei) 主導,因此承接二者手機工廠的北京和天津就成為(wei) 了這一時期手機產(chan) 量的主要貢獻力量。

1996年,天津大幅領先其他省份,手機產(chan) 量超過200萬(wan) 台。這一年,摩托羅拉在天津的手機工廠還在開足馬力生產(chan) 。

這一時期,天津成為(wei) 中國第一個(ge) 手機製造的集中地,而京津地區也成為(wei) 了中國手機生產(chan) 的主導力量。

與(yu) 此同時,諾基亞(ya) 也迎來了自己的人生巔峰。1995年諾基亞(ya) 手機業(ye) 務全線爆發,訂單量暴漲,在當年創下了10億(yi) 美元的利潤新高。1996年,諾基亞(ya) 實現了全球出貨量第一,成為(wei) 了真正的全球手機霸主。

諾基亞(ya) 2110

從(cong) 1996年到1997年底,短短一年,中國手機產(chan) 量從(cong) 400多萬(wan) 部暴漲至5000萬(wan) 部,翻了將近13倍,以北京、天津、廣東(dong) 、上海、浙江、江蘇為(wei) 代表的省份甚至都有幾十倍的產(chan) 量增長。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但在一片繁榮背後,沒人會(hui) 想到,這樣蓬勃的功能機時代,即將迎來自己的夕陽。

當然,通過給海外品牌代工,中國手機製造業(ye) 也積累了原始的技術和經驗,1997年,東(dong) 方通信建立了中國的第一條手機生產(chan) 線,並且還在美國矽穀建立了自己的手機研發基地。

當時東(dong) 信最大的業(ye) 務就是給摩托羅拉做手機的代工生產(chan) ,僅(jin) 東(dong) 信一家就有150多萬(wan) 部的生產(chan) 規模,一度占據了市場六分之一的份額。

中國手機產(chan) 業(ye) 初期發展的困難與(yu) 80年代末政策的嚴(yan) 格管控也有很大關(guan) 係。

不過事情很快迎來了轉機,1998年國家出台了《關(guan) 於(yu) 加快移動通信產(chan) 業(ye) 發展的若幹意見》,開始給手機生產(chan) 頒發牌照,當時信產(chan) 部一共發出了49張牌照,擁有手機牌照的企業(ye) 一共有38家。

政策的放寬帶來了許多國產(chan) 手機項目的上馬。這裏不得不提到波導這家公司,在當年的“BP機時代”,波導的名字無人不知,因為(wei) 這是唯一一個(ge) 能和摩托羅拉抗衡,擁有自主研發的BP機的企業(ye) 。

盡管當時BP機還賣的很火熱,但波導掌門人徐立華似乎嗅到了一絲(si) 危機,果斷開始轉型,1999年,波導迅速殺入了手機市場,在同年9月取得了手機生產(chan) 牌照。

“波導手機,手機中的戰鬥機”,成為(wei) 了那個(ge) 年代人的共同記憶,後來甚至被化用在了2007年趙本山和宋丹丹的春晚小品中。

2000年,波導成為(wei) 了銷量第一的國產(chan) 手機品牌,手機產(chan) 量達到92萬(wan) 台,隨後的兩(liang) 年裏,波導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國產(chan) 霸主的地位,總銷量緊隨摩托羅拉和諾基亞(ya) 之後。

也正是在2000年,全國手機產(chan) 量達到了8000萬(wan) 部的規模,北京仍然保持第一,但廣東(dong) 奮起直追,產(chan) 量增長迅速。2001年,廣東(dong) 、天津的手機產(chan) 量先後超越了北京,也在這一年,中國手機產(chan) 量正式突破了1億(yi) 部大關(guan) 。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不過在當時,國產(chan) 品牌手機即使是龍頭,其出貨量規模跟諾基亞(ya) 、摩托羅拉等巨頭也完全不在一個(ge) 量級,外資品牌仍然占據著市場的絕對主導。

盡管如此,麵對國產(chan) 手機品牌的崛起,外企采用了慣常策略:降價(jia) 打壓,一度以“腰斬”的幅度降價(jia) 促銷。並且摩托羅拉還與(yu) 廣東(dong) 移動中山分公司聯合推出了中國首款“運營商定製機”,進一步強化渠道控製和營銷宣傳(chuan) 。

