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行業(ye) 的“整合求生”環節正在開啟。
這次的主角,我們(men) 並不陌生,一個(ge) 是激光雷達鼻祖Velodyne,一個(ge) 則是曾被海外無比看好的創業(ye) 新秀,且都是曾經風光無限的上市公司。
關(guan) 於(yu) 兩(liang) 家當時的風光程度,行業(ye) 內(nei) 的描述不少,比如客戶為(wei) 了簽單在 Velodyne門口排隊,百度為(wei) 此還入股了Velodyne。
Ouster雖不及Velodyne的資曆老,但在數字激光雷達技術領域的研發實力也不容小覷,一度被媒體(ti) 冠以“顛覆者”的稱號,公司的兩(liang) 位創始人Angus Pacala 和 Mark Frichtl 之前均為(wei) Quanergy 的核心工程人員。
而就在近日,Ouster 和 Velodyne 對外宣布進行全股合並。
根據協議,雙方將組建一家總市值為(wei) 4億(yi) 美金的新公司,Ouster 和 Velodyne 各自持有新公司 50% 的股份。Ouster的CEO Angus Pacala將成為(wei) 新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而 Velodyne的CEO Ted Tewksbury 將成為(wei) 執行董事長。
合並預計將於(yu) 2023 年上半年完成,在交易完成之前,Ouster 和 Velodyne 將繼續獨立經營業(ye) 務。
兩(liang) 家本來在激光雷達領域互為(wei) 對手的公司,為(wei) 何會(hui) 選擇在此時攜手組建新公司?Ouster 首席執行官 Angus Pacala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解釋稱,“這個(ge) 領域需要財務實力更加雄厚的公司,整合是必要的。雙方合並後現金餘(yu) 額將達到3.55億(yi) 美元,未來3個(ge) 季度還將有望節約7500萬(wan) 美元的成本。合並後,雙方會(hui) 共同尋求更快的盈利模式。”
什麽(me) 叫做必要的整合?根據鈦媒體(ti) App整理發現,自1月1日以來,Ouster的股價(jia) 已經下跌到1美元附近,而 Velodyne 的股價(jia) 在宣布合並之前今年已經下跌近80%。股價(jia) 暴跌、盈利艱難,讓雙方生存艱難。簡單來說,雙方合並的原因就是沒錢了,需要抱團取暖,一起來想辦法活下去。
雖然合並消息一出,兩(liang) 家公司的股價(jia) 也應聲上漲,Velodyne 的股價(jia) 上漲了 5.6%,Ouster在盤前交易中也僅(jin) 上漲約1%。 但都並未出現所希望的持續大漲。
困境:股價狂跌、退市、倒閉
2020年曾被行業(ye) 稱為(wei) 激光雷達上市元年,也是在這一年Velodyne通過借殼曲線上市,成功奪得“激光雷達第一股”的頭銜。一年後,作為(wei) 新秀的Ouster也通過SPAC方式完成業(ye) 務合並,並以股票代碼“OUST”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
不過,先後登陸資本市場的兩(liang) 家公司,卻都遭遇了同樣的困境:股價(jia) 狂跌。
Velodyne在2020年上市後,股價(jia) 曾於(yu) 當年底達到最高峰22.82美元/股。但2021年下半年開始,股價(jia) 開始持續滑坡。目前,Velodyne的股價(jia) 已經跌至不足1美元,今年內(nei) 累計跌幅約79.1%。
Ouster的情況也類似。上市首日的收盤價(jia) 為(wei) 11.19美元,但截止到美國時間11月8日的收盤價(jia) 為(wei) 1.01美元。9月底,Ouster為(wei) 了降低運營成本還宣布裁員10%。Ouster的首席執行官Angus Pacala對此表示,Ouster正在執行多管齊下的戰略,將2023年的總現金支出減少至1.07億(yi) 美元(約合人民幣7.6億(yi) 元),相較2022年的預期總額降低約15%。
