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個月來,激光雷達領域不斷傳出融資消息。先是天眸光電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再是探維科技獲得超億元A+輪融資。8月伊始,又有一家激光雷達公司——視光半導體完成了數千萬元A+輪融資。早前,視光半導體(ti) 已與(yu) 聯想創投、矽力傑、上海工研院、浙大友創等達成兩(liang) 輪數千萬(wan) 元融資。而此輪融資由新瞳資本領投,幾家原股東(dong) 追投,將主要用於(yu) 優(you) 化產(chan) 品穩定性、持續降本,引進人才及自動封裝產(chan) 線建設。進入2023年,“降本”仍是汽車行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詞之一。反映在趨勢上,車企不再執著於(yu) 堆砌激光雷達的數量,反而越發重視實現激光雷達的性能優(you) 勢,為(wei) 的是把更成熟的駕駛輔助功能交到消費者手上。同時另一邊,動輒上萬(wan) 元的激光雷達也在尋求降本之策,以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不可否認,激光雷達是個(ge) 好東(dong) 西,隨著自動駕駛等級不斷提升,車輛對感知能力的要求越來越嚴(yan) 苛。尤其L2向L3甚至更高等級發展,駕駛員非必要無需接管方向盤,都讓係統的冗餘(yu) 設計變得格外重要。而要提高感知精度和安全冗餘(yu) ,激光雷達將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眼下,激光雷達普遍是高配車型搭載,隨著產(chan) 量和下遊應用逐漸鋪開,預計單價(jia) 將繼續下探。這裏麵,技術路線的選擇將成為(wei) 極大的影響因素。以視光半導體(ti) 為(wei) 例,該公司以全固態掃描和FMCW測距為(wei) 重點發展方向。相比傳(chuan) 統機械式掃描雷達,全固態激光雷達意味著內(nei) 部不含任何運動部件,結構相對簡單,集成度更高,因而尺寸可以做到更小。進一步講,全固態激光雷達包括光學相控陣(OPA)和Flash等技術路線。以主流的OPA來說,其掃描速度更快且精度更高。比方說,禾賽之前發布的純固態補盲激光雷達FT120,得益於(yu) 其自研多年的純固態電子掃描技術,可以在單個(ge) 芯片上集成數萬(wan) 個(ge) 激光接收通道組成的“麵陣”,從(cong) 而實現更高的點雲(yun) 密度。至於(yu) 測距原理上,激光雷達主要有ToF飛行時間法和FMCW調頻連續波相幹探測。ToF技術應用廣泛,但FMCW在測距的同時還能夠測速,同時具備高靈敏度、可長距探測、抗幹擾等優(you) 勢,總的來說應用前景更加樂(le) 觀。 蓋世汽車了解到,視光半導體(ti) 現已實現全固態矽光掃描芯片的研發生產(chan) ,並基於(yu) “光開關(guan) +光柵”架構實現了首次全固態FMCW激光雷達交付,目前正與(yu) 頭部自動駕駛企業(ye) 進行車裝合作。有觀點指出,FMCW激光雷達的矽光芯片化有望成為(wei) 行業(ye) 的發展趨勢。通過芯片化,將原本堆疊的分立器件集成到一顆芯片上,不僅(jin) 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一定程度上還有利於(yu) 大規模量產(chan) 。不過,從(cong) 落地進展來看,不論是全固態掃描還是FMCW技術,都存在不小的挑戰。換句話說,視光半導體(ti) 選擇了一條前景廣闊但卻並不好走的路。
以Yole Intelligence發布的最新報告來看,2022年全球激光雷達在乘用車及L4自動駕駛領域(含Robotaxi)市場規模同比增長95%,達3.17億(yi) 美元。這其中,禾賽、圖達通、法雷奧、速騰聚創四家公司市場份額合計占比超過8成。作為(wei) 激光雷達領域的初創公司,視光半導體(ti) 成立於(yu) 2020年,創始人黃錦熙是位不折不扣的“90後學霸”,在公司創立後三個(ge) 月,就帶領團隊打造出了其第一台固態掃描式激光雷達,至今業(ye) 務發展超過市場預期。接下來,隨著高階自動駕駛加快落地,視光半導體(ti) 也需麵對來自市場更嚴(yan) 格的考驗。