在這一時期,運營商定製機的興(xing) 起也帶動了廣東(dong) 手機製造業(ye) 的發展。當然,摩托羅拉手機生產(chan) 的主場仍然在天津。

2002-2003年廣東(dong) 繼續擴大手機產(chan) 量領先優(you) 勢,2003年全國手機產(chan) 量接近2.4億(yi) 台。但在2004年,北京、天津手機產(chan) 量增長迅速,反超廣東(dong) 位列第一、第二,北京手機產(chan) 量接近9000萬(wan) 台。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北京此時也是諾基亞(ya) 在中國最重要的手機生產(chan) 基地,2005年諾基亞(ya) 中國工廠“四合一”,北京亦莊的諾基亞(ya) 首信通信公司,成為(wei) 了新重組成立的諾基亞(ya) 中國生產(chan) 總部。2004年左右,諾基亞(ya) 一直是中國手機市場份額第一。

02.山寨機崛起、華強北誕生,國產(chan) 手機分湯吃肉

2003年,諾基亞(ya) 1100全球銷量突破2億(yi) 台,2009年,諾基亞(ya) 手機出貨量達到4.3億(yi) 部,甚至在2010年第二季度,諾基亞(ya) 在移動終端市場的份額仍然還有35%。

數據來源:數據眼

危機往往就蘊藏在安逸之中,十幾年的“獨孤求敗”,讓諾基亞(ya) 略顯老將的疲態,動作也有些遲緩了。

2007年,對於(yu) 全球手機行業(ye) 來說,是關(guan) 鍵的一年。在此之前,不論是操作係統軟件還是芯片硬件,中國手機廠商都與(yu) 諾基亞(ya) 這樣的巨頭之間存在幾乎“不可逾越”的差距。

2007年11月,穀歌與(yu) 全球84家硬件製造商、軟件開發商及電信運營商組建了開放手機聯盟,共同研發改良androids(安卓)係統。這一次中國手機廠商終於(yu) 有了和世界品牌在軟件技術上站到同一起跑線上的機會(hui) 。

而就在這一年,iphoness誕生,用一種嶄新的全屏觸控交互方式和後續出現的APP商店,開啟了智能手機的一個(ge) 新的時代。與(yu) 此同時,HTC因為(wei) 早早擁抱安卓係統,快速崛起,並且大力推廣觸屏智能手機。

2007年10月,國家取消了一個(ge) 長達9年被稱作“手機牌照”的製度。此前生產(chan) 手機需要牌照,而這個(ge) 牌照有三大門檻:2億(yi) 以上注冊(ce) 資金、連續經營兩(liang) 年以上、有研發能力和環保認證,將許多躍躍欲試的企業(ye) 攔在了門外。

取消後,監管部門對手機製造企業(ye) 將實施手機入網質量檢測與(yu) 消費者投訴監控,總體(ti) 上就是在保證手機產(chan) 品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企業(ye) 入局的門檻。

就在這一年,在海的對岸,一家名為(wei) 聯發科的台灣芯片廠商,推出了一款可以洗牌整個(ge) 手機市場的廉價(jia) 芯片,即MTK手機芯片“Turn-Key Solution”。

天時、地利、人和。就在這樣的時代洪流中,以“超豐(feng) 富功能、超低價(jia) 格”為(wei) 特點,增長迅猛的白牌“山寨機”來了。

2007年之後,山寨手機如雨後春筍一般席卷中國手機市場。在此之前,中國手機產(chan) 業(ye) 主要都是以貼牌生產(chan) 或者合資為(wei) 主,銷量上也存在感微弱。

聯發科的芯片成為(wei) 了山寨機的核心,他們(men) 的MTK手機芯片集成度極高,集成了拍照、音樂(le) 播放、屏幕觸控、藍牙等功能,並且主板、芯片等硬件和係統軟件打包在一起,手機廠商幾乎隻要套個(ge) 手機殼,加上電池和屏幕,就能做成一部智能手機。

別看山寨機做工粗糙,但功能卻很強大,價(jia) 格也僅(jin) 僅(jin) 是很多外國品牌手機的一個(ge) “零頭”,顯然,對於(yu) 當時的中國市場來說,這樣的產(chan) 品是極具殺傷(shang) 力的。

