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2月8日,2022年沃爾夫獎(Wolf Prize)正式揭曉,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瑞典和日本等五個(ge) 國家的11位科學家摘得殊榮。其中,沃爾夫物理學獎頒發給了瑞典隆德大學教授安妮·呂利耶、渥太華大學教授保羅·布魯斯·科克姆、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教授費倫(lun) 茨·克勞斯,以表彰他們(men) “對超快激光科學和阿秒物理學的開創性貢獻”。

安妮·呂利耶(Anne L’Huillier)是法國/瑞典物理學家,隆德大學原子物理學教授,研究短而強的激光脈衝與原子的相互作用。她是最早通過實驗證明高次諧波產生的人之一,高次諧波是形成阿秒脈衝的過程,並為發展該過程的適當理論描述做出了重大貢獻。她還進行了許多開創性的實驗,以提高對基本過程的理解,是形成新的阿秒科學研究領域的關鍵人物。保羅·布魯斯·科克姆(Paul Corkum)是加拿大物理學家,超快激光光譜學領域的領導者和先驅者。三十年來,他一直是關(guan) 於(yu) 這一領域巨大潛力的主要見解來源。他因對高次諧波產(chan) 生領域的傑出貢獻和提出直觀模型而聞名,這些模型有助於(yu) 解釋與(yu) 阿秒光譜有關(guan) 的複雜現象。保羅·布魯斯·科克姆通過半古典再碰撞模型建立了對高次諧波產(chan) 生的理解,該模型是阿秒脈衝(chong) 形成的基礎。費倫(lun) 茨·克勞斯(Ferenc Krausz)是匈牙利-奧地利物理學家,他的研究小組是第一個(ge) 產(chan) 生和測量阿秒光脈衝(chong) 的人,並利用它們(men) 來捕捉原子內(nei) 部的電子運動。這使克勞斯第一次能夠對原子尺度的電子運動進行實時觀察。今天,我們(men) 正在使用這種脈衝(chong) 來更好地了解涉及電子、原子和分子的微觀過程,並發現它們(men) 是如何影響宏觀世界。他最近在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工作包括幾個(ge) 令人興(xing) 奮的新應用。他與(yu) 他的小組一起,試圖使用飛秒和阿秒技術來分析血液樣本,並檢測其成分的微小變化。該小組研究這些變化是否足夠具體(ti) ,以便在疾病的初始階段就能明確診斷出來。他的研究表明,諧波脈衝(chong) 的持續時間在阿秒級。他還對幾周期激光脈衝(chong) 的產(chan) 生和眾(zhong) 多原子和分子物理過程的時間依賴性研究做出了貢獻。他實現了時間分辨率在阿秒範圍內(nei) 的實驗的可行性。這使得在時域內(nei) 研究光離子化成為(wei) 可能,並證明了電子從(cong) 原子或分子的光發射中存在類似維納的時間延遲。
據了解,沃爾夫獎(Wolf Prize)由沃爾夫基金會(hui) 頒發,是世界最高成就獎之一。主要是獎勵對推動人類科學與(yu) 藝術文明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每年評選一次,分別獎勵在農(nong) 業(ye) 、化學、數學、醫藥和物理領域,或藝術領域中建築、音樂(le) 、繪畫、雕塑四大項目之一中取得突出成績的人士。每個(ge) 沃爾夫獎獎項獎金為(wei) 10萬(wan)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