從(cong) 眾(zhong) 星捧月到跌跌不休,落差背後的核心原因並不難總結,其實就是:訂單兌(dui) 現存在極大不確定性,投資人看不到能夠盈利的財報。
Ouster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Q3收入為(wei) 1120萬(wan) 美元,同比增長44%。但淨虧(kui) 損增至 3600萬(wan) 美元,而這一數字在上一季度為(wei) 2800萬(wan) 美元,去年同時期則為(wei) 1300萬(wan) 美元。
Ouster還曾在今年年初發布2021年Q4及全年財報時,給自己設立了一個(ge) 營收翻倍的小目標:6500萬(wan) -8500萬(wan) 美元。但就在今年二季度結束後,便將該預期改成了:4000-5500萬(wan) 美元。
Velodyne今年第三季度的總收入還不及Ouster,僅(jin) 為(wei) 960萬(wan) 美元,非美國通用會(hui) 計準則淨虧(kui) 損為(wei) 2760萬(wan) 美元,上一季度為(wei) 3570萬(wan) 美元。
股價(jia) 暴跌不隻是這兩(liang) 家正在麵臨(lin) 的挑戰,整個(ge) 行業(ye) 都在飽受困擾。根據 Crunchbase的報告,其它幾家激光雷達上市企業(ye) 的市值都在滑坡當中,像Quanergy 跌幅達到99%、AEye也有91%,相比下Innoviz跌幅最低,但也有53%。
就在11月9日,Quanergy 收到紐交所的退市通知,對此,Quanergy表示無意對退市決(jue) 定提出上訴。
Quanergy是一家成立於(yu) 2012年的加州初創公司,通過為(wei) 汽車行業(ye) 開發世界上第一個(ge) 光學相控陣 (OPA) 3D 激光雷達而聲名鵲起。2021年Quanergy也通過SPAC合並上市。僅(jin) 隔一年,便遭遇退市危機。
更嚴(yan) 重的是,9月30日德國激光雷達公司Ibeo公司在其官網發布了一則通知稱,由於(yu) 無法獲得進一步融資,公司向德國漢堡法院申請破產(chan) ,當地法院已批準自行管理破產(chan) 程序。Ibeo坦言,目前公司員工工資隻能維持到11月底,管理層會(hui) 在未來幾個(ge) 月內(nei) 繼續尋求其他潛在投資。
Ibeo算是行業(ye) 內(nei) 的元老級公司,成立於(yu) 1998年,曾與(yu) 奧迪合作打造出全球第一款L3級別自動駕駛量產(chan) 車,2021年Ibeo還曾在全球激光雷達市場上排名第四,但最終還是倒在了黎明前。
繞不過去的兩大難題:成本、上車
為(wei) 什麽(me) 激光雷達公司的壞消息不斷?困住它們(men) 的無非兩(liang) 個(ge) 詞:成本、上車。有業(ye) 內(nei) 人士就曾在接受鈦媒體(ti) App采訪時表示,激光雷達的量產(chan) 需要完全滿足三個(ge) 條件:性能、可靠性和成本。
激光雷達的作用其實就是為(wei) 了滿足汽車的視覺需求,按照等級劃分,自動駕駛分為(wei) L1-L5,目前汽車的智能駕駛功能都處於(yu) L4以下的階段,依靠激光雷達、攝像頭等來讓汽車“看得清”。
而激光雷達按照產(chan) 品形態劃分又可以大致分為(wei) 機械式與(yu) 固態式兩(liang) 種。Velodyne是以機械式激光雷達起家,這種雷達精度相對較高但體(ti) 積大,價(jia) 格也更為(wei) 昂貴。在2007年Velodyne剛剛推出 HDL-64E時,其價(jia) 格高達8萬(wan) 美元,相當於(yu) 一輛普通轎車的價(jia) 格,且直到2014年其價(jia) 格仍然維持在如此高位。
後來隨著競爭(zheng) 加劇,固態激光雷達特別是基於(yu) MEMS微振鏡的固態激光雷達快速崛起,對於(yu) 車載前裝部件來說,不隻是價(jia) 格更低,並且也更容易達到車規級的標準。同時,可以集成到車身內(nei) 部的MEMS激光雷達,相比需要放在車頂上的機械式激光雷達來說,可以使得整車更加的美觀。
Velodyne也順勢推出了固態式激光雷達,根據其官網介紹,到2020年,Velodyne 的固態激光雷達售價(jia) 已達到100美元。