從(cong) 2008年到2013年,山寨手機的年複合增長率為(wei) 11.7%,大大高於(yu) 正規手機同期的4.4%。在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等新興(xing) 市場,山寨手機尤其盛行。

而廣東(dong) 在這場山寨機大潮中成為(wei) 了“橋頭堡”。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05年,全國整體(ti) 手機產(chan) 量達到4.7億(yi) 台,2006年北京擴大領先優(you) 勢,產(chan) 能來到2.2億(yi) 台,廣東(dong) 反超天津位列第二,全國總產(chan) 量約5.5億(yi) 台。

而一到2007年,廣東(dong) 手機產(chan) 量開始迅猛增長,2008年反超北京成為(wei) 手機製造第一大省份,2009年其優(you) 勢進一步擴大。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廣東(dong) 深圳華強北——中國電子第一街。這裏見證了中國手機業(ye) 的發展史,也推動著中國手機產(chan) 業(ye) 的發展,更是山寨手機賴以生存的肥沃土壤。

其實華強北曾經是廣東(dong) 福田區裏的一片工業(ye) 區,聚集了生產(chan) 電子、通信、電器產(chan) 品的商家,高峰時曾擁有40多棟廠房,商業(ye) 區總麵積達到1.45平方公裏。

華強北路上的沿街商店達到700多家,光是販賣電子產(chan) 品的大型商場就有20多家,並且經營麵積通常以1萬(wan) 平方米起步。

當時商販們(men) 內(nei) 心的真實寫(xie) 照就是:“每天起床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華強北自己的店裏來。”華強北這三個(ge) 字,成為(wei) 了感情、客戶、財富的代名詞。

良好的電子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熟人、熟悉的渠道、濃厚的營商氛圍,以及開放的政策、臨(lin) 近台灣省和大港口的地理位置優(you) 勢,都成為(wei) 了山寨機市場頗為(wei) 看重的發展要素。

2007年10月,中國電子市場價(jia) 格指數在華強北誕生,使深圳成為(wei) 中國電子市場的“風向標”、“晴雨表”。隨後在2008年被中國電子商會(hui) 授予“中國電子第一街”稱號。

華強北成就了山寨機,山寨機也成就了華強北。

2010年全國手機產(chan) 量正式突破10億(yi) 台,廣東(dong) 一省就貢獻了一半產(chan) 量,產(chan) 量接近5.8億(yi) 台,廣東(dong) 手機製造中心的地位也基本確立,隨後幾年廣東(dong) 產(chan) 量優(you) 勢進一步擴大。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03.中華酷聯時代國產(chan) 手機唱主角,廣東(dong) 成世界手機製造中心

不可否認的是,在山寨機野蠻生長的幾年,傳(chuan) 統外資手機巨頭仍然占據著市場份額的絕對主導。2010年前後,諾基亞(ya) 、LG、三星、摩托羅拉等海外品牌仍然是中國手機市場的主流玩家。

山寨手機市場雖然火爆,也給國產(chan) 手機發展打下了一定基礎,但國產(chan) 手機真正走到舞台中央,還要等到2011年,而頭部國產(chan) 手機廠商,則大多來自廣東(dong) 。

2011年,曾經穩居寶座的諾基亞(ya) 、LG、摩托羅拉、黑莓、索愛等品牌紛紛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份額下滑。此時,蘋果、HTC、中興(xing) 、華為(wei) 等品牌迎來了自己發展的契機。

也是在這一年,第一次有中國品牌進入了全球手機市場銷量前五,中興(xing) 力壓索愛、HTC、摩托羅拉和黑莓,以3.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五,當時華為(wei) 排名第八,市場份額2.3%。

毫無疑問,對於(yu) 中國本土市場政策和市場風向的把握,國內(nei) 廠商要更有心得。

“中華酷聯”(中興(xing) 、華為(wei) 、酷派和聯想)為(wei) 代表的中國廠商基本鎖死了千元智能機市場,在中低端機市場中,他們(men) 積極與(yu) 運營商合作,吃準了補貼的紅利。

2011年左右正值國家大力推廣3G普及的高潮,運營商們(men) 也在激烈爭(zheng) 搶3G用戶,給手機廠商們(men) 的補貼也非常“大方”,截至2011年12月底,三大運營商終端補貼總額已經接近600億(yi) 人民幣。

通過補貼,運營商們(men) 希望讓更多人用上自己的電信服務,而千元機這類市場用戶拓展速度最快、對價(jia) 格最敏感的就是運營商們(men) 的最愛。

甚至得益於(yu) 一些補貼政策,“充話費送手機”已經成為(wei) 了常態,隻要預存一兩(liang) 年話費,就可以直接把手機帶回家。

同一時間,中興(xing) 、華為(wei) 、酷派、聯想等廠商紛紛采用“機海戰術”,幾乎大街小巷每一個(ge) 運營商的櫃台都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國產(chan) 手機,鋪貨量達到了空前規模。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除了價(jia) 格極具誘惑力,相比海外品牌,國產(chan) 品牌手機不論從(cong) 處理器、存儲(chu) 規格、拍照能力還是電池容量等方麵來看,都更有優(you) 勢。國產(chan) 智能手機憑借“性價(jia) 比”迅速淘汰了功能機。

2013年,全國手機產(chan) 量達到了16億(yi) 部,僅(jin) 廣東(dong) 一省就占去了8億(yi) 部,中興(xing) 、酷派的總部坐落於(yu) 廣東(dong) 深圳的南山區,而華為(wei) 則成為(wei) 了深圳龍崗區的代表,僅(jin) 廣東(dong) 一省,就擁有中華酷聯四強中的三家。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提到性價(jia) 比,2011年8月16日,雷軍(jun) 用1999元的小米1,將“性價(jia) 比”烙印在了那一代對手機感興(xing) 趣的年輕人心中。而兩(liang) 年後推出的紅米手機,則將性價(jia) 比做到了極致,“為(wei) 發燒而生”成為(wei) 了小米的代名詞。

2013年,小米手機銷售量達到了1870萬(wan) 部,而此時距離雷軍(jun) 創辦小米僅(jin) 僅(jin) 過去了兩(liang) 年。

2008年、2011年,段永平的兩(liang) 大弟子陳明永和沈煒先後將OPPO、vivo帶入手機市場,鋪遍大街小巷的廣告、綠色和藍色的標誌性吉祥物,品牌營銷成了OV的主打,而線下渠道也逐漸成為(wei) 他們(men) 崛起的基礎。

OPPO和vivo都坐落於(yu) 廣東(dong) 東(dong) 莞長安鎮,兩(liang) 者的手機製造基本上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有自己的手機工廠,對廣東(dong) 手機產(chan) 量的貢獻也逐漸提升。

伴隨著國產(chan) 智能手機崛起的,還有安卓係統的普及。2013年第二季度,安卓係統占據全球八成市場,安卓手機總銷量為(wei) 1.77億(yi) 部。

麵對智能手機和安卓係統的浪潮,巨頭諾基亞(ya) 選擇找微軟開發Windows phones操作係統,雖然界麵新穎,開始吸引了不小的關(guan) 注,但麵對功能強大、豐(feng) 富且高度自定義(yi) 化的安卓,仍然心有餘(yu) 而力不足。

諾基亞(ya) 925

2013年,微軟宣布以54.4億(yi) 歐元收購諾基亞(ya) 設備與(yu) 服務部門,但最終在三年後,諾基亞(ya) 將Nokia品牌授權給了HMD公司,通過富士康代工生產(chan) 。就此,諾基亞(ya) 逐漸成為(wei) 了手機市場的“Others”玩家,將主營業(ye) 務又轉回了通信業(ye) 務老本行。

市場的淘汰速度,快的讓諾基亞(ya) 來不及反應,並且不留一絲(si) 情麵。看看三年前,再看看三年後,諾基亞(ya) CEO奧利拉不禁發出了那句經典的感慨,“我們(men) 並沒有做錯什麽(me) ,但我們(men) 還是輸了。”

04.蘋果“一機之力”帶起河南,手機產(chan) 量三級階梯

時間來到2014年,我們(men) 可以看到河南和重慶的手機產(chan) 量增長迅速,先後超越北京成為(wei) 第二、第三,兩(liang) 個(ge) 省份在2015年產(chan) 能均超過了2億(yi) 台。