但是我們(men) 根據Velodyne 2021年財報中的出貨量和總收入兩(liang) 個(ge) 數字得出的平均每台價(jia) 格仍然在4126美元,其中在15000多件的總量中還包含2400多件價(jia) 格相對較低的固態激光雷達。
相比之下,國內(nei) 的禾賽透露,其半固態超高清激光雷達AT128價(jia) 格在500美元-1000美元之間。
成本就成了國內(nei) 激光雷達廠商彎道超車昔日行業(ye) 龍頭的竅門之一,此外,經過數年的發展,國內(nei) 廠商不僅(jin) 在成本和本地化服務上更具優(you) 勢,在激光雷達技術上也快速縮小了與(yu) Velodyne的差距,因此獲得了不少自動駕駛技術廠商的青睞。
像一直定位為(wei) L4自動駕駛的文遠知行就已經把車上的Velodyne激光雷達替換成了禾賽的產(chan) 品。就連Velodyne的股東(dong) 百度也把自己車上Velodyne的64線激光雷達都替換成了禾賽的40線激光雷達。其它的車企像小鵬 P7 搭載的是大疆Livox的激光雷達,奔馳S級搭載是法雷奧的第二代 SCALA 激光雷達,蔚來 ET7 搭載的是 Innovusion圖達通的激光雷達。
蛋糕就這麽(me) 大,國內(nei) 外的分食者越來越多,Velodyne和Ouster的壓力可想而知。這點從(cong) Yole Intelligence最近發布的《2022年汽車與(yu) 工業(ye) 領域激光雷達應用報告》中可見一斑,報告顯示,全球車載激光雷達領域,禾賽科技總營收第一,速騰聚創排名第二,其次是Velodyne和Outster;L4級別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市占率方麵,禾賽仍然排名第一。
自動駕駛寒意傳導
對於(yu) Velodyne和Ouster目前麵臨(lin) 的困境,還有不少分析認為(wei) 與(yu) 自動駕駛環境有著密切的關(guan) 係。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說?因為(wei) 自動駕駛行業(ye) 整體(ti) 低迷,行業(ye) 情緒進一步由需求端傳(chuan) 導到供給端,使寒意逼近激光雷達行業(ye) 。
在下這個(ge) 結論之前,我們(men) 需要首先明確,自動駕駛的低迷指的是哪部分?按照自動駕駛等級劃分,低迷的部分更多是L4及以上級別的全無人駕駛部分。
這點從(cong) 最近的幾條新聞不難看出。比如L4自動駕駛獨角獸(shou) Argo AI的最大投資者福特和大眾(zhong) 都宣布退出這家剛剛起步的6年公司。對於(yu) 退出,福特CEO吉姆·法利就在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hui) 議上說,據估計,福特已經在L4級別自動駕駛上投入了超過1000億(yi) 美元,但尚未看到能夠大規模盈利的商業(ye) 模式。未來,福特要將資金轉向投入到L2、L3級別的智能駕駛部分。
另一家mobilesye上市前的估值,雖然遠低於(yu) 英特爾一年前首次宣布計劃將mobilesye上市時尋求的500億(yi) 美元價(jia) 格,但上市首日仍然收漲38%,創下美國大型IPO年度最佳首日表現,最後市值達230億(yi) 美元。
這些信息其實從(cong) 側(ce) 麵說明了一個(ge) 問題:市場更加務實,L4及以上的級別的自動駕駛變現遙遙無期,近在眼前的利益才是真的“香”,比如mobilesye擅長的ADAS。
在明確了高級別自動駕駛發展低迷之後,與(yu) 之相對應的機械式激光雷達自然也會(hui) 受到影響。因為(wei) 由於(yu) 自身特性,機械式激光雷達更適合在高級別自動駕駛研發環境中使用,但在國內(nei) 外L4級別自動駕駛持續低迷的情況下,Velodyne受到波及也是意料之中。
按照 Gartner曲線,一種新的技術或應用,從(cong) 產(chan) 生到成熟要經過萌芽、過熱、穀底、複蘇和成熟五個(ge) 階段,在經曆自動駕駛井噴發展之後,行業(ye) 正在回歸理性和現實,不賺錢,甚至賺錢速度太慢,勢必都要麵臨(lin) 寒冬的逃殺時刻。(本文首發鈦媒體(ti) App ,作者|韓敬嫻,編輯/張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