2015年全國手機產(chan) 量正式突破了20億(yi) 台,產(chan) 量呈現“三級階梯”,第一梯隊廣東(dong) 遙遙領先,占據近一半產(chan) 量,約9.4億(yi) 台;第二梯隊為(wei) 河南和重慶,共計約5億(yi) 產(chan) 量;第三梯隊為(wei) 江西、北京、湖北、山東(dong) 、江蘇、天津、浙江等。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三省占據了70%產(chan) 量,手機的產(chan) 能變得越來越集中。這背後,手機代工模式的發展是主要因素之一。隨著手機出貨量達到十幾億(yi) 的級別,單一廠商的自家工廠難以滿足所有需求。

手機代工需求也愈加凸顯,富士康、比亞(ya) 迪、偉(wei) 創力等廠商成為(wei) 了手機品牌的代工首選。尤其是以富士康為(wei) 代表,蘋果的iphoness係列手機約有八到九成都由富士康代工,河南鄭州就是富士康最核心手機代工廠之一的所在地。

2016年全國手機產(chan) 量首次出現下降態勢,一年內(nei) 減產(chan) 了約1億(yi) 台,總產(chan) 量跌破19億(yi) 台。2017-2018年四川手機產(chan) 量增長明顯,超越北京成為(wei) 第四。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重慶和四川手機產(chan) 量的崛起,跟政策的扶植有非常大的關(guan) 係,兩(liang) 個(ge) 省份都大力引進電子製造企業(ye) 和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vivo、OPPO、金立、百立豐(feng) 等廠商向重慶聚集,在2016年國內(nei) 最大手機零售商迪信通也將總部落在了四川。

05.起於(yu) 代工、成於(yu) 自主,將核心技術攥在自己手裏是下一步

觀察中國手機產(chan) 量的變化以及區域分布的變化,是非常有意思的,從(cong) 中可以看到無數品牌的興(xing) 衰迭起,能夠看到中國手機產(chan) 業(ye) 從(cong) “給他人做嫁衣”到如今國產(chan) 品牌成為(wei) 國內(nei) 市場的核心,甚至在全球市場也爭(zheng) 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隨著技術的進步、工業(ye) 的完善,產(chan) 量似乎已經不再是問題,中國手機品牌,也將目光逐漸從(cong) “量”轉向了“質”。過去是海外芯片和係統的開放成就了國產(chan) 手機初期的發展,而今天,芯片和係統也成為(wei) 了國產(chan) 手機發展的枷鎖。

手機產(chan) 量從(cong) 2016年開始一路下滑到2020年,也說明手機市場的紅利已經基本吃盡,存量市場的廝殺變得更加硬核,甚至是“血腥”。所有中國手機廠商,也將重心都提早轉向了自研技術的攻堅上。

但不論是華為(wei) 芯片受製造工藝限製難產(chan) ,還是操作係統底層始終難以突破安卓的條條框框,我們(men) 都能看到,在基礎科研技術方麵,中國科技企業(ye) 依然任重而道遠。

06.結語:中國手機產(chan) 業(ye) 從(cong) 製造基地轉向智造源地

過去20年,中國手機產(chan) 量完成指數級增長,從(cong) 百萬(wan) 部發展至數十億(yi) 部,成為(wei) 世界手機製造中心,並構建了目前來看最全麵的手機產(chan) 業(ye) 鏈。

期間,以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地區為(wei) 代表的主要手機產(chan) 區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的增長。從(cong) 京津雙雄到京津廣三國殺,再到以廣東(dong) 為(wei) 中心的“一超多強”格局,中國手機製造產(chan) 業(ye) 從(cong) 北向南轉移。廣東(dong) 也不斷磨礪成長,最終穩固自身霸主地位。

中國手機品牌開始走向全球,在全球TOP5的手機廠商中,小米、OPPO和vivo占去了三位,並且勢頭正盛。但我們(men) 也能清晰的看到,在芯片、操作係統等核心領域,對於(yu) 核心技術的把握仍然是廠商們(men) 努力的方向。

在中國成為(wei) 全球手機產(chan) 業(ye) 的“宇宙中心”之後,中國手機廠商逐漸走到舞台中央,下一步必將經受更嚴(yan) 苛的考驗。誰會(hui) 成為(wei) 下一個(ge) 三星、蘋果,又是否會(hui) 有人成為(wei) 下一個(ge) 諾基亞(ya) ?我們(men) 靜觀其